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10-08 02:59:11|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後一個霸權的興起(6.中國與霸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六、中國與霸權
對於中國是否能在未來挑戰美國,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否定說可以基於一種「循環思維」,例如認為中國在過去五十年,大約每隔十年就會發生一次大的動亂,因此中國的發展是不穩定的。除了循環思維,另一種角度則是「線性思維」,認為只要中國是在一條向上成長的線上,中國將不斷縮小與美國或西方的差距。如果說中國確能挑戰美國霸權的主要挑戰國,那麼至少是由於三個因素:一、基於種族同一性的國家團結,二、人口龐大,三、經濟發展迅速。
種族因素的重要性,在蘇聯於1991年末分裂為十五個國家,與印尼在金融風暴後各地分裂意識高漲兩事,可以看出其重要性。相對於蘇聯乃至於今日的俄羅斯,以及其他的人口大國例如印尼、印度,或者甚至美國與歐洲,中國都具有更為統一的種族同一性,因此被認為不易於分裂。
就人口因素來看,中國的龐大人口優勢雖然正相對削弱,但相對於美國或歐洲,仍具有相當優勢。如果把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擺在一起,那麼這種優勢也毫無遜色。
至於就經濟來看,中國自十九世紀初期開始衰落以後,到1950年中共建立政權,已經達至谷底,開始上升。尤其過去廿年中國的發展比較迅速,中國的學者胡鞍鋼與美國的亨廷頓,都認為中國在世界經濟的份額已經在過去廿年,由5%成長到10%。
然而,中國的此種挑戰地位又是不利的。其不利地位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體制因素。由於中國的體制尚未實現上層統治菁英與下層人民的整合,菁英的篩選機制也尚未確立,因此使其容易時期發生政治上的不穩定,從而影響到國家的統一與經濟的發展。而與此相聯繫的則是由於體制因素而在國際宣傳上的不利狀態,不僅必須長時期面對「不民主」的指控,且因此影響了與周邊國家基於體制同一性而建立同盟關係的深度與廣度。如果中國不能解決由此產生的內外紛擾,那麼所謂挑戰美國或西方的霸權,都還是太遙遠的目標。
然而,就是中國能實現民主化,也必須面對國際環境的可能不利因素。亨廷頓認為,中國可能要面對西方與俄羅斯、印度同盟;在這種環境中,中國就面臨了在陸地上被兩線夾擊的極為不利的態勢,並面對來自海洋的威脅。
相對於亨廷頓為美國開出的團結西方,結納拉美、東正教俄羅斯,中立化日本,中國的策略為何呢?從人口與文化的角度來看,鞏固東亞各國對中國的相對從屬地位,應是長期戰略的核心。這其中,又以鞏固東南亞國家為重要。對於東亞各國,除了軍事上逐步建立互信機制,政治上由論壇到區域國際組織,逐步建立政治整合,在文化上的作為應該包括:
在越南,強調文明同一性,逐步建立經濟、文化與政治上的整合。直到十九世紀末期,越南的主要受教育人口仍主要使用漢字,應促使越南恢復漢字的使用,以使越南與中國進一步同化。越南人口已經超過八千萬,未來將超過一億人,其人口數量將對於中國進一步鞏固文明的人口優勢有重要意義。
在緬甸,除了既有的地緣戰略聯繫外,應強調語群的同一性;中國與緬甸都屬於漢藏語系,因此文化具有一定的親緣性,應進一步強化此種關係,逐步在緬甸建立以中文為第一外國語的地位,並大量吸收緬甸菁英至中國留學。
在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除了維護華文的固有權益,並應擴大華巫交流。
經由上述努力,中國就在整個中南半島地區,鞏固了兩翼及底部;有了這樣的基礎,泰國、高棉、寮國都會處於中國圈的圍繞下,而自發採取自發跟隨的政策,從而使整個中南半島超過兩億人口,以及接近兩百萬方公里的土地,乃至於地緣戰略,成為中國的戰略延伸。
在上述情況下,由於日本與韓國本來與中國就具有更密切的文化聯繫,加上戰略空間已被壓縮,就必然失去挑戰性的地位,而自動成為附屬性的國家。至此,東亞地區除了菲律賓與印尼,都將成為中國文明圈的一部份。考慮到菲律賓與印尼力量有限,國家整合薄弱,該二國也將不易於形成對中國構成嚴重挑戰的其他文明代理人。
在此情況下,中國能在東亞擁有穩固的海域安全,包容了將近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龐大權勢基值。如果能達成這樣的戰略目標,包括在南海或東海的一些讓步,都微不足道了。

台長: 包淳亮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