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17 00:01:47| 人氣5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白色恐怖下的寺廟發展 文:劉還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色恐怖下的寺廟發展 文:劉還月

前言:劉還月先生原本從事詩與報導文學寫作,走遍全台關懷土地與民俗,不知不覺成為台灣地方文史工作的先驅者之一,透過他豐富的體驗與敏銳筆觸的帶動,許多他的伙伴、學員也跟著走向地方從事文史工作,卻也碰上許多瓶頸與困境;這些瓶頸與困境至今依然大多存在。台灣寺廟的發展與困局只是其一,茲摘錄<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劉還月先生所寫的自序,分別轉載於本報及北港文化工作室和北港溪雜誌等電子報,以饗讀者。

壹、步過「興正教,除淫祠」的年代
( 文見___北港溪文化報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sn1700/)

貳、白色恐怖下的寺廟發展

太平洋戰後,對於絕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都懷著出頭天的夢想,只是這個夢想完全經不起考驗,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爆發,國民黨以高壓和死怖的手段統治台灣人,台灣的歷史與文化在大中國意識的包圍下,完全失去了自我,台灣人根本沒有地位和尊嚴,民間信仰想本就被貶做低俗的迷信,寺廟也缺乏正常的發展空間,只得自求多福,自生自滅。

台灣戰後伊始,因政治衝突引來長期的戒戰,人的自由更被箝制,甚些人為了求取個人的利益,於是有了各種形式的妥協與歸附;執政當局利用長期的戒嚴,剝奪許多人民的自由,已經相當不合理,少數人為了求得個人的利益,再透過種種私人關係甚至是金錢攻勢,而取得某些特權,這本是一件差恥的事,但在別人不能我獨可的特權心態下,竟成為一種炫耀的本錢。此外,更多人為了完成某些心願或工作,又害怕政治的迫害,寧可捨正當的抗爭手段,而以妥協、假借其他名目的方法,來達成心中最基礎的願望……。

長期政治控制下的戒嚴心態,不僅反映在台灣的各行各業上,傳統的宗教寺廟,更把這一套戒嚴心態的特質,完完全全地接納而發揮出來;早期各廟為爭主導權,與政治人物甚至於政治團體掛勾,寺廟利用地方上的人脈控制選舉,政治團體運用政治的手段壓抑其他寺廟的發展……這類的例子俯拾皆是,說明了愈嚴密的政治控制,愈容易產生各種的特權,寺廟主導者為了各種利益,自然樂於成為政治的附庸。

就以迎神賽會為例,執政者早在五○年代,便以「改善民俗,節約拜拜」為由,禁止各地的遊境與賽戲,戒嚴令中又絕對禁止集會遊行,然而戰後至今,迎神賽會從未間斷過,並非當政者改變了政策,而是各寺廟向執政者輸誠的結果,民間例行各種迎神賽會,然都是以「慶祝總統、副總統就職Ⅹ週年」或者「慶祝新生活紀念日」以至於「慶祝國慶」、「慶祝蔣公誕辰」;「慶祝台灣光復節」甚至「慶祝盧山會議」……等政治理由申請,這一切不合理的現象,非但 來沒有人反抗,為求申請獲准,多數人反而是卑躬屈膝,一味討好。

除了委曲求全的模式,更常可見到主動抗攏當政者以及為執政當局意識形態效勞的例子,諸如祭典時請黨政要員掛名擔任主委,或者請四星上將前來敲鑼剪綵,或者在迎神祭祖時,不斷揚「我們的祖先都來自大陸(中國),和大陸(中國)同胞有血濃於水的情感,今天我們在這裡熱烈慶祝XX神明的聖誕,更不要忘記大陸上的苦難同胞,大家要團結起來,在政府英明的領導下,以<三民主義>完成統一中國的神聖使命……」之類的政治詞令。寺廟活動如此嚴重的政治導向,致使信仰文化嚴重地受到扭曲,逼得許多寺廟全然不能抵抗地走上庸俗化、劣質化與功利化之路。

台灣的通俗信仰,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雖一直受到各種限制和壓迫,然而在宗教勸為善的本質下,非但甚少給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反而因具有導正社會風氣、約束社會道德的作用,對於社會的正常發展貢獻了相當大的力量。然而,戰後的政治力量深入宗教後,能夠主事寺廟或宗教活動的人,都必須具有相當的政治實力,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有機關參與,成了少數人的專利,其他的人為了分嚐這些權利,幾乎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其中最有效的往往是金錢攻勢,如此一來,金錢開始主導著寺廟文化。

這些年來,由於台灣社會的繁榮,鉅額的香油錢成為各寺廟主要的財富,因而不管是為了寺廟或個人的利益,許多人擠破頭都想要成為管委會或董事會的一員,有的人根本沒有機會跟現有的廟搭上線,或者遭受到排擠無法進入權力核心,於是另起爐灶,蓋一座巨大的新廟和老廟別苗頭;老廟為了和那些巨大、裝飾繁複(卻不一定精細)的新廟相抗衡,紛紛大與土木,蓋了許多庸俗無比的冰冷水泥建物。

此外,又為吸引角頭內信徒的認同,競相舉行各式各樣的活動,從出巡繞境到建醮大典,無所不用其極,許多活動早已超量而無實際需要,主辦者好大喜功,競相擺排場、競賽闊氣,卻從不重視內容或意義,如此注重表象的寺廟文化,怎不把台灣社會帶向金錢化與庸俗功利化的深淵中呢?

長期以來,政治力的侵略以及功利化的導向,讓台灣的寺廟唯利是圖之外,更失去自我的定位,尤其是八○年代末期,台海的關係漸趨緩和,人民可以在毫無忌憚地往來中國和台灣之後,許多寺廟為了擺脫分香廟角色,以提高自已的地位,同時更用以號召信徒,以期獲得更多的香油錢,竟以直接到中國進香,從最早的開基廟分香回新的神明,做為擺脫台灣祖廟和元廟的手段,這般功利化的舉止,發展至今甚至演變成隨時都可以組成「祖廟進香團」的泛濫情況,全然沒有辦法阻止。

如此下去,台灣的寺廟非但全然失去了自主性,甚至連好不容易建立的,屬於這塊土地的面貌,都會在功利與盲目化的導向中被葬送掉。

參、台灣寺廟往何處去?(文見北港溪雜誌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p/k/pk1694/)

台長: 長老
人氣(5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