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06 02:42:53| 人氣1,11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寫人。」

這句話是金庸在每本武俠小說的前敘,話雖簡短,卻也明瞭。
其實不論是小說,任何文學作品,包括散文、詩、詞、曲、賦等。
寫的都是人,描述的都是人的情感。
那是一種藝術,且是僅次於人與人當面溝通的一種方式。

至於人呢?
古今中外,利用各種藝術作品,諸如寫作、美術、音樂等傳達情感的人。
前後數來,只怕沒有百萬,也有十萬。
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自古到今,始終不曾改變的,就是複雜。
因為人各有意志,且當一人秉持己見時,便會引起糾紛。
進而引發互相傷害、流血、甚至是革命。
而要將此種流血與傷害定義,便需要有道德的存在。
也因此人的社會,便有了好人與壞人之分。

好人的定義,不外就是對己之私少一點,於他人利益給予多了一點。
使別人感到恩惠,便是好人的定義價值。
壞人的定義,則是對自己的自私稍微強了點,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進而傷害他人,甚至謀奪其利,無所不用其極。
傷害別人,也就是壞人的定義。
以政治家而論,一般人民心裡支持的,是打著親民愛民,為了大眾福利而不辭辛勞,而有所作為的人。唾棄的是為了權力而泯滅人性,犧牲大眾福利,換取違良的黑心錢,甚至出賣國家,打著主權獨立與自有國土,卻去貼近對岸等。
然則未曾想過,當權者並非出自意願,而是形勢所逼而為。

其實生活周遭也是一樣。
不論是國家主席、教育部長、行政院長、學生、父母、情人、長輩等。
總體分類,這些人都只是人,會因為人而改變。
許多時候我深覺得人的可朔性之大,然在現代社會裡卻少了那股朔造的氣氛。
也許是社會的和諧達到一個頂端的關係,但也因此,人也少了競爭的環境。
少了競爭環境,後一代的晚輩便忘了生命的動力,因而形成了所謂的M型社會,也就是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窮的人只會越窮。
卻也怨不得人,因為唯有窮到谷底的極限困境,人才會有改變的想法。

於現代來說,太多人想當「隱士」,也就是藉藉無名,只願社會記得他有存在即可。
但隱士的定義又隨著時空而改變,不再是秉持正義道德,而是出自一種怯懦。
社會價值觀的改變,變化的是從前一貫地道德觀念,正確與否,卻是人人不一,相同的只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認為對的「大概」。
有人在不景氣裡為了權力化身為岳不羣,也有人為了野心而成了左冷蟬。
然在社會裡,直接了當地將野心表現出來的人,卻總能成為「隱士」的領袖。
不為了什麼原因,便是因為主見表示在外,逐漸形成一股趨勢。

於權於霸,於錢於情,於兵於禮,於愛於友。
每個人心中看重的是什麼,各有不一。
但人心始於情,必也終於情。
於各個人心裡得到了滿足,才是一個人活得最快活的時候。
但一個人的重心,若原先於友情,而後轉而放置在愛情上時。
想來也是被拘束在那其中,不得自己了罷。

(二零一零拾一月六日,於高雄租屋處)

台長: 阿翔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116)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酒舍~新
甲上上~~~~
2010-11-06 12:03:57
版主回應
越來越威!!!
2010-11-06 12:06:12
亮源
一看就知道不是在說我~~

友情一哥我耶!!
2010-11-08 03:29:24
版主回應
倒也沒特定在指誰
聞我心者便知真章!
2010-11-08 08:46:4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