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7 21:18:38| 人氣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心得:過去與現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籍ISBN:9576393329
中文書名:臺北人
原文書名:臺北人
書籍作者:白先勇
出版單位:晨鐘
出版年月:68年10月1日
版次:第5版

一●相關書訊:

白先勇先生的「臺北人」,是我國現代短篇小說中少數可以傳世的經典作品之一。此書由十四篇短篇小說所組成,寫作技巧各不相同,長短也各自相異,每篇都能獨立存在,而稱的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說。由於主題命意一再重複,使我們更能進一步深入的了解作品涵義,並使我們能看到作者隱藏在作品內的人生觀。

這部小說集在臺灣現代文學界到整個海外華語文學圈幾乎已具有經典性質。「臺北人」甚至可以說是一部跨越辛亥革命到國共內戰的民國史了,而最後一篇「國葬」則是集中華民國之史蹟於一身。

二●內容摘錄: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p.147)

月斜西月斜西,真情思君君不知;青春欉誰人愛,變成落葉相思栽。(p.165)

人生在世如春夢,且自開懷飲幾蛊。(p.240)

當你倚在碧波上,滿天的紅霞,變化做了朵朵蓮花,托著你,飄來飄去,馨馨,你是凌波仙子──(p.272)

桓桓上將。時維鷹揚。致身革命。韜略堂堂。北伐雲從。帷幄江場。同仇抗日。籌筆贊襄。(p.281)

三●我的觀點:

「臺北人」中的這十四篇故事,是描述一群從大陸撤退來台的人。他們活在大都會台北,但卻與現實的世界脫離,靠著回憶來支撐自己的生命,就如一場戲般的似幻似真,卻又顯現出現實的悲歡離合與無奈。

本書由表面觀看,會發現主要角色有兩大共通點:
一、都出生中國大陸,而且都是在大陸淪陷後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灣的。
二、都有一段難忘的過去。
這兩個共通點便是將十四篇串聯在一起的表面鎖鏈。讀「台北人」,可以感受到強烈的「今」與「昔」對比。從白先勇先生在書前引用的劉禹錫「烏衣巷」,就點出了「臺北人」這主題傳達出作者不勝今昔的愴然感。

「臺北人」的人物可以說包括了臺北都市社會的各個階層。這些人來自中國大陸各個不同的省份,貧富相差懸殊,行業各不相同,但是都背負著一段沉重的、斬不斷的往事。這些人物不但不能擺脫過去,更令人感到悲哀的,他們不肯放棄過去。他們死命攀住「現在仍然是過去」的幻覺,企圖在「抓回了過去」的自欺中尋找生活的意義。這份過去,這份記憶,或多或少的與中華民國的成立到大陸淪陷的那一段時代有著直接的關係。

本書人物大致上可分為三類:
一、完全活在「過去」的人。
二、保持「過去」記憶,卻能完全接受「現在」的人。
三、沒有「過去」,或完全斬斷「過去」的人。
「臺北人」的主要角色大多是屬於第一型,明顯的有尹雪艷、順恩嫂、樸公、盧先生……。而不太明顯的則有朱青與王雄。這兩人都停止在他們的生活發生遽變之前,因此無法忘記過去的好,而走向不歸路。
白先勇先生對於第二型的人也是深具同情心的,他的筆觸傳達出發自他本人內心的無限感慨,要在現今世界活下去,最大的奢侈,也只能對過去偶然回顧。「臺北人」描寫的就是這群人的背景、過去在他們後來人生裡所不易顯現,卻又重大的影響。

白先勇先生是一位時空意識、社會意識強的作家。他寫人、寫情、寫景的細膩與深刻,讓這些人,這些景,活生生、一幕幕的在紙上躍了出來,絲絲入扣又動人心弦。在「臺北人」中,特別能感受老一代的繁華生活,像「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一個年老色衰的舞女,在告別酒色聲光最後一夜的回想與喟嘆,盡是無奈與惆悵。

「臺北人」以寫實的手法捕捉了各階級各行業的大陸人在逃亡來臺後的生活面貌。「臺北人」這一作品,不但反映出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也是民國以後部分社會史的一個形象畫縮影。書中每段小故事都摻雜著少許的諷刺,諷刺著那些不願意放棄過去、不願意面對現實的愚人,但有時卻也富含著深厚的同情與憐憫,讓人不禁為那些永遠活在過去的人為之鼻酸、深感同情。

四●討論議題:
就如書中的十四名主角,當過去的豐功偉業在一夕間化為泡影,兵敗如山倒,隨著國民政府撥遷來臺,你會只回顧著過去,而無法向前嗎?還是面對當下,對於過去只是懷念?

台長: 系色櫻
人氣(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