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沼克史著的《援助交際——中學女生放學後的危險遊戲》(商周,1998)就報導文字表達本身無可借鏡之處,沒有購買收藏的價值。嗜好「鹹溼」的朋友更不必去搶購此書,因為書內絲毫沒有性愛場面描寫,完全激不起情欲。
是嗎?那書商的下段開章詞就純屬噱頭了?
你好。我是高二女生,正在找尋願和我援助交際的人。
有人明天(星期三)下午能和我在澀谷見面嗎?
特別是喜歡高中女生的人,花五萬日圓,
就可以和穿著高中制服的女生做愛。
我身高一五五公分,對外表很有自信。
我不在意對方的年齡,有興趣的人請務必和我聯絡。
非也!這是作者故意之作:
當你看到這樣的文字出現在眼前,即使覺得「這在現代多得是,一夜情嘛」,或許也要對文字語氣的大膽無謂,微微吃上一驚罷。大學生成年人男歡女愛,也還罷了。但這狎玩性愛的對象不但是個女孩,還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女耶!莫不成真真實實把情色文學裡的場景,全都搬到現實來演?
即使不敢相信,卻不得不信。這本《援助交際》,是日本《週刊文春》雜誌記者黑沼克史獨自涉入「電話交友中心」等等媒介,訪查探問一段時間後,整理出來並在雜誌連載的調查報告。雖說文字平鋪直述不假編排設計,卻的確是真人實事的「報導文學」。並獲得日本第三屆雜誌報導獎。
在台灣流行文化幾與日本同步的今日,對於「援助交際」,相信許多書友早已了然於胸。——這是中學女生漸漸沿生出來的名詞,代表「中學女孩和中年男子進行性愛或愛撫,藉以交換高價金錢或商品」的課外行為。由於時下流行風潮走向高級與精緻路線,任何一樣精美的小事物,可能動輒數千甚至數萬。中學、大學階層的學生,不管外表或心智上,都一代比一代早熟,亟求物欲的心態日熾;加上嬰兒潮後父母走過貧苦,相對對自己子女莫不予取予求,使青少年階層擁有無形且巨大的消費潛力。「唯利是圖」的商人豈會坐視這座金礦而無動於衷?各種誘惑的手段紛紛出籠,擁有那些商品成為「進步」的表徵,連帶造成其他人的焦慮,形成無法遏阻的惡性循環。但是,學生的經濟來源無非父母,至多再加上微薄的課餘工讀,如何能支應這麼龐大的開銷呢?再加上過去的貞操道德觀念幾乎完全崩毀,「援助交際」應運而生,不能說是意外。
日本中年男性對「中學制服美少女」的迷戀與「處女情結」,是舉世聞名的。不僅渴求少女的初夜,甚至願意高價購買女孩穿過未洗、留有汗污香澤(這是重點) 的制服、絲襪、內衣褲,甚至唾液、尿液與糞便。對女孩而言稀鬆平凡甚至厭惡無用的衣物,轉手就可賣得幾萬日圓,何樂而不為呢?至於「處女」,據說初次失去不免痛楚,在性愛已是尋常的中學校園裡,成為女孩們人人希望早日失去的累贅;若能由個性經驗可能豐富老道的中年男子,來完成「開通」手續,將痛苦減至最低,既能享受性愛又能獲得高額報酬,真是再合算也沒有。在這種「裡應外合」的局勢下,「援助交際」的盛行率,即使日本人本身也難以想像。
最初,《週刊文春》雜誌本只是想作個「了解當前日本少女生態樣貌」的調查,交予黑沼來執行。黑沼知道時下中學女生流行「電話交友中心」或「語音信箱留言交換」,也聽說太多有關中學女生「援助交際」的賣春行為,便以這個點切入觀察,也去租了個語音信箱,偽裝成尋常男顧客的身分看看。誰知道了解之後的世界,遠超過先前所揣想。
透過語音信箱留言,黑沼陸續與幾個中學女生約出來談,並告知雜誌採訪的身分。女孩們絲毫不避諱詳談此事,甚至覺得只談話不作愛就可以拿錢真是棒透了,到後來主動要求談話的女孩竟絡繹不絕,直到黑沼把語音信箱停掉才告罷休。黑沼原以為會玩這種類賣春遊戲的該都是些「不良少女」型的女孩,怎知恰恰相反:對談過的幾乎大多是私立高級、重升學的,一副乖乖女不曉世事的名校女孩!
詢問起來,可說全是為了滿足平時巨大開銷才選擇了「援助交際」,並透過各種方式暪住父母。其實,看她們平時的樣子,壓根想不到課後會有這樣的「生活形態」。非但父母、男友大半不知,有些女孩的父親本身也是嗜好「援助交際」的此道中人。有些女孩只充當「電話交友」的職業應答身分,與顧客們用電話「聲交」(即使完全沒有性愛經驗);有些女孩開放肉體供人撫摸把玩,在 PUB陪人聊天唱歌,堅守最後一道防線;更有許多是予取予求,不管性交、口交、肛交或協助射精都來。即使有人遭遇過黑道分子以變態手法來玩弄性愛遊戲,或是性交後討價還價甚至不給錢便偷跑了事,女孩們還是安之若素,送往迎來。
黑沼了解得越深,越是咋舌。即使自己也只是個年輕男子,面對她們不禁興起父執之心,總有百般告誡勸阻的心情。卻也明瞭勢必言者諄諄聽者邈邈,只是使彼此都不快,只好以「就事論事」的態度,完成採訪。
說來,《援助交際》只是日本青少女與社會文化黑暗面的一個切面。就報導文字表達本身無可借鏡之處,沒有購買收藏的價值。嗜好「鹹溼」的朋友更不必去搶購此書,因為書內絲毫沒有性愛場面描寫,完全激不起情欲。但是台灣與日本文化的樣貌在近年來日益仿同,這現象即使是日本現象的報導,很可能也正是現今台灣社會不為人知的暗潮。若以此心情,在閱讀此書的同時,相對設想台灣自身的境況,或者作為寫作、探討的觸發,《援助交際》這本書倒是值得一買。
http://fem.url.com.tw/book/b-2.htm還是沒必要買啦!網上隨便都能找到「援助交際」的資訊?
啥資訊?多是情色網站,偶見維基百科有條「援助交際」:
援助交際,簡稱援交,是一個源自日本的名詞,最初指少女爲獲得金錢而答應與男士約會,但不一定伴有性行爲。然而,現今意義卻成爲學生賣春的代名詞。依據中華民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的定義,援交是一種特殊的“雙向互動”色情交易:“少女(特別是尚未走向社會的女‘中學生’)接受成年男子的‘援助’,包括金錢、服裝、飾品和食物等物質享受;成年男子接受少女的‘援助’——性的奉獻。”
進行援交的少女認爲這種活動的前提是有自主的選擇權,而非對方有要求就得交易,且對對方先要有交流、有一定了解,再加上不一定真正會發生性交,因此與性交易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因此,有不少日本初中甚至小學的女生都會通過網絡、電話等通訊方式,找陌生人援交。
援助交際行爲最早于1990年代初期在東京出現。後來有學生借助深夜播出的電視交友節目而達到援交的目的。援交少女的問題,最早由朝日新聞晚報于1994年9月20日報道。
在手機開始興起及普遍時,在日本、韓國、臺灣及香港都有不少少女愛上了“玩Line”。所謂“玩Line”,就是利用電話隨意撥出一個手機號碼,然後與對方交談,或參加電話征友會。由于手機通常都有特定的號碼編排,而在當時使用手機的人普遍較爲富裕,這種方式亦成爲了援交少女找尋對象的方法。
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援交行爲亦轉移至網上。當時有一位名叫“Sari”的女子以結交筆友的名義在GeoCities搞了一個個人網站,卻後來被發現原來是替人介紹援交少女。有關網站後來被GeoCities強行關閉,並引起一輪網上言論自由尺度的風波。
隨著20世紀末年的末世思潮,援交的風氣亦由日本吹到韓國、臺灣及香港。 在香港,這班援交少女還有一個外號,叫做“老泥妹”,因爲她們平時不愛返家,就只靠與其他人進行性交易之後才有機會洗澡,所以“成身老泥”(滿身都是汗垢);而另一方面,有部份中年男子對學生妹有特殊愛好,因爲他們覺得與這些少女相處,可以找回當年學生時代的快樂回憶。到現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起飛、社會日漸富裕,援交的風氣亦因爲女學生對時尚和享受的追求而悄然引入。
2007年10月14日,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油尖旺青少年綜合發展中心發表名爲《香港少女援助交際現象初探》的研究報告。報告由2006年至2007年初進行,共訪問了6名年齡由15至18歲曾進行援交的少女及搜集香港關于援交的互聯網資訊。報告指出大部份援交少女大都因缺乏家人關懷或爲滿足購買名牌等的物質生活,而投身援交行列。而報告亦同時指出互聯網關于援交的資訊日漸增加,間接令進行援交的人數有所上升。
由于許多援交是透過網絡論壇尋找對象,在現實世界中並不一定看過彼此,因此“假援交真詐騙”的情形層出不窮。在臺灣,警方也會利用網絡匿名性來尋找援交少女或尋芳客,並在現身後逮捕之,俗稱“釣魚”。
延伸意義
援助交際也可以用來嘲弄以金錢獲取外交承認的手段,例如兩岸外交戰就會被嘲弄爲援助交際。
·活躍于兩岸三地的已故著名電影導演柯受良曾拍攝電影《老泥妹》,講述這一班在香港的援交少女的故事。
·另外,在日本亦有多本出版論述“援助交際”這種社會現象。
·1998年由金城武、深田恭子所主演的日本電視劇《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神様、もう少しだけ)即是以援助交際與愛滋病爲主題的故事。
·《頭文字D》電影版中鈴木杏演的茂木夏樹就是援交少女。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F%B4%E5%8A%A9%E4%BA%A4%E9%9A%9B「延伸意義」嗎?本台也有<援交妹的心聲>:
台灣不只旅遊業者招不到五一黃金周陸客,心情很鬱卒。阮援交妹也很不爽,為何政府寧可花大錢「援助外交」外人,對阮援交妹的「援助交際」卻不斷打擊?阮絕不像那些釣魚警察冤枉別人,有以下新聞為証:
中國時報江慧真、郭篤為、朱建陵2007.05.02連線報導<台聖復交 援贈計畫洋洋灑灑>
…………
妳們可不能抗議,不然就成了中共同路人:「在獲知台灣外交部宣布與聖露西亞建交之後,中共外交部向聖露西亞政府提出強烈抗議。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並沒 有表示中共是否將與聖露西亞斷絕外交關係,只說:「聖國政府必須對由此產生的後果承擔全部責任」。劉建超還指責台灣在國際上推展「金錢外交」。」
不然讓阮援交妹去「援助交際」。不!「口娛」是「援助外交」,阮保証只要千分之一的價格便能搞到手。
乾脆加入國安局當女情報員,跟那個姓啥的台灣女情報員一樣去搞美國官員。
那不是跟找「黑客」加入國軍資訊戰部隊一樣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5618262/20070505070357/豈只!「援助交際」可是有「交換理論」為基礎的?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021876/20070705121235/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2004)
導演:金基德
演員:李島/康姬敏/申明俊
劇情簡介
韓國導演金基德因為本片獲得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獎,再度探討性與暴力的議題。
佑真跟潔婉是一對好朋友,為了到歐洲旅行的夢想,潔婉開始援助交際,利用自己年輕的肉體賺錢,而佑真雖然不贊成,卻也替潔婉處理客人、幫忙把風、一起存錢。
某一天,潔婉和一名客人進行交易之際,警察臨檢;害怕被捉的潔婉從高樓跳下而受重傷,瀕死的潔婉只希望能見喜歡的客人最後一面,佑真找到了他,卻被要求必須與他發生關係才去醫院…然而,他們趕到醫院的時候已經太遲了,只見到潔婉孤零零的屍體…
失去童真與好友的佑真,開始了她自己的贖罪之路:她打扮成潔婉的樣子、打上粉底、抹上口紅,像還債一樣,佑真和那些以前睡過潔婉的男人做愛,結束後將以前他們付給潔婉的錢還給他們…
而這一切卻尚未結束,與佑真相依為命的警察父親逐漸發現她的異狀…
金基德對於宗教領域越來越有興趣,相較於《春去春又來》的佛教色彩,這次新片則取材於聖經裡的故事,三個章落中金基德各下了一個標題--「婆須蜜多」、「撒瑪利亞」和「索娜塔」;其中婆須蜜指的是印度佛教中的一個女神,她以和男人做愛來使人悟道,讓人從情慾中獲得解脫,而撒瑪利亞則是從路加福音而來,索娜塔則是女主角父親的車款,代表父女兩者之間微妙的親密關係。
金基德的作品帶有很強的個人風格和共通點,他90年代在法國學習繪畫,因此影片帶有明顯水墨畫底蘊。他又酷愛以極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劇;決不迴避對政治和社會現實的探討,但大多以隱喻的形式出現;女性在他的電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她們往往是劇情的關鍵、矛盾的核心;影片中遍佈著各種充滿暗示的符號,比如魚、島、少女;其作品往往具有極強的形式感。無論影片的結構、?事風格抑或畫面審美,都彷彿被烙上了金式品牌般的顯著和出類拔萃。
《援交天使》性交背後的愛恨糾葛 文/ 張雅雯
潔琬跟佑真兩人是好朋友,為了實現到歐洲旅行的夢想,潔琬出賣了自己的肉體,透過援助交際,開始存錢,雖然佑真反對,卻還是幫忙聯絡客人、把風、一起存錢。一次的意外,讓潔琬受了重傷,臨死前,她拜託佑真,希望可以再見到喜歡的客人一面。佑真幫潔琬找到了這個客人,但卻被對方要求必須和他發生關係才肯前往醫院,為了好朋友,佑真答應了。但當他們趕到醫院時,看到的卻已經是潔琬冰冷的屍體。
失去童貞跟好友的佑真,開始走上了她的救贖之路。佑真開始學潔琬的打扮,原本安靜的她,也變得跟潔琬一樣愛笑。她開始找以前跟潔琬交易過的男人,並再一次與他們發生關係,把之前賺的錢通通還給了他們。而佑真的警察爸爸後來發現了這一切,他私下找了這些「客人」並用暴力解決他們。
令人感動且懼怕的「愛」
韓國導演金基德利用印度宗教故事和社會問題做結合,兩個女孩在性與暴力的環境中渡眾生,心疼女兒的父親卻從自毀毀人的過程中尋找救贖。一個被視為道德淪陷的援交議題,在導演的安排下所呈現的卻不是批判與反省,而將整部電影的重點擺在「愛」的表現。
潔琬跟佑真雖然是兩個好朋友,卻有著同志的暗示。在劇中,佑真責備潔琬援交的行為,在一般人看來,或許覺得佑真是基於道德規範,不忍心看到好朋友出賣自己肉體才有如此的反應。但是,片中的潔琬每次交易完後,總是笑嘻嘻的跟佑真聊著有關客人的一切,說著自己如何「解救」這些男人。導演用潔琬的笑臉對比佑真的妒嫉,用兩個女生共同沐浴甚至接吻,安排兩個女生超過友誼的感情,同性戀議題被隱隱約約的放進影片中,但卻又不多著墨。
影片中透過援交這個議題,去製造同性與異性、戀愛與做愛、罪惡與救贖這樣多重關係糾結的灰色地帶,導演不用世俗的道德標準去爲影片作出結論,只用印度「婆須密多」的故事詮釋潔琬的角色:透過性交救贖男性的罪惡。
性與愛編織出人性衝突
金基德無視社會機制與道德,承認少女所獻出的青春肉體,確實令某些付錢援交的男性,得到如逢甘霖的重生與感動,甚至進一步體現援交少女在過程中自己也動了情念。而對於佑真,與其說她的行為是在替好朋友認錯贖過,還不如解釋為這是她對潔琬「愛」的表現。佑真用身體去體驗潔琬的生命經驗,再用還錢,從心理上擦拭掉她和好朋友對這些男性的記憶。她們藉由異性肉體關係籌錢的舉動,對比同性之間的曖昧,整部影片的情感變得更引人遐思。
影片中,發現佑真援交的警察父親並沒有把事情講開來,在沒有溝通的情況下,他不了解女兒援交背後的原因,只是一心想保護女兒,希望女兒能自己回頭。所以佑真的爸爸開始跟蹤她,並用暴力制伏這些男人,到最後甚至在公廁殺人。導演在這個地方惡狠狠嘲諷了保守體制下的反動:身為體制的守護者,警察卻公然地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甚至用殺人挑戰了傳統體制。
情慾與暴力的交疊,導演卻用異常平靜的氛圍去詮釋。沒有令人喘息的情節畫面,也沒有任何激動的爭吵。九十六分鐘的影片,其實對話並不算多;導演利用慢步調的音樂和繁多的枯葉取景,表現出青春氾濫下的反道德援交行為,罪惡在兩個出賣肉體的清純少女面前,顯得更加灰暗沉重。
用影像畫出精采絕倫的世界
金基德被喻為畫家導演,他的作品總是帶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用極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體制的深刻悲劇,對人類情感的描繪細膩而深入。金基德不太迴避對社會現實的探討,但常常以隱喻的形式在影片中訴說。影片中遍佈著各種充滿暗示的符號跟象徵,蜿蜒而無盡的道路、枯黃而厚重的落葉,每一個場景的轉換使用,都有背後所要表達的情感意涵。
導演金基德讓劇中不論是佑真或是父親,都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愛」,無論是否符合道德倫理的規範,無論是否符合傳統體制的框架,他們都將細膩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金基德因為這部影片,獲得了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獎,宛如推骨牌般的效應與道德網脈的複雜糾結,在在都顯露了金基德敏銳的拍攝手法與他驚人駭俗的思想。
這是一部讓我看了三天之後,想起來還是會很沈重的電影。
一直到寫感想的現在我才知道此片導演是2003年讓我印象很深的電影《 春去春又來 》的導演——金基德。以色情與暴力內容著稱的金基德導演,其電影作品雖有裸露和性愛畫面,但呈現手法卻讓人不由得感到窒息。《援交天使》的一開始,兩個女孩:佑真和潔婉,為了存下到歐洲旅行的旅費,潔婉開始援助交際,而佑真負責約客、把風。相較於潔婉習慣和客人閒話家常、甚至付出感情的天真,佑真對那些嫖客簡直深惡痛決,一次又一次要潔婉放棄工作。卻在一次的警察臨檢,潔婉發生墜樓意外,佑真為了潔婉的遺願,不惜付出童真,說服潔婉喜歡的客人到醫院看潔婉。然而,到了醫院,潔婉卻已經撒手人寰……。
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但劇情絕對是精彩緊湊的。我想討論的本片關鍵字是:愛與犧牲。
片中的三位主角,對於所愛事物有著不同的犧牲:潔婉實現旅行而犧牲肉體(性與死亡);佑真為了死去的潔婉,開始以援交的方式,把錢還回跟潔婉有過關係的尋芳客;佑真的父親,一名刑警,發現了至愛的女兒竟在援交,以私刑的方式一一解決碰觸過女兒身體的嫖客。對潔婉來說,援交不僅可以賺錢,更可獲得各式各樣的嫖客們新奇的職業背景。潔婉天使般的面容,少了性交意者刻板的風塵印象。佑真父女的脾性如初一轍,他們對於所愛的人受到傷害,都以一種自我定奪的「正義」去執行救贖。佑真與潔婉間超越友情的情愫,如同佑真父女間超越親情的曖昧。在獲悉女兒援交後,佑真父親的每一個眼神、對話,彷彿都要崩潰。即使沈默、一個餵對方吃東西的舉動,都痛心地隨時要瓦解一般。最後佑真父親提出外出旅行的建議,途中佑真也隱約猜到父親早有知悉,所以做了一個被父親殺害的夢。然而最後,父親卻是選擇自首,讓剛學會開車的佑真苦追在後,漸漸地把車陷入泥沼之中。
泥沼,或許也是本片三位主角的心境。潔婉用援交、佑真用「以援交贖罪」、佑真父親用私刑將自己的生命陷入泥沼。片中雖有裸露,卻是不會讓人有性的興奮感,反倒充斥生命課題的無奈。若說《春去春又來》是以季節幫襯生命的禪意,那麼《援交天使》則是入世版的命運之歌。
http://blog.udn.com/fay/1466519
援交天使/金基德 - 援交如何成為救贖
聳動的標題,惹火的議題.關於援助交際的討論何其多,媒體擅以『青少年價值觀扭曲』簡單一句一語帶過所有的問題.細微敏銳觀察而極端放大書寫的村上龍在【寂寞國的殺人】稱『這個進步的民族需要援助交際,因為寂寞』,村上龍曾寫過一本『援助交際』,忠實呈現援交現象的面貌.金基德是否讀過村上龍我不得而知,但【援交天使】卻也同樣擺脫了傳統印象與成見,赤裸裸地剖析『援交』現象的多面向.沒有任何迴避與污名化,不帶任何煽色腥的手法,11天快速拍攝完成的效率背後必定是導演.作者本身沉思社會議題之後的深刻反哺.
兩個女孩的演出十分純真自然.角色設定Lesbian傾向(很特別的設定)的佑真跟潔婉,為了偕同去歐洲而籌措旅費(出發點仍舊為物質上的).潔婉死前的笑容與自殺的舉動有十種可供觀眾解釋的理由.佑真代替了潔婉,交出了童真,援交成了救贖血衣,為了換取羽毛的天使成了救蒼生的婆須蜜多.
婆須蜜多,是印度佛教的神像,與人做愛使人悟道.
導演巧妙地以章節式的字幕分段討論三個漸進的過程,-「婆須蜜多」、「撒瑪利亞」和「索娜塔」,將哲學性/宗教性思維一併帶入議題討論之中,跨大了文本本身的深度,多了許多閱讀趣味的隱喻可供事後咀嚼,高招的手段,難怪能拿下銀熊獎.
在不停的進行救贖的援交過程.寫實的、諷刺的鏡頭彷彿像訪談似地讓每個男人說出自己的一套說辭與感言,觀眾彷彿觀看紀錄片般的真實,不時會心一笑於男人做愛後動物感傷的肺腑之言,但還是不停搖頭唏噓.
『這個進步的民族需要援助交際,因為寂寞』.
佑真父親的角色象徵的家庭/親情、法律/公義(警察身分)讓劇情轉折到另一個重心,在友情、性愛關係、異端愛情之外又多了親情的描寫.廣度的面向直指親情成了影片後半的重心.
父親情緒的表現可解讀為導演對於援助交際現象所作出的反應-有妻之夫應該可恥至死等,甚至,父親/導演會憤怒到以至於錯手殺人.
如同多數的電影,老套的手法如是.父親攜佑真去掃母親的墓,在秀山靈水中洗滌心靈,清幽的環境改變了一個人.父親那不怎麼有說服力與關聯的故事輕易地讓佑真悔過而哭泣難免有些牽強與陳腔濫調.泛黃的夢過於像場夢,太不真實.不過,結局,父親教導佑真如何開車這看似平凡的橋段能昇華成一種成長過程的象徵,強而有力又餘音不絕的結尾,讓走出戲院的我不停深思著,腦海竟然浮現村上龍嘴邊常掛著的字眼『希望』.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12998021
援交天使有感
昨天韓國隊一日兩敗,敗給La new,又在洲際杯被日本逆轉,不過我還是要推薦一部韓國電影,「援交天使」(Samaritan Girl),韓國導演金基德的片子,其實在這之前我看過他的另一部片「海岸線」,在日統車上看的,日統有一陣子超愛放韓國電影,不過那時我並不知道這是金基德的片子,也忘記電影的細節跟結局,只記得這部片很寫實也很灰暗,跟一般的韓國電影有些許不同,感覺他有想要探討些什麼,就在邊看邊睡的情況下,「海岸線」這部片在我心裡留下蠻深刻的印象,再看完「援交天使」之後,感覺上是差不多慢慢的步調,也同樣有著性和暴力的議題,跟網路上資料描述的一樣,這些都是金基德一貫的手法,因為手拙,我看完電影向來寫不出很好的評論,但是我卻對這位導演有很大的興趣。
金基德,1961年出生的年輕導演,性和暴力是他在電影理最常用的手法,對於人性的揭露與刻畫都相當深刻,更令我稱奇的是他對預算與時間的掌控,他用大約50萬美金和11天的時間拍攝完成「援交天使」,另一部「空屋情人」也只用了13天,這或許是金基德在拍攝方面的天分,不過這兩部片也在同一年分別為他獲得柏林影展和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導演獎,有人說金基德現在在國際上的地位,不亞於當時的楊德昌和侯孝賢,但是他們似乎都遇到相同的問題和窘境。
想看看楊德昌拍得片根本不在台灣上映,再看看最近金馬影展的蔡明亮風波,在國際影展享譽盛名的導演似乎在自己國家的支持者都比較小眾,在文章金基德:我的影片是垃圾有相當詳細的描述,在文章中提到:
《空屋情人》的海外版權出口收入超過100萬美元,在法國公映時觀眾達到20萬以上,在德國和意大利也達到了15萬以上,但在本國賣座片動輒就有幾百萬人次觀賞的韓國公映時,觀眾人數卻只有9.5萬人,票房很不理想.....金基德的《情弓》在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之下僅在韓國一家影院公映,但卻公映不到一周就結束,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統計,觀眾只有1398人,竟比在台北上片的情況還不如!(《空屋情人》台北的觀賞人次是1399人;《情弓》台北的觀賞人次是2238人)
簡單介紹完金基德,來寫一點看完的小感想好了,兩個女孩,為了籌措去歐洲的旅費而開始援交,一個援交一個把風接洽,一個討厭援交,另一個享受做愛並且把做愛認為是救贖男人,在這部片中,「援交」從一開始的物質的目的,到後來的救贖的目的,似乎帶著一點宗教上的玄味,片中也刻畫兩個女生之間有著友情和愛情的模糊界線,最後則主要以父女情感為主,後半部的台詞很少,安靜的讓人想睡,我在想導演是要描述出現在的家庭中,雖然彼此關心,嘴巴卻都說不出口,彼此的心事也都藏在心裡,父親與女兒各有一段痛哭失聲的崩潰畫面,看在眼裡卻沒有彼此安慰的畫面,最後以車子深陷泥沼做結尾,對照之前車子卡在石頭堆裡的劇情,也象徵著人會有走出泥沼的一天。
還有一點,韓國電影對於暴力呈現都很真實,看很多片都這樣,當我看到戲裡面打巴掌的畫面,是真的呼下去,有夠痛的,整體來說,我蠻推這部片的,演員演得很好,特別是李島,爸爸的角色從體貼慈祥變的憂鬱深沈,為了保護女兒不顧一切,演的很有感覺,女主角康姬敏當時還是一個高中生,能有這樣的表現算不錯了,雖然可能會覺得有些沈悶和冗長,甚至會覺得有點粗糙,但是這類的影片,常常可以讓你再回味一段時間,就像我看完後,睡覺時還想了一下劇情子才睡著。
http://blog.roodo.com/poncelet/archives/2463731.html
The Isle《漂流慾室》影評
被喻為韓國天才導演的金基德,曾在報章雜誌上耳聞過他的作品,無非就是「援交天使」和「春去春又來」,不過始終沒有去找來看。沒想到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卻是這部鮮少有人討論的「漂流慾室」,也許是因為這部片過於血腥,理所當然被列為限制級的關係吧!
電影尾端的最後一個意像,是男主角在汪洋大海中,逃進了一叢小小的海上森林,在我看來是一種自以為的逃避、鴕鳥心態式的躲藏。而且他選擇的藏匿之處,在鏡頭拉遠之後,竟出人意料的是女人的陰阜,是濃郁、巢雜的情慾萌生處;天才導演的思緒果真難以捉摸,但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論」催促著身為觀影者的我,自己下一個定論:『我想,最後一幕想表達的,不脫男性無法擺脫慾念的控制,最終栽在女人的群底風光下。』
片中兩幕男女主角分別以魚鉤自刎的場景,令我怵目驚心。
男主角為了免除牢獄之苦而毅然選擇手邊僅有的工具,以致喉穿口爛,吐出滿嘴的鮮血與哀嚎,此幕實令人不忍卒睹,孰料之後女主角也如法炮製。
當男主角發現女主角恐怖的佔有慾而堅持離開,女主角悲痛莫名地看著他遠去,逐漸與濃霧混為一體的背影,為了挽回,她使用相同的手法,拿起魚鉤對付自己的下體,當淒厲的慘叫聲劃破充滿慘澹靜肅之氣的海面,直達一心不如歸去的男主角耳中,曾狠不下心砍剁已被先前顧客荼毒的魚的鋪陳,直指他仍存有惻隱之心,於是他趕忙調了頭,像之前女主角照料他一樣的照料她,執扇煽傷口、焦孟不離地殷勤呵護。
諷刺地是,這樣看似親密的兩人世界,是多少鮮血與靈魂換來的?
女者角在整部片中沒有台詞,僅靠臉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刻劃出一個情慾橫流的女性的情緒轉折,演出為愛癡狂迷失人性者,如同整部片始終一貫灰暗晦澀的色調,對於女主角而言,愛情之外她是個可怕的冷血動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有仇必報且心狠手辣不眨眼。
因此為了留下他、為了獨占他、為了保護他,她什麼都肯幹,義無反顧。所以最後當潛水員發現了沉在湖底的電動機車,她當機立斷地將船底刺破,將水上房屋裝上了馬達,遂成為了一如片名闡述的「漂流慾室」。
金基德電影世界中的身體、殘酷及語言 作者:周永捷
身體,向來就是各種權力互相競逐的場域,在金基德的電影世界裡,「身體」的規訓與反抗是不斷重覆出現的命題,他強烈地批判各種外在力量(父權社會/國家機器……)對身體的宰制,並進一步賦予主體反抗的可能性。在「無顏美女」中,女主角為取悅男友而進行「換臉」手術,表現出父權社會對於女體(美麗女體)「權力—知識」的論述如何作用女體身上的過程。在「情弓」裡,少女被老人當做活靶般射箭卜卦、老人每日幫少女洗澡(抑或說是「淨身」)、梳妝等例行性舉動,反映出老人藉由對少女「身體」的規訓而渴望得到成熟、潔淨之「女體」的企求。在「只愛陌生人」中,被流氓推入火坑賣淫的女大學生,其日復一日的接客情形卻成為流氓偷窺意淫的對象。在父權(流氓)的「全景敝視」監控(偷窺)下,少女從「被迫」賣淫到「甘於」賣淫、從對流氓的反抗到順服,使她終究成為一個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規訓的「女體」,並藉由「衍生權力」(bio-power)而不斷的再生產父權規訓者(妓院/流氓)所需的生產力。
金基德的電影除了指出「身體」(特別是女體)如何受到外在力量的規訓與宰制之外,他更進一步提出「身體」在被規訓下反抗的可能。「水上賓館」中女主角在男主角欲離去之際的自殘生殖器之舉,儼然就是女主角對父權規訓的反動,企圖打破女體/女性生殖器為男性媾合/獲得愉悅的工具性身體使用。在「海岸線」中,飾演上兵的張東健原本一心想殺敵報國,卻在誤殺村民後神智失常,殺害軍中同袍。原本是國家機器(軍隊)按照嚴格標準所規訓的馴服且良好的「規範身體」,最後卻反過來成為偏離準則、反抗國家機器的「不規範身體」,金基德在此提出了「身體」在規訓體制下的反抗。在「無顏美女」中,整型後的女主角仍戴著昔日容貌的面具出現在男主角面前,甚至後來連男主角也進行「換臉」手術,透露出電影文本對主流美體論述規訓體制的顛覆。
殘酷,洗滌靈魂的他治藝術
金基德的電影中充滿激烈的暴力、性愛場面。與其說這是金基德個人一種獨特的電影表現形式或手法,不如說是一種類似亞陶「殘酷劇場」的淨化儀式。亞陶認為戲劇應透過各種極刺激的、特殊的戲劇語言去深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層,把那些最原始野蠻的欲念、暴行以至犯罪暴露出來,把最受壓抑的潛意識釋放出來。
金基德不斷企圖以極激烈的暴力、性愛行為來挖掘人類深層原始的殘酷慾念,以近乎於「死之本能」中攻擊、毀滅的衝動來揭穿道德、法律、理性邏輯、社會規範等限制人類思想的教條式約束,讓人類的感覺意識能回復真正的知覺。「春去春又來」裡小和尚對動物的殘忍虐待、「水上賓館」中釣客生切活魚再放生的行徑、「只愛陌生人」裡流氓近乎野獸般的打鬥,凸顯出人類深層欲念中生物性的嗜血和破壞本能。而「只愛陌生人」裡流氓對女大學生的佔有和軟禁、「海岸線」裡眾士兵們對精神失常女子的性侵、「援交天使」中佑真替死去好友潔婉進行的贖罪式的援交,在在都試圖再現隱藏在道德束縛下的性本能的壓抑。
金基德「殘酷劇場」式的電影語言如同一把手術刀,藉由剖解加諸在人類原始慾念之上的種種文明限制,讓我們再次看到人類本能慾望的真實面貌。正如「海岸線」反映軍中體制只會在堂而皇之的教條表面下更加藏污納垢地積累人性中最醜陋的部份;「只愛陌生人」隱約透露,即使是外表清純、未經人事的少女,性愛也擁有足以使其耽溺的可怕力量;「無顏美女」則試圖揭露男女情感中對於「喜新厭舊」的束手無策及欲拒還迎。
回歸到原始的宗教淨化儀式,金基德的電影在「他治」的過程中告訴我們所不願面對的殘酷事實,並揭穿謊言、懦弱、卑鄙、偽善,打破危及敏銳感覺的物質惰性,使人們能夠看到自身潛在的暗藏的黑暗力量,從而試圖達到排除心靈膿創、自癒的可能。
語言,臣服於寂靜的力量
角色噤聲,是金基德電影對待語言的方式。從後現代的脈絡來看,語言的歷史性及侷限或許正是其在金基德電影中缺席的主要原因。相對於紛擾雜沓的語言敘事,「寂靜」所能產生的力量或許更加強大。不論是「水上賓館」的逃犯、女侍者,「只愛陌生人」中的流氓,還是「情弓」中的老人及少女,觀眾雖然讓聽不見他/她們的聲音,但卻透過種種象徵性的意象而更能貼近角色的內心世界。
進一步而言,在金基德的電影中,視覺語言的地位顯然是凌駕於聽覺語言之上。「情弓」中象徵情慾的意象(水)、象徵生殖器的意象(箭);「水上賓館」中象徵身體創傷的意象(魚、魚鉤);「春去春又來」中象徵生命輪迴的意象(大自然的變化);「無顏美女」中則以面具象徵認同混淆、匱乏的意象;以及其他作品中近乎歇斯底里的激烈的肢體動作等等……這些視覺意象強而有力地扮演著金基德電影中「說話」的角色。
音樂,則是值得特別一提的地方。金基德雖然賦予電影中角色靜默的聲音,但卻在其一貫擅長的視覺意象敘事上恰如其分地搭配傳達各種不同情緒/情感的音樂敘事,例如「情弓」中如交響樂般、跌宕有致跌的絃樂,以及「春去春又來」中象徵季節遞嬗的背景音樂,都能在角色噤聲的表演中增添電影意象的張力。
http://pots.tw/node/684
金基德:我的影片是垃圾
金基德是韓國影壇在國際上最著名的大師級導演之一,在台灣也有不少粉絲。他的《春去春又來》當選2003年韓國大鐘獎最佳影片,又代表韓國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同一年的2月和9月份,又以《援交天使》和《空屋情人》連獲柏林影展和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導演獎。金基德這種戰績,若是放在台灣該被當成國寶了吧?但是他在韓國電影市場的境遇卻慘不忍睹。
《空屋情人》的海外版權出口收入超過100萬美元,在法國公映時觀眾達到20萬以上,在德國和意大利也達到了15萬以上,但在本國賣座片動輒就有幾百萬人次觀賞的韓國公映時,觀眾人數卻只有9.5萬人,票房很不理想,因為金基德大膽用了惹出「慰安婦寫真」風波的女星李升燕當本片女主角,於是惹惱了韓國民眾,自此被打入冷宮。去年,金基德的《情弓》在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之下僅在韓國一家影院公映,但卻公映不到一周就結束,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統計,觀眾只有1398人,竟比在台北上片的情況還不如!(《空屋情人》台北的觀賞人次是1399人;《情弓》台北的觀賞人次是2238人)
今年,金基德的新作《時間》版權售出到世界30餘國,但如果不是當地發行藝術片的Sponge電影公司堅持要在戲院上映,韓國觀眾便險些只能通過在海外發行的DVD才能欣賞到《時間》。(我們台灣片商和觀眾對楊德昌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代表作《一一》不是同樣的冷酷無情,以至此片面世6年後始終未能在台灣正式公映?)金基德在今年8月8日出席韓國的《時間》上片記者會上,就老實不客氣地表示此片只是「將版權出售給大韓民國」。言下之意,韓國也只不過是世界30多個國家其中之一。他甚至說﹕「今天出席這個記者會﹐就像在美國公映我的作品時參加宣傳活動是一樣的。如果這次韓國票房成績還是不理想,以後我將索性不出售版權。」金基德對祖國觀眾的失望痛心,真是溢於言表!
至於金基德公開發言,表示「我的影片是垃圾」,並揚言將「靜靜地退出電影界」的新聞,則首先發生在《時間》的上片記者會上。當時有記者提問,就最近韓片《駭人怪物》在620家影院同時公映,僅過11天就吸引600萬觀眾一事有何看法時,金基德首先自稱是個「最流血的導演」,然後接著說「我認為這是韓國電影水準和觀眾的一次很好的結合。對這樣的比喻也許會持否定態度,也許會持肯定態度,可能每個人理解的觀點不一樣…」。言下之意,對於《駭人怪物》在韓國全國1600多家電影院中佔領620家電影院聯映的壟斷市場做法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接著在17日他參加電視節目時,曾用了不好的雙關語嘲弄觀眾,後來又說《駭人怪物》獨霸戲院之舉完全扼殺藝術片生存空間,並暗指《駭》片只在賣弄特效技術。後來,《駭人怪物》影迷大反彈,金基德才正視到自己說錯話,並對《駭》片導演奉俊昊致歉,責備自己「實在有失電影界前輩資格」。數日後,金基德以一封主旨為「金基德致歉文」的電子郵件發給「韓聯社」希望代為披露,在文中自我嘲諷地說:「經過這些事,我終於知道自己是個意識的障礙者,很難在韓國生活下去。我就是一個在韓國社會裡畸形生長,自認劣等的怪物。因此我拍的作品,也都是垃圾!」此外又宣佈他將「靜靜地退出電影界」。這到底只是金基德的一時衝動之舉?還是真的萌生退意?
其實金基德一向是韓國影壇的另類鬼才導演,以「低成本拍出好片」的非凡能力見長。他的《援交天使》只花了5億韓元,約合42萬美元,拍了11天就完成,《空屋情人》也只拍了13天,但其映像品質的精緻卻有目共睹,可見「低成本」從來不是導演不能拍出好片的籍口!就算金基德的影片日後真的都不在韓國上片,他在世界電影市場上的營利能力也足以支持他繼續不斷拍下去。只是,金基德會甘心放棄他的同胞觀眾嗎?在全球市場與本土市場之間,一個國際級導演該如何取捨呢?
http://blog.chinatimes.com/c4liang/archive/2006/08/29/97162.aspx
在金基德的「空房間」看見蔡明亮的「愛情萬歲」
金基德和蔡明亮很像,電影的藝術性和爭議性都強,可都是國際影展的常勝軍,不同的是金基德成了韓片躋身國際影展的民族英雄,蔡明亮卻得屈膝校園推銷自己的電影票。
金基德現在很火也很狂,自稱是韓國第三大導演。他說:「如果李昌東(《綠洲》)排第一、姜帝奎(《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排第二,那我就是第三號人物。」
2004年2月,金吉德以《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終被授予了“最佳導演獎”的肯定。儘管這並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這個獎至少遲到了兩年。9月份的威尼斯,他的《空房間》(台譯:空屋情人)不僅遲到地破格入圍,更出人意料地摘取“最佳導演銀獅獎”。
金基德的際遇,讓人想到台灣的蔡明亮;他的「空房間」,更看到了蔡明亮「愛情萬歲」的影子。蔡明亮在導演第一部電影前,也主要是以編劇為主業,直到第一部電影「青少年哪叱」於一九九二年誕生,已足足等待了十年,十年的實力蓄積,初露頭角;金基德在拍攝第一部電影前,也以寫劇本為生,連得了幾次劇本獎,始籌得了拍攝第一部電影的資金。
蔡明亮於一九九四年拍攝了第二部電影「愛情萬歲」,一鳴驚人,一舉奪得了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十年之後,金基德也以「空房間」在同樣的領獎台上,摘下了最佳導演銀獅獎。
「愛情萬歲」描寫的是,三個生活在台北, 對未來茫然,生活空虛的年輕人,彼此的命運因緣際會的連結在一起。小康是一名納骨塔的推銷員; 阿榮則半夜在路邊擺地攤; 阿美為一名房屋仲介。 一日, 小康偷拔某屋主遺忘在門上的鑰匙, 而此屋恰巧是阿美尚未售出的空屋; 出於好奇, 小康趁無人在家,偷偷潛進屋內, 在一間空房間內企圖自殺未遂而偷住了下來。 阿美與阿榮在夜晚熱鬧的台北街頭搭訕上彼此,在同樣的那間空屋發生了一夜情。 之後, 阿榮亦趁阿美不在,潛入屋內房間偷住。 一日, 小康與阿榮不小心撞見對方, 自此兩人成為朋友, 一起偷住空屋。 三個人的生活命運, 因為這間空屋而巧妙地關聯在一起。《愛情萬歲》, 沒有太多的言語 、對話,大量地使用空間調度 、場景、 光線的安排來呈現大台北都會生活的冷漠與疏離, 都市人的情感空虛與寂寞。
「空房間」則是描寫男主角泰石是一個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往鎖洞裏塞傳單的男人,並觀察傳單有沒有被取走,來判斷家中有沒有人,伺機闖空門。有一天,在一個偶然打開的房間裏他見到了一個全身淤青的女人。這個女人叫善花,長期被丈夫虐待,過著幽靈一樣的生活。一次,目睹善花被丈夫虐待的泰石終於忍無可忍,把她的丈夫打倒,帶走了善花。從此,兩個人在不同的空房間裏輾轉度日。善花對每個空房間都像對自己的家一樣,讓泰石感到溫暖,兩人也漸漸確定了對彼此的愛。但是一天,在一個空房間裏,他們發現了一具老人的屍體……
二部電影都有著以「空屋」隱喻城市人際疏離的共同主題,但這卻阻隔不了人類對愛的人性需求。十年,電影技術何止一日千里,但人性及人際文明顯然並沒有明顯的進步。十年後,金基德在威尼斯掄元,說明了威尼斯影展評委,對電影反映人性的品味,一以貫之。
當然兩人在作品的形式與內容,還是有著明顯的差異。蔡明亮作品一貫關注著人性的疏離、性慾的錯位(含同性戀),從青少年哪叱到最新力作「天邊一片雲」,七部影片可以視為一部蔡明亮人性探索的連續劇,連演員班底都一以貫之:李康生、苗天、李湘琪、陸奕靜,所有作品是,蔡明亮領著這些演員一起用電影在大台北進行的一場十年的人性實驗。
金基德在得獎之前,在韓國本土市場絕非靈藥,但他堅持他個人對藝術的理念追求,以及對社會邊緣人的關注,因此他的電影的內容與形式較蔡明亮者明顯多樣,可以有釣魚池女老闆與通緝犯的慾戀(漂流慾室);可以有援交女孩的青春幻夢(撒瑪利亞女孩);可以有海防駐軍與老百姓間的愛慾糾葛(海岸線);卻也會出現對禪宗的探討(春夏秋冬)。
兩個導演顯然都不是商業電影的票房導演,但兩個導演的創作量卻有明顯的落差。蔡明亮早期還有台灣中影支持拍片,後期就得靠法國人支持;而金基德的崛起,其實象徵著韓國電影市場近年的蓬勃發展,始足養起非主流的藝術電影。
金基德導演作品年表:
1. Hwal 弓 (2005)
2. Bin-jip 空房間 (2004)
3-Iron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USA)
Bin jib (South Korea) (alternative transliteration)
空房誘姦 / 感官樂園
3. Samaria 撒瑪利亞城的女孩 (2004)
Samaritan Girl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撒馬利亞的少女 / 欲海慈航 / 哭泣荒原 / 援交天使
4. Bom yeoreum gaeul gyeoul geurigo bom 春夏秋冬又一春 (2003)
Frühling, Sommer, Herbst, Winter... und Frühling (Germany)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and Spring (Australia)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春去春又來 / 春夏秋冬 / 僧家入定
5. Hae anseon 海岸線 (2002)
The Coast Guard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6. Nabbeun namja 壞小子 (2001)
Bad Guy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literal title)
爛泥情人
7. Suchwiin bulmyeong 收信人不明 (2001)
Address Unknown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打回頭的情書
8. Seom 漂流欲室 (2000)
The Isl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9. Shilje sanghwang 真相 (2000)
Real Fiction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10. Paran daemun 雛妓 (1998)
Blue Gate (informal literal English title)
The Birdcage Inn
情色屋簷下
11. Yasaeng dongmul bohoguyeog 野獸之都 (1996)
Wild Animals
蔡明亮作品年表
1992年以李康生等青少年為藍本編導了《青少年哪吒》。1994年因《愛情萬歲》石破天驚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而揚名立萬。1995年,編導了記錄片《我新認識的朋友》。1997年,完成了備受爭議的《河流》。1998年,結合台灣與法國資金,完成了《洞》95分鐘電影版及60分鐘電視版(法國「高矮」公司放映的十部以「西元2000年來臨的那一刻」為題的作品之一)。2001年,終於成功編導了《你那邊幾點》。接著韓國全州影展出資邀請蔡明亮與其余兩位導演執導數位攝影機(DV)短片《三人三色》,他將之取名《與神對話》。
2002年蔡明亮完成了短片《天橋不見了》。
2003年,編導了《不散》,11月成為台北金馬獎開幕片。英國衛報影評人圈選為華裔名導第一名。
2004年,編導電影《天邊一朵雲》。《不散》成為新加坡電影節閉幕電影。
http://blog.sina.com.tw/beijingmovie/article.php?pbgid=14273&entryid=977
金基德 Ki-duk Kim
剛在威尼斯影展集許多榮耀與注目於一身的金基德,是韓國著名低預算快手導演,韓國藝術電影的代表人物。
90年代在法國學習繪畫,因此影片帶有明顯水墨畫底蘊,同時以大膽和情色著稱。1996年發表電影處女作【鱷魚 Crocodile】之後,就以驚人的速度陸續推出作品,作品風格以性和暴力為主,在韓國造成很大的爭議。2000年及2001年之間,金基德陸續以【島】和【收件人不明】兩片連續2年入選威尼斯影展,也因此打開了他在國際間的知名度。
從【鱷魚】、【雛妓】到【漂流慾室】,再到稍後的【只愛陌生人】,金基德的名字總是和『畸戀』、『仇殺』、『孤獨』、『絕望』、『卑微』和『恥辱』等等陰暗的詞語聯繫在一起,而人們給他的形容詞也是“殘忍”、“兇猛”、“情色”、“暴力”、“另類”等等。但2003年的金基德卻以一部極富佛學禪理的【春去春又來】給了觀眾全新的震憾與驚喜。
金基德表示,他受庫斯杜立克、塔可夫司基、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等導演的影響頗多,他相當推崇三位臺灣導演的成就,並謙虛地認為自己還沒有信心可以拍出很好的作品,但事實上他的2004年新作【援交天使】一舉榮獲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已受到了國際影壇的肯定與注目。
金基德的作品總是帶有很強的個人風格和共通點。他酷愛以極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劇;決不迴避對政治和社會現實的探討,但大多以隱喻的形式出現;女性在他的電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她們往往是劇情的關鍵、矛盾的核心;影片中遍佈著各種充滿暗示的符號,比如魚、島、少女;其作品往往具有極強的形式感。無論影片的結構、敘事風格抑或畫面審美,都彷彿被烙上了金式品牌般的顯著和出類拔萃。
從【只愛陌生人】、【春去春又來】、【援交天使】幾部電影中,可以發現金基德的作品就出現了歸於沈默的傾向。導演自己認為,沒有對白一樣可以溝通;因為他經常參加國際影展,他發現有一些電影,即便無法聽懂片中台詞,但僅憑著畫面就可以看懂。於是他的電影中的角色,越來越沉默;研究金基德的一群影迷們,甚至稱之為「金式言語無用論」。表情、動作、環境,是他講故事的主要語言。在【空屋情人】中依然主要運用這些語言,只是變得簡單乾淨了許多。有人說這就像武俠小說裏的高手都要換上一把鈍劍一樣,金基德也開始剔除花俏的技巧,換用一種更質樸的方式傳遞思想和情緒,這種刺激不會讓你當場傷痕累累,卻讓你品嘗到其中更深沉的痛苦。
即使如此,【空屋情人】如此少的對白,也算是一次實驗;不過本片在威尼斯影展上映時可以證明非常成功,據聞威尼斯影展評委會主席穆勒曾告訴金基德:「別的獲獎影片都贏在故事情節,你的電影則贏在影像上。」金基德說這是整個威尼斯影展期間,最讓他記憶深刻的一句話。而放映時當最後一幕體重計的刻度歸於零時,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金基德更相信自己成功了。
向來愛在電影中『糟蹋』女性的韓國鬼才導演金基德,在他充滿性與暴力的眾多作品中,女演員總是沒有好下場,不是被強暴就是被迫賣淫,彷彿就是要這樣才能洗淨救贖人性中的骯髒和罪惡,儘管金基德如此變態地對待女性同胞,但是還是有女星朴智娥願意心甘情願的繼續被他在電影中『糟蹋』下去。雖然金基德總愛在電影中虐待女性,不過他卻破了不愛用熟面孔的慣例,繼續和朴智娥合作下去,相信金大導私底下必定是個尊重且愛護女性的男人,也才會有女星願意長久在大螢幕上被他好好『照顧』。
而作品中總以畸零人作為主角的金基德,甚至於被批評貶低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對事情看法卻相對的寬容;他在韓國女星李升燕因慰安婦寫真集事件而幾乎被逼退影壇時,及時伸出援手,邀請李升燕在【空屋情人】中演出,並奪下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看來金基德的低調也無法掩蓋他光芒四射的才華!
導演金基德一向以拍攝富爭議的電影而出名,【情弓】是他的第12部電影,影片描述了一位老人和一位少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就如同金基德過去的作品一樣,電影中常出現的場景與物品背後都富有涵義,【情弓】中金基德運用了既是「樂器」又是「武器」的「琴弓」,當作最重要的東西,他賦予「弓」的意涵超過傳統中的想像;電影中的「弓」,是老人用來保護少女的武器,同時也可以說是用來禁錮少女的武器。
屢屢創下拍片快速度的金基德,【情弓】也是在短短三個禮拜內、17天就完成拍攝;金基德自謙說,關於電影拍攝的技術部份,他還算是個新手,但他比較偏好誠實直接的方法,他覺得花俏的場景安排及複雜的場面調度不是最重要的,他所熟悉的那些器材的基本功能已經足夠,他重視的是拍片最開頭如何將主題意識表現出來。
作品中帶著偏激、爭議的金基德,以往拍攝電影的時候總是為了資金問題而煩惱,但【情弓】還未開始拍攝前,電影版權就已經賣到了全世界15個國家,所以此次金基德不再爲製作經費而費心;影評人也分析,金基德在沒有經費的困擾之下,【情弓】將會更加具有藝術性。 而已經奪下兩座國際代表性影展大奬〈威尼斯影展銀獅獎、柏林影展金熊獎〉的金基德,【情弓】是他第一次進攻坎城影展的作品;有人說,【情弓】沒得到坎城影展的大獎是因為評審不想讓金基德「三獎通吃」,於是故意忽略【情弓】的藝術成就;但事實上,【情弓】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播放時,觀眾與影評人強烈的迴響時,金基德已不在乎得不得獎這個問題。
作品集:
1996 【鱷魚】Crocodile
1997 【野蠻生物】Wild Animals
1998 【雀籠小客棧】Birdcage Inn
2000 【漂流慾室】The Isle〈又名【水上賓館】〉
2001 【收信人不明】Address Unknown
2002 【只愛陌生人】Bad Guy〈又名【壞胚子】〉
2003 【春去春又來】2004 Spring , Summer , Fall ,Winter and Spring
2004 【海岸線】The Coast Guard
2004 【援交天使】Samaritan Girl
2004 【空屋情人】3 Iron
作品:
導演 | 製片 | 編劇 | 剪接
導演:
2007 窒息情慾 Breath
2005 情弓 The Bow
2004 空屋情人 3-Iron
2004 春去春又來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2004 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2003 只愛陌生人 Bad Guy
2002 海岸線 The Coast Guard
2001 未曾留下地址 Address Unknown
製片:
2004 空屋情人 3-Iron -製片
2004 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編劇:
2004 空屋情人 3-Iron
2004 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剪接:
2004 空屋情人 3-Iron
2004 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http://movie.kingnet.com.tw/search/index.html?act=actor&r=1115209122
另詳參本館:
《250天倫敦應召日記》 《援助交際》 《情婦》 《外遇的男女心理》 《愛慾》 《醜聞》 《二度傷害》 《騷擾》 《台灣藝妲風華》 《12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 《馴服與抵抗》 《後異性戀革命》 《閹夫情結》 《另一個衣櫃》 《他們為何殺人》 《惡夜執迷》 《該隱的封印》 《攻擊的秘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