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17 21:59:51| 人氣51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將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兵權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機,操兵之要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游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逐惡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

一曰,結黨相連,毀譖賢良;

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

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道;

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

五曰,伺侯得失,陰結敵人。

此所謂奸偽悖德之人,引遠而不可親也。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
然知之道有七焉:

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二曰,窮之辭辯以觀其變;

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

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將材
夫將材有九。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
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
貴而不驕,勝而不持,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
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
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
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場,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
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
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
見賢若渴,從諫如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將器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
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

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

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饑寒,此萬人之將。

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

仁愛洽於天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

將弊
夫為將之道,有八弊焉。

一曰貪而無厭,

二曰妒賢嫉能,

三曰信饞好佞,

四曰料彼不自料,

五曰猶豫不自決,

六曰荒淫於酒色,

七曰奸詐而自怯,

八曰狡言而不以禮。

 

將志
兵者凶器,將者危任。是以器剛則欠,任重則危。故善將者,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一意而已。

 

將善
將有五善四欲。

五善者,所謂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

四欲者,所謂欲戰欲奮,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

 

將剛
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勝,以柔制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將驕吝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冠實。

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不美,使驕且,其餘不足觀也已。

 

將強
將有五強八惡。

高節可以厲俗,

孝悌可以揚名,

信義可以交友,

沈慮可以容眾,

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

謀不能料是非,

理不能任賢良,

政不能正刑法,

富不能濟窮厄,

智不能備未形,

慮不能防微密,

達不能舉所知,

敗不能無怨謗,此之謂八惡也。

 

出師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齋三日,入太廟,南面而立;將北面,太師進鉞於君。

君持鉞柄以授將,曰:從此至軍,將軍其裁之。

復命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忠信。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

如此,則士必盡死,敵必可亡。

將受詞,鑿凶門,引軍而出。

君送之,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

是以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鬥,故能戰勝於外,功成於內,揚名於後世,福流於子孫矣。

擇材
夫師之行也,有好鬥而樂戰,獨取強敵者,聚為一徒,名曰報國之士;

有氣蓋三軍,材力勇捷者,聚為一徒,名曰突陣之土;

有輕足善步,走如奔馬者,聚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

騎射如飛,發無不中者,聚為一徒,名曰爭鋒之士;

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為一徒,名曰飛馳之士;

有善發強弩,遠而必中者,聚為一徒,名曰摧鋒之士。

此六軍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智用
夫為將之道,必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也。

故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

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

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

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

 

不陳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
昔者,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
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師,人不幹令,刑無可施,可謂善師者不陳。

若禹伐有苗,舜舞乾羽而苗民格,可謂善陳者不戰。

若齊桓南服強楚,北服山戎,可謂善戰者不敗。

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回,可謂善敗者不亡矣。

將誡
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

故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

靜如潛魚,動如奔獺,喪其所連,折其所強,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進如山雨,擊潰若摧,合戰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冤者申之,有強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者,獲財者與之。

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生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得其財帛不自寶,得其子女不自使。

將能如此,嚴號申令,而人願鬥,則兵合刃接而人樂死矣。

 

戒備
夫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若夫失之毫釐,則差若千里,覆軍殺將,勢不息,可不懼哉!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游於鼎,亡不俟夕矣!

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又曰:豫備元虞,古之善政。

又曰:尚有毒,而況國乎?無備,雖眾不可恃也。

故曰,有備無患。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

 

 

 

習練
夫軍無練習,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

故仲尼曰: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然則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積知勸。

然後習之,或陳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卻之,別而合之,散而聚之。

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千人,千人教萬人,可教三軍,然後教練而敵可勝矣。

 

軍蠹
夫三軍之行,

有探候不審,烽火失度;

後期犯令,不應時機,阻敵師徒;

乍前乍後,不合金鼓;

上不恤下,削斂無度;

營私徇己,不恤饑寒

非言妖辭,妄陳禍福;

無事渲雜,驚惑將吏;

勇不受制,專而陵上;

侵竭府庫,擅給其財。

此九者,三軍之蠹,有之必敗也。

 

腹心
夫為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

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

無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

無爪牙者,如饑人食毒物,無不死矣。
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謹候
夫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者,故師出以律,失律則凶。

律有十五焉。

一曰慮,間諜明也;

二曰詰,誶候謹也;

三曰勇,敵眾不撓也;

四曰廉,見利思義也;

五曰平,賞罰均也;

六曰忍,善含恥也;

七曰寬,能容眾也;

八曰信,重然諾也;

九曰敬,禮賢能也;

十曰明,不納讒也;

十一曰謹,不違禮也;

十二曰仁,善養士卒也;

十三曰忠,以身殉國也;

十四曰分,知止足也;

十五曰謀,自料知他也。

 

機形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順也;以智克智,機也。

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勢,三曰情。

事機作而不能應,非智也;

勢機動而不能制,非賢也;

情機發而不能行,非勇也。

善將者,必因機而立勝。

重刑
吳起曰:鼓鼙金鐸所以威耳,旌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
耳威以聲,不可不清;

目威以容,不可不明;

心威以刑,不可不嚴。

三者不立,士可怠也。

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善將
古之善將者有四:

示之以進退,故人知禁;

誘之以仁義,故人知禮;

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勸;

決之以賞罰,

故人知信。禁、禮、勸、信,師之大經也。
未有綱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戰必勝,攻必取。庸將不然,退則不能止,進則不能禁,故與軍同亡。無勸戒則賞罰失度,人不知信,而賢良伏,諂頑登用,是以我必敗散也。

 

審因
夫國人之勢以伐惡,則黃帝不能與爭威矣。因人之力以決勝,則湯、武不能與爭功矣。若能審因而加之威勝,則萬夫之雄將可圖,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兵勢
夫行兵之勢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

天勢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孛慧之不殃,風氣調和。

地勢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門幽動,羊腸曲沃。

人勢者,主聖將賢,三軍由禮,士卒用命,糧甲堅備。

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者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勝敗
賢才居上,不肖居下,三軍悅樂,士卒畏服,相議以勇鬥,相望以威武,相勸以刑賞,此必勝之徵也。

三軍數驚,士卒惰慢,下無禮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敵,相語以利,相囑以禍福,相惑以妖言,此必敗之徵也。

假權
夫將者,人命之所懸也,成敗之所系也,禍福之所倚也。而上下假之以賞罰,亦猶束猿猱之手,而責之以騰捷。膠離婁之目,使之辨青黃,不可得也。

若賞移在權臣,罰不由主將,人苟自利,誰懷鬥心!雖伊口之謀,韓白之功,而不能自衛也。

故孫武曰:將之出,君命有所不受。

周亞夫曰:軍中聞將軍之命,不聞有天子之詔。

 

哀死
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

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

傷者泣而撫之,

死者哀而葬之,

饑者舍食而食之,

寒者解衣而衣之,

智者禮而祿之,

勇者賞而勸之。

將能若此,所向必捷矣。

 

三賓
三軍之行也,必有賓客,群議得失,以資將用。

有詞若懸流,奇謀不測,博聞廣見,多藝多才,此萬夫之望,可引為上賓。

有猛如熊虎,捷若騰猿,剛如鐵石,利若龍泉,此一時之雄,可引為中賓。

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此常人之能,可引為下賓。

 

 

後應
若乃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先動後用,刑於無刑,此用兵之智也。

師徒已列,戎馬交馳,強弩才臨,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敵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

身衝矢石,爭勝一時,成敗未分,我傷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便利
夫草木叢集,利於游逸;

重塞山林,利於不意;前林無隱,利於潛伏;

以少擊眾,利於日暮;

以眾擊寡,利於清晨;

強弩長兵,利於捷次;

逾淵隔水,風火暗昧,利於博前擒後。

 

應機
夫必勝之術,合變之形,在於機也。

非智者敦能見機而作?見機之道,莫先於不意。

故猛獸失險,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蠆發毒,壯士彷徨而失色。
以其禍出不圖,變速非慮。

 

揣能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勝負。

主熟聖也,將孰賢也,吏孰能也,糧餉孰豐也,士卒孰練也,軍容孰整也,戎馬孰逸也,形勢孰險也,賓客孰智也,鄰國孰懼也,財貨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觀之,強弱之形,可以決矣。

 

輕戰
螯蟲之觸,負其毒也;戰士能勇,倚其備也。是以鋒銳甲堅,則人輕戰。
故甲不堅密,與肉袒同;

射不能中,與無矢同;

中不能入,與無鏃同;

揉候不謹,與無目同;

將帥不勇,與無將同。

 

地勢
夫地勢者兵之助也。不知戰地而求勝者,未之有也。

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

土高山狹,蔓衍相屬,此車騎之地;

依山附澗,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

草淺土平,可前可後,此長戟之地;

蘆葦相參,竹樹交映,此槍矛之地也。

 

情勢
夫將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必怯者,有謀而情緩者。

是故勇而輕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貪而喜利者可遺也,仁而不忍者可勞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謀而情緩者可襲也。

 

擊勢
古之善鬥者,必先探敵情而後圖之。

凡師老糧絕,百姓愁怨,軍令小習,器械不修,計不先設,外救不至,將吏刻剝,賞罰輕懈,營陣失次,戰勝而驕,可以攻之。

若用賢授能,糧食羡余,甲午堅利,四鄰和睦,大國應救,敵有此者,引而計之。

 

整師
夫出師行軍,以整為勝,若賞罰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進,雖有百萬之師,無益於用。所謂整師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逼,前後應接,左右應旄,與之安而不與之危,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矣。

 

厲士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瞻之以財,則士無不至矣;

接之以禮,厲之以信,則士無不死矣;

畜恩不倦,法老畫一,則士無不服矣;

先之以身,後之以人,則士兵無不勇矣;

小善必錄,小功必賞,則士無不勸矣。

 

自勉
聖人則天,賢者法地,智者法古。驕者招毀,妄自稔禍,多語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賞於無功者離,罰加無罪者怨,喜怒不當者滅。

 

戰道
夫林戰之道,晝廣旌旗,夜多金鼓,利用短兵,巧在設伏,或攻於前,或發於後。
叢戰之道,利用劍盾。將欲圖之,先度其路,十里一場,五里一應,偃戢旌旗,特嚴金鼓,令賊人無措手足。
谷戰之道,巧於設伏,利以勇鬥,輕足之士凌其高,必死之士殿其後,列強弩而衝之,持短兵以繼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
水戰之道,利在舟楫,練習士卒以乘之,多張旗幟以惑之,嚴弓弩以衝之,持短兵以捍之,設堅柵以衛之,順其流而擊之。
夜戰之道,利在機密,或潛師以衝之,以出其不意,或多火鼓,以亂耳目而攻之,可以勝矣。

 

和人
夫用兵之道,在於人和,人和則不勸自戰矣。

若將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謀不用,群下謗議,讒慝互生,雖有湯、武之智,而不能勝於匹夫,況眾人乎。

 

察情
夫兵起而靜者,持其險也;

迫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

眾樹動者,車來也;

塵土卑而廣者,徒來也;

辭強而進驅者,退也;

半進而半退者,誘也;

杖而行者,饑也;

見利而不進者,勞也;

鳥集者,虛也;

夜呼者,恐也;

軍擾者,將不重也;

旌旗動者,亂也;

吏怒者,倦也;

數賞者,窘也;

屢罰者,困也;

來委謝者,休息也;

幣重而言甘者,誘也。

 

將情
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

軍食未熟,將不言饑;

軍火未然,將不言寒;

軍幕未施,將不言困;

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

 

威令
夫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斂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者,法制使然也。

若乃上無刑罰,下無禮義,雖貴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紂之類也。

夫以匹夫之刑全以賞罰,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孫武、穰苴之類也。
故令不可輕,勢不可通。

東夷

東夷之性,薄禮少義,捍急能鬥,依山塹海,憑險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樂,未可圖也。

若上亂下離,則可以行間;間起則隙生,隙生則修德以來之,固甲兵而擊之,其勢必克也。

 

南蠻

南蠻多種,性不能教,連合朋黨,失意則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崑崙,東至洋海,

海產奇貨,故人貪而勇戰。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戰,不可久師也。

 

西戎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處,米糧少,金貝多,故人勇戰鬥,難敗。自磧石以西,諸戎種繁,地廣形險,自負彊很,故人多不臣,當候之以外釁,伺之以內亂,則可破矣。

 

北狄

北狄居無城郭,隨逐水草,勢利則南侵,勢失則北遁。長山廣磧,足以自衛,飢則捕獸飲乳,寒則寢皮服裘,奔走射獵,以殺為務,未可以道德懷之,未可以兵戎服之。

漢不與戰,其略有三:
漢卒且耕且戰,故疲而怯;虜但牧獵,故逸而勇。以疲敵逸,以怯敵勇,不相當也,此不可戰一也。
漢長於步,日馳百里;虜長於騎,日乃倍之。漢逐虜則齎糧負甲而隨之,虜逐漢則驅疾騎而運之。運負之勢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戰二也。
漢戰多步,虜戰多騎;爭地形之勢,則騎疾於步,遲疾勢懸,此不可戰三也。
不得已,則莫若守邊。守邊之道:揀良將而任之,訓銳士而禦之,廣營田而實之,設烽堠而待之,候其虛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謂:資不費而寇自除矣,人不疲而虜自寬矣。

台長: 郭嘉
人氣(51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攬彼造化力 |
此分類下一篇:曾胡治兵語錄
此分類上一篇:便宜十六策

郭嘉
將苑是一部闡述為將之道的著作。
相傳為諸葛亮所作,
但其中多有引述武經七書的內容,而加以延伸。
是不是偽作並非討論的重點。
此書的魅力不局限於為將為帥方面,
內容可以在很多領域得到了體現。
有與趣的話,不妨細心品味這本『將領聖經』。
2008-11-17 22:17: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