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09 00:03:22| 人氣7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



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可以寫出這樣的情詩?

倉央嘉措,西元1683 年生於藏南門隅地區一戶信奉寧瑪派佛教的農民家庭。 
15歲被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為師,剃髮受戒,
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並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
學習佛學、天文曆算、醫學及文學等,對詩的造詣很深。 
通常轉世靈童在五、六歲就已坐床成為活佛,
而倉央嘉措已經14歲才開始作為一位法王的學習和生活。
他的童年及少年時光是在民間無拘無束地度過的,
突然間遠離故鄉、親人,面對大量的經書和修行,身邊只有僧侶,倉央嘉措的苦惱可想而知。
倉央嘉措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紅教)佛教,教規並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
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
對於這種清規戒律,倉央嘉措難以接受。
年輕膽大的他並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屢屢「行為不檢」、「不守戒規」。 
生性浪漫崇尚自由的倉央嘉措最終選擇了愛情。
1703年, 倉央嘉措到扎什倫布寺訪問五世班禪時,
正式回絕了五世班禪授的比丘戒和他過去所受的沙彌戒。
以後他改名化裝常在拉薩的公園和居民遊玩,接觸了許多平民,並來往於情人仁珍翁姆家中。
在這些日子裡,他寫出了大量優美動人的愛情詩歌。 
同一時刻,西藏的政治矛盾已經極其尖銳。
蒙古人在西藏的統治者拉藏汗桑為了取得對西藏的統治地位,
從政治、宗教、經濟上聯合起西藏的主要僧侶和貴族,與藏王桑結嘉措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1705年7月,爆發了蒙藏兩軍之間的一場惡戰。結果藏王桑結嘉措被俘,不久被處死。
拉藏汗桑向康熙皇帝進言倉央嘉措的種種「劣行」,藉以皇帝詔,將倉央嘉措解送京師。
關於倉央嘉措被黜後的命運有多種傳聞︰
在解送京師的途中,行至青海湖(位於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湖畔圓寂。
一說病死,一說被殺,沒留下屍體,時年僅25歲。
另一說法則是倉央嘉措行至青海湖後,於一個風雪夜失蹤。
後半生周遊印度、尼泊爾、康藏、甘、青、蒙古等處,繼續宏揚佛法。
此外還另有一新的說法︰他被解送至內地後,軟禁於五台山,並在五台山圓寂。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引起了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足見藏族人民喜愛之深;漢文譯本公開發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種,或用整齊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動活潑的自由詩,受到國內各族人民的歡迎;英文譯本於1980年出版,於道泉教授於藏文原詩下注以漢意,又譯為漢文和英文。漢譯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實準確並保持原詩風姿,再加上趙元任博士的國際音標註音,樹立了科學地記錄整理和翻譯藏族文學作品的典範。倉央嘉措在藏族詩歌上的貢獻是巨大的,開創了新的詩風,永遠值得紀念和尊敬。

三百多年前,這位年輕多情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從心底,輕輕吟出了這充滿矛盾的詩句。他的歡樂與痛苦,無不與他的取捨緊緊相連。但無論偏向哪邊,他的生命都註定無法完滿。即使是貴為西藏地區神王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仍要為他的矛盾與取捨付出代價。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台長: Sophie
人氣(781)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始終如一 |
此分類下一篇:茶的情詩
此分類上一篇:雲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