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06 15:12:10| 人氣2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母系的平埔族群如何全被漢化被皇民化到中國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漢化後,由於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由半漁獵半耕作,改成以農作為主(因獵場面積和地力所得漸少)。父親一系取代母系,傳承上一代的土地使用和工作分配權。

 

而勞動力和分工使男權至上,也漸漸瓦解了母系社會,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漢人文化,讓原住民除了勞力活動,也得以進出官兵為主的社會以改善生活,提供服務優勢漢人,使得其在原住民的社會地位,更比同族人高人一等。這是漢化背後的誘因。

 

漢人的同化政策最主要有二:

 

一、賜姓。台灣的傳統原住民本來各有姓氏的,姓氏的作用在於分別族群血源,而中國源於自古以家天下,朕即國家的文化,「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註),開國之祖分封土地給皇子或功臣,以便生產和管理糧食和勞動人民,然後按時上繳糧食。而「同姓不婚」則因為是優生學的考量,是根據傳統經驗來的。

 

有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註),以被賜與土地分封視為國君的恩典,後傳世成族,便有以領地名,如:周、鄭所在之地名來自稱,也敬稱為某姓為氏。像趙氏,李氏家族。

 

因而「土地使用權利」由此發生,因為管理領地者,無非有功或有用於君王的子、弟和臣子。土地和人口的加減和傳承,使用在糧食生產,慢慢就形成了氏族。

 

二、設籍。如國籍,籍貫,意指原本生長的地方。於今可見中國文史,在人氏之前加上地名,即表是本籍源自某地的家族。


因同宗子孫若干年繁衍眾多丁口,生活空間形成聚集和墾地廣大故自成宗族。於是才有族譜的流傳,宗有宗廟家有家祠之設,年節祭祀慎終追遠,以示不忘本族,和本宗祖先的源遠流長。

 

       從這些去想想,就可知道「漢化」就是把原本的母系傳統改造成父權至上的漢族文化了。男主外,女主內責任分工。同時,需要重體力勞動的工作,主要由男人來管理和負責,甚至僱工分配農作生產。


        於是從生產到分配(繼承權),加上賜姓以分別血源,更快速的更主動的幫助男人取得家中父權的地位,這種社經地位的影響力,大得足以動搖母系平埔族群,因為整個社會風氣,甚至隱瞞自家的原住民身分,以晉階官方同化政策所求,以編入漢人民戶得享特權優勢,這應該是快速接受漢化的背後重要原因。

 

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原出自詩經。表達的意思只是作者的抱怨:「天下事都是君王的公事,我因能力出眾卻特別勞累(再上一段指出:無法奉侍父母親和家庭。),頗有像現在的興利又要除弊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先生。

台長: snakabok/三腳木(台語音)
人氣(2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從平埔漢化到皇民台灣 |
此分類下一篇:台灣人不是漢人的直接證據
此分類上一篇:平埔族是如何漢化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