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5 06:52:58| 人氣4,133|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F-10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F-104(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20世紀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開始大量裝備部隊,其主要技術特征是超音速,最大飛行馬赫數爲2.0~2.5,采用小展弦比機翼和變後掠翼。武器配備開始裝備第二代空空導彈,具有攔射能力的火控系統和第二代雷達。第二代戰鬥機的代表型有美國的F-4、F-104、F-111,蘇聯的米格-21、米格-23和法國的幻影-III、幻影F-1等。美國的F-104“星”式(Starfighter)戰鬥機1958年裝備部隊,共約300架,出口總數達2700多架。
F-104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爲截擊和空戰研制的制空戰鬥機,由著名設計師凱利?約翰遜領導設計。原型機于1954年2月首次試飛。預生産型飛機于1956年 2月首飛,1958年1月開始交付。前後有12種型別,其中6種戰鬥型A、C、G、J、S、C,共生産了 2,252 架,6 種雙座教練型B、D、DJ、F、CF-104D、TF-104G 共生産了316 架,12個型別總共生産了 2,568 架。
XF-104是根據1953年3月11日簽定的合同研制的原型機,共有 2 架。由于原來計劃采用的J79 發動機的研制進度趕不上飛機試飛的需要,所以 XF-104裝備的是 XJ65-W-6 發動機,軍用推力爲 3,540 千克,加力推力爲 4,630 千克。第1架(首飛時發動機還沒有加力裝置)和第 2 架原型機分別于1954年2月28日和 10月5日首飛。裝備1門固定式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有 2 個外挂架。第 2 架原型機于1955年4月在試飛中墜毀,第1架原型機于1955年10月交付給空軍,1957年7月也在試飛中墜毀。
YF-104A 是裝備J79 發動機的研制發展用的試驗機,開始裝備的是J79-GE-3,後來換裝成改進了加力燃燒室的J79-GE-3A,軍用推力爲 4,220 千克,加力推力爲 6,710 千克。在換裝發動機的同時加長了機身,增加了機內的燃油量。加裝了腹鰭,垂尾後移,裝備1門固定式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美國空軍于1954年10月17日訂購了 17 架,第1架飛機于1956年2月17日首飛。60年代部分 YF-104A 被改裝成 QF-104A 無人靶機。

F-104A 是單座截擊型,裝備加力推力爲 6,710 千克的J79-GE-3A 發動機。裝備1門固定式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有 5 個武器挂架。F-104A-1 和F-104A-5 兩批飛機裝備 MA-10(AN/ASG-14T1)火力控制系統。F-104A-10 以後的飛機裝備 AN/ASG-14T2 火力控制系統,其基本組成與 MA-10 系統相同。1955年10月開始訂購,總共生産了 153 架,1958年1月開始交付,同年 12月交付完畢。先後裝備了第 83、第 56 和第 337 截擊機中隊。後來有部分F-104A 戰鬥機換裝成加力推力 8,120 千克的J79-GE-19 發動機。由于這種飛機航程短和火力弱,特別是不能裝備與地面“賽其”防空系統交聯的數據傳輸設備,于 60年代初全部退出現役轉入國民警衛隊的第 151(田納西州)、第 157(北卡羅來納州)和第197(亞利桑納州)3 個飛行中隊。
在“柏林危機”期間,上述 3 個中隊于1961年11月~1962年8月先後被動員重新進入現役,並在歐州展開,第 151 和第197 中隊部署在前西德,第 153 中隊部署在西班牙。緊張局勢緩和後,3 個中隊的飛機再次配署給防空空軍(ADC),分別劃歸第 319 和第 331 兩個截擊機中隊。在1962年10月“古巴危機”時再次擔負了戰鬥警戒任務。F-104A 截擊機的最後退役時間是1969年12月(第319中隊解散),前後總共服役 12年。退役後的F-104A 飛機中,1 架改成 CF-104的原型機,3 架被改成超高空飛行訓練用的 NF-104A,24 架(含部分 YF-104A)被改成無人靶機,10 架買給了巴基斯坦空軍,25 架買給了臺灣,16 架買給了約旦。
F-104B 是 A 型的雙座教練型,發動機與 A 型相同。增加了尾翼面積,去掉了機炮,保留了 4 個外挂架,可挂 2 枚“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火力控制系統是 AN/ASG-14T1。1957年1月26日首飛,共生産了 26 架。圖爲臺灣清泉崗基地的F-104B及作戰人員。
美国空军F-104“星”战斗机

F-104C 是戰鬥轟炸型,裝備加力推力爲 7,165 千克的J79-GE-7 發動機(軍用推力 4,540 千克),具有有限全天候性能力。1958 的 9月開始交付,1959年6月交付完畢,共生産 77 架。裝備了第 479 戰術戰鬥機聯隊的 4 個中隊。這型飛機裝備1門固定式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有 5 個外挂架。裝備有 AN/ASG-14T2 火力控制系統。No.56-938 以前的F-104飛機裝備擾協光環計算瞄准具。部分F-104C(No.57-910 以後)飛機的光學瞄准具去掉了光學測距裝置,因而光環大小不再改變,其直徑爲 50 mil。在火控計算中使用雷達測量的目標距離。1965~1967年期間,一部分F-104C 被派往越南參戰。1967年第 497 聯隊換裝成F-4 戰鬥機,F-104C 退出現役後配署給國民警衛隊的第198 戰術戰鬥機中隊,1975年從國民警衛隊退役。
F- 104C戰鬥機共有5個外部武器挂架:兩個翼尖挂架(No.1和No.5)、兩個翼下挂架(No.2和No.4)、1個機身下挂架(No.3)。翼尖挂架 是專用挂架,每個最大挂載能力爲454 kg(1000lb),可挂1枚“響尾蛇”AIM-9空對空導彈或1個664L副油箱;每個翼下挂架的最大挂載能力爲454 kg(1000lb),可挂1枚實際重量小于454 kg的炸彈、或1個火箭彈發射器、或1個739L的副油箱;機身下挂架的最大挂載能力爲907 kg(2000lb)。在5個挂架中只有No.2~No.4三個挂架可挂載各種空對地武器。幾種典型火力配置方案如下:
   1、F-104A空對空截擊
   (1) 每個翼尖挂架挂1枚“響尾蛇”AIM-9導彈,每個翼下挂架挂1個MA-2火箭彈發射器;
   (2) 每個翼尖挂架挂1枚“響尾蛇”AIM-9導彈,每個翼下挂架挂1個739L的副油箱;
   (3) 翼尖挂架挂兩個664L的副油箱,翼下挂架挂兩個MA-2火箭彈發射器。
   2、F-104C空對地攻擊
   (1)每個翼尖挂架挂1枚“響尾蛇”AIM-9導彈,每個翼下挂架挂1個MA-2火箭彈發射器,機身下挂架挂實際重量小于907kg的炸彈;
   (2)每個翼尖挂架挂1枚“響尾蛇”AIM-9導彈,每個翼下挂架挂1顆454kg炸彈,機身下挂1顆454kg炸彈;
   (3)每個翼尖挂架挂1個664L副油箱,每個翼下挂架挂1個MA-2火箭彈發射器;
   (4)每個翼尖挂架挂1個664L副油箱,每個翼下挂架挂1顆454kg炸彈,機身下挂1顆454kg炸彈;
   (5)每個翼尖挂架挂1個664L副油箱,每個翼下挂架挂1個739L副油箱,機身下挂1顆B28EX型核炸彈或B43、B47、B61核炸彈。
   1 核炸彈
   2 上排空對地導彈,下排“響尾蛇”空對空導彈
   3 664L(170加侖)、739L(195加侖)、860L(225加侖)副油箱
   4 第一排大型通用炸彈第二排454kg/227kg/113kg通用炸彈第三排340kg爆破彈第四排340kg/227kg燃燒彈
   5 上排70mm火箭彈的發射器(每個裝19枚)下排127mm火箭彈的發射器(每個裝5枚) 6 20mm“火神”炮炮艙
ASG-14系統的雷達有搜索、跟蹤(距離)和抗幹擾3種狀態。
1、搜索狀態在截擊空中目標時,通常由地面雷達引導飛機起飛和接敵,到達目標空域,機載雷達用螺旋掃描的方式搜索目標,其掃描圖形如圖3.8(左)所示。在這種狀態裏,最大的顯示距離是32km,目標以圓弧的形式顯示在雷達顯示器上。當圓弧半徑減少到16km以內時即變成1個圓環。這時目標被截獲,隨後開始距離跟蹤階段。
2、跟蹤狀態 雷達轉到跟蹤狀態後,天線變成圓錐掃描,反向旋轉(由順時針轉向逆時針方向),並且借助反向的慣性力把抛物面反射器撐開1個縫隙,掃描波束由鉛筆頭形變爲扇形波束。反之,由跟蹤轉換到搜索時也借助方向突變的慣力使天線抛物面反射器合攏,形成鉛筆頭形波束。在跟蹤狀態下,雷達天線在機頭正前方20°空域內進行圓錐掃描,顯示器上距離刻度爲16km。距離波門在雷達顯示器上呈圓環形。該圓環不斷向外擴大,擴大到2742m時,如在此距離內沒有遇上目標,則距離選通圓(距離波門圓)縮小到極限距離圓(228.5m),而後又重新擴大、縮小,反複進行搜索,直到截獲目標爲止。目標截獲後,顯示器上的目標圓和距離選通圓重合。如果需要截獲別外的目標,駕駛員應當再次按下駕駛杆上的跟蹤開關,丟掉不需要的目標。截獲新目標後,“鎖住”指示燈亮,此時,雷達連續地向陀螺光學瞄准具輸送目標距離信息,瞄准具自動地計算出發射機炮或火箭彈所需的修正角。
3、抗幹擾狀態當雷達轉到抗幹擾狀態(即雷達自動尋的狀態)後,雷達發射機不工作,雷達變成1種定向器。從跟蹤狀態轉到抗幹擾狀態時天線仍然是圓錐掃描;從搜索狀態轉到抗幹擾狀態時天線變成螺旋掃描。顯示器上顯示距離刻度爲32km。由于發射機不工作,所以不會有雷達回波信號,不能提供目標距離信息。在顯示器上只能顯示幹擾源,並確定它的方向。
F-104D 是 C 型的雙座教練型,發動機與 C 型飛機相同,去掉了機炮,保留了 5 個外挂架(有的資料說機翼下沒有外挂架,只在翼尖挂“響尾蛇”導彈)。1958年11月開始交付,1959年9月交付完畢,共生産了 21 架。
1958 年洛克希希德公司對F-104C 進行了重新設計後,出口給意大利等一些歐洲國家和加拿大、日本等國使用。

F-104G 是在F-104C 型飛機基礎上重新設計的單座全天候戰鬥轟炸機。裝備J79-GE-11A 發動機(軍用推力 4,540 千克,加力推力 7,080 千克),加強了結構強度,增大了機翼面積,增加了機動襟翼,增加了 3 個挂架(每個機翼下增加1個,機身下增加1個)。必要時可以卸去機炮而在炮艙內裝 462升的油箱。洛克希德制造的第1架飛機于1960年6月7日首飛。1960年10月5日首飛,洛克希德公司爲美國“軍援計劃”生産了 139 架。
在歐州,前西德、荷蘭、比利時和意大利 4 國進行了聯合生産:南部集團制造了 210 架,最後在前西德的施米塞米特公司組裝成整機;西部集團制造了 188 架,最後在比利時的 SABCA 公司組裝成整機,第1架飛機于1961年8月3日首飛;北部集團制造了 231 架,最後在荷蘭的福克公司組裝成整機,第1架飛機于1961年11月11日首飛;意大利集團制造了 169 架,最後由費亞特公司組裝成整機,第1架飛機于1962年6月9日首飛;後來,前西德的 MBB 公司于1971年~1973年又生産了 50 架,歐州總計生産了 848 架。
加拿大制造了 140 架,第1架飛機于1963年7月30日首飛。G 型飛機是F-104中生産最多的型別,總數達到了1,127 架。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飛機在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等和我國臺灣省服役。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它可以攜帶不同數量的武器和副油箱,采用各種作戰剖面時的作 戰半徑爲 370~1200 公裏。
TF-104G 是 G 型的教練機,裝備有 NASARRF-15A 火力控制雷達,有實戰力。洛克希德公司總共生産了 220 架,其中 48 架是在歐州制造的部件由洛克希德公司組裝的。

在多國參加的F-104G 制造計劃中,意大利要求專門發展一種具有對空能力的先進F-104,稱爲F-104S(S 爲麻雀導彈之意)。F-104S 基本上與F-104G 後期型相同,針對空戰作了增強,主要武器是安裝在翼梢的“響尾蛇”和翼下的“麻雀”導彈,並拆除了“火神”機炮。F-104S 于1968年12月30日首飛成功。
1980 年代初,意大利空軍雖已加入了歐洲戰鬥機計劃,但是新機服役遙遙無期。意大利空軍決定對F-104S 進行中期壽命改進,這項計劃稱爲F-104S ASA(武器系統更新)。ASA 計劃僅對機載設備進行升級,不涉及機體結構,旨在提升F-104S 的截擊/打擊能力。F-104S ASA 采用了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 R21G/M1 火控雷達,並可以挂載意大利自制的“阿斯派德”IA 中程空空導彈,比“麻雀”更先進,“響尾蛇”導彈也升級爲 AIM-9L,另外還可以選裝F-104S 上拆除的“火神”炮。F-104S ASA 還裝有新型電子對抗裝置、敵我識別天線、飛控計算機、武器系統,作戰能力大大增強。這次意方贈送的即爲F-104S ASA 型。下圖爲攜帶“阿斯派德”的F-104S。

F-104J 是日本在第 2 次防衛計劃中爲其航空自衛隊選定的防空截擊機,是在 G 型基礎上研制的F-104的防空截擊型,由日本三菱公司仿制生産。最初同美國提供 3 架整機,前 29 架美國提供零部件,由三菱公司組裝,總共生産了 210 架,于1967年全部交付完畢。其武器系統按截擊要求配置,去掉了轟炸設備,雷達改裝成 NASARR 的截擊型F-15J。整個火控系統總重大約只有 160 千克。原型機于1961年6月30日在洛克希德公司首飛後分解運到日本,重新組裝後于1962年3月8日在小牧基地開始試飛。3月22日駐在千歲基地的第 2 航空團臨時成立了F-104J 培訓隊,從1963年起,先後組建了 7 個飛行中隊。1963年3月5日正式組建成最初的訓練部隊第 201 中隊,該部隊在第 5 航空團的第 204 中隊組建前一直擔負訓練任務。1964年6月25日組建的第1支作戰部隊是第 203 中隊。同年還組建成第 5 航空團(駐新田原基地)的第 202 和 204 中隊,1965年組建成第 6 航空團(駐小松基地)的第 205 中隊和第 7 航空團(駐百裏基地)的第 206 中隊,1966年3月31日組建成第 7 航空團的第 207 中隊。1974年、1978年和1981年第 201 中隊、第 206 中隊和 205 中隊的F-104J 戰鬥機退出現役,部隊解散。
1982年以後第 202 中隊、第 203 和第 204 中隊先後換裝成F-15J 戰鬥機,1985年以後第 207 中隊散,到此日本的F-104J 戰鬥機全部退役。
F-104DJ 是 J 型戰鬥機的雙座教練型,總共生産了 20 架,全部由洛克希德公司制造,沒有裝備火力控制設備。于1961年8月26日首飛,1962年1月運到日本。隨同F-104J 一起退役。
F-104J 是防空截擊機,主要裝備的是空對空武器。保留了機頭固定安裝的 20 毫米 M61“火神”6 管炮(備彈量最多爲 750 發),每個翼尖挂架可挂1枚“響尾蛇”或日本研制的 AAM-1 空對空導彈,每個翼下挂架可挂1~2 枚上述空對空導彈或1個火箭彈發射器。炮艙內不裝機炮時可裝1個462升的油箱。
1960年5月26日,臺灣接收了第一批F-104A/B ,從而開始了臺灣飛行員的噩夢。F-104各型軍機在臺灣的 35年時間,總架數在 200 架以上。

被稱爲“飛行棺材”的F-104有致命性缺點,例如,它的機身長、機翼短小,升力自然受限制,遇到發動機熄火故障,不能像大飛機飄滑降落,有人形容,這時的F-104機會像一塊廢鐵一樣從空中掉下來。
“飛行棺材”的稱號即是德國人喊出來的,原因是西德山區氣流不穩,曾遇過F-104在一天內四架撞毀,西德國會群起反對軍方再使用F-104戰機﹔然而臺灣卻 從西德買來一批F-104G 型機,結果這批飛機卻是德國人封存的倉儲機,修護人員還從封箱內抓出一堆死青蛙、死老鼠。
在臺灣,F-104失事頻傳,早年軍方封鎖消息,外界還不得而知,根據統計,F-104戰機已造成八十四位飛行員殉職,1978年底至1979年底,即六次失事,損失八架飛機,六位飛行員喪生。
而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早已于1972年停産該機,F-104成爲各國航空博物館的古董陳列品﹔但在臺灣卻仍是空軍第一線的主力戰機。空軍透過各種管道向巴基斯 坦等國購買退役的F-104,來更換零件,空軍內部將這種做法比喻爲“死刑犯的捐贈器官”﹔一位基地隊長形容說,“臺灣的F-104除了編號沒換,其他部份都換過了”。
F-104在臺灣服役 35年,可謂垂垂老矣,經過各種的延長壽命做法,國外訂爲飛行安全時數 4,000 小時的F-104,臺灣卻訂在 6,000 小時,甚至還更高。
http://www.airforceworld.com/fighter/f104.htm

台長: 阿楨
人氣(4,133)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台灣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AT-3與A-3
此分類上一篇:兩岸空空導彈

蔡子逸
台灣的星式戰鬥機不也是都退到去當古董文物了?
發動機熄火真的感覺超恐怖的~尤其F-104又單發動機
(特別是電影TOP GUN中阿湯哥的F-14在空中吸入廢氣熄火那幕後我更深信不疑)

且&quot中正&quot號這名字這麼敏感
就算還有服役~現在這總統也會改名吧(有IDF的前車之鑑)
2007-12-15 22:35:13
版主回應
F-104是已成古董
之所以貼F-104
是為與俄米格31、中殲8
對比出此類高空、高速攔截機
之優與劣

另&quot中正&quot號戰機似指F5
2007-12-16 10:24:57
阿楨
殲-6改成無人機 70架部署武夷山 2019/05/15 旺報

據《漢和防務》五月號報導,自2010年開始,先後在福建武夷山等地,發現大量的J-6無人機,這些戰機和原來J-6作戰部隊飛機相比,包括設施整備、排列方式和編成數量完全不同。
這批無人機可收集台灣各基地雷達參數後再實施攻擊,每架至少可以裝載1500公斤的各式彈藥用「自殺飛機」式對目標襲擊。作戰效能比起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更為有效,而且更便宜。
解放軍至少還有近一千架退役的戰機,1700公里以上的航程,可在第一波攻擊中消耗台灣軍方珍貴且高價的防空飛彈,第二波再以殲-15、殲-16及更先進的殲-20或殲-31進行襲擊,雷達不易分辨有無人機。也可用來對付美軍航母戰鬥群,過去解放軍還曾模擬使用殲-20當成指揮平臺,用來指揮無人機作戰的可能。
  相關新聞
成下個華為?美恐制裁大疆無人機 大疆:獲美政府驗證(回應:有數據傳輸就要制裁? 那美國業者都要被制裁到地獄裡去了! 是誰偷聽德國總理電話的? 中國遊客竊取美國空氣,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美國政要家大半用中國製電視,搞不好偷情畫面被傳回中國囉! 中國加油,打破白人至上主義,台灣綠色政客唯白人馬首是瞻,. )

唐飛憶往F-10發動機一裝就失事1998-05-22全面停飛 2019/05/22 中國時報

高齡87歲的前行政院長唐飛昨表示,很少有國家像我們一樣,一架飛機飛了38年,失事的F104所裝的J-79發動機購自西德,雖然使用時數不高,但因封存已久,僅可用來當拆零件使用,而空軍後勤司令部發現時數都低且狀況看起來不錯,於是忽略德國空軍的忠告,交給部隊使用。
2019-05-22 08:31:28
阿楨
F5E戰鬥機墜毀後台軍錶示2024年要將其全部退役

  據台媒報導,台灣“空軍”第七聯隊飛行員朱冠甍2020年10月29日上午駕駛F-5E戰鬥機在台東近海失事喪生。根據台軍資料,這架編號“5261”的F-5E戰機出廠近40年,飛行時數6260小時,超高的機齡是否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備受關注。
  但台軍強調,F-5戰機飛行時數都還沒有超出原廠規範,明年起陸續量產交付的“勇鷹”高級教練機,將逐步接替F-5戰鬥機部隊的訓練任務,F-5戰鬥機則將於2024年全數汰除。

  台軍裝備的F-5E戰鬥機
  台灣“空軍”也在10月29日晚間發布的新聞稿中表示,目前台灣新型高教機執行進度均按照日程推動,將於2021年起量產交付,按照計劃,逐步淘汰F-5E/F型戰鬥機的工作預計2024年完成。
  台軍還表示,在2000年期間,已完成F-5型戰鬥機結構強化作業,經原廠評估,單座機(F-5E)壽命飛行小時數為1萬4779小時;雙座機(F-5F)為3萬小時,目前台軍的F-5型戰鬥機平均飛行時數為7825小時,均未超出美國原廠規範。
  就在此次F-5E戰鬥機墜毀事故發生後,台媒也扒出了該機在台灣服役過程中的“黑歷史”,出事的F-5系列戰鬥機在台灣服役超過40年,自2001年以來共發生8起意外事故,其中以F-5F雙座型居多。
  目前,台軍的F-5/F系列戰鬥機主要都在737聯隊台東志航基地,少數配屬401聯隊花蓮基地,主要擔任台軍新晉飛行員的高級飛行訓練任務,並肩負部分空防巡邏、警戒及偵察拍照任務。
  相關新聞
台軍機毀人亡背後:距離海岸1公里竟用45分鐘才找到
  回應
跟飛行小時數有什麼關係,40年即使放倉庫也廢了。
2020-10-31 08:14:44
阿楨
縫縫補補又三年:渾身打滿“加強筋”的F16戰機 2020.10.29

F-16為了應對結構疲勞和延壽,在機身上增加有外部補強板,也被稱作“疤板”。不同批次不同飛機根據結構疲勞程度差異,板子的數量和形狀都不一樣。40/42批次比較標準,統一打10塊補強板;25/30/32批次非常混亂,怎麼補的都有;50/52沒有補強板,在內部進行結構改進。後來F-16在延長服役過程中結構狀況進一步惡化,機頭、進氣口、翼根、尾鉤等部位均需要結構補強,最多的在全身各處需要打30余塊補強板。
  回應
公知:是複合材料
不不不,他們會說:看,補丁都能打這麼漂亮。
2020-10-31 10:10: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