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12 02:14:15| 人氣1,4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谷內一光「絵の具舞踏展」---具体團精神的遺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編輯後版本刊於Mot/Times,2011年7月13日】


來自京都的藝術家谷內一光,這幾年陸陸續續在大阪、京都、雪梨、墨爾本與紐約發表了「絵の具舞踏展」(Enogu Buto中文可以翻成舞繪畫),其融合日本傳統的舞踏、能劇,以及西方繪畫史脈絡中的壓克力顏料,為中西合璧,更為當代繪畫注入了新意。被葛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 視為二戰後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的帕洛克Jackson Pollock),其過世後,人們也在他的書房發現了《芸術新潮》雜誌,裡面有具体團(Gutai)成立時的英文版宣言,間接證明了具体團具備東西文化相互影響價值。美國偶發藝術(happening)大師AllanKaprow,也坦承曾在1958年的紐約看過具体團的表演,對於具体團精神的追朔與影響力可見一斑。


藝術家運用抽象表現主義所關注的形象和色彩,來表達創作意念。

 

具体團(Gutai)是1954年於日本發跡的藝術團體,具体團主要在關西(大阪、京都)地方發展了起來,後來經過法國藝評家Michel Tapié的引薦,進而使這個藝術團體聲名大噪。可以說具体團是二戰後,占歐美藝壇主流地位的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的日本分支。抽象表現主義強調繪畫的平面性(flatness),這同時也是對以往透視法繪畫的反動,帕洛克以傾倒顏料的畫法,被視為是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的始祖,因為他自己的身體就是畫筆。受到超現實主義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印第安沙畫及墨西哥壁畫的影響,所形成的滴畫(drip painting)技法,也讓他在當時被戲稱為Jackthe Dripper。事實上,這樣的稱號更在早已被歐美藝壇所遺忘的具体團精神中,再次翻找其藝術史軌跡的價值可能。

 

藝術家將創作過程的影像用DV同步錄下後,投射於牆上,反射不同面向。

谷內一光「絵の具舞踏展」的底蘊,確實延伸自具体團精神的遺續,直向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致敬。1957年,白髮一雄曾把自己打扮成小木偶皮諾丘,並把自己懸吊起來,地面放上畫布,踢翻顏料隨其灑在畫布上,幾場公開表演後團體解散,他就不在大眾面前表演,選擇在自己的工作室創作,而改以抓住一條繩索,腳沾顏料作畫。谷內一光的作品呈現一面哀號著一面拿著顏料往自己的頭上灌,顏料從他的頭上潺潺流下,宛如傷口噴發出鮮血,也像母親生產時把床單沾滿了鮮血整個舞踏的過程充滿劇烈與震盪,有如分娩的過程,當表演完成,作品/孩子就出生了。不認為自己是表演藝術家,認為自己是個把身體視作繪畫工具的畫家。無論他的角色定位為何,這件作品直指了當代藝術的跨域性,除了三維空間之外,也加入了第四維向度:時間。時間是繪畫或雕刻這兩種形式的作品所難以呈現給觀者的表現主題,但是「絵の具舞踏展」將者參與的過程置入藝術形成的脈絡中如同表演藝術與觀者的關係,加入時間的元素。藝術發展到今日,勢必不該侷限特定的藝術該使用特定的表現方式或特定的媒材。葛林柏格所謂的現代主義繪畫太過於強調繪畫的純粹性,自從極限主義(minimalism)出現後,他的現代主義大敘述就遭到質疑,使其大師地位動搖。現代主義的偏狹,導致了自身的死亡,這樣的本質主義好像只關心形狀、色澤、顏料,而過於空泛,現代主義的概念已經不適用於當代藝術與後現代主義藝術當中。因為在六零年代之後,藝術家個個進入了探索不同媒材的遊牧狀態。若創作會被某一特定的媒材侷限,藝術家就無法表達他所想要表達的東西。而我在谷內一光的作品中看到一種開放性,一種跨越語言隔閡亦可以感受到的感動。身體也是他的創作媒材之一,雖然他不像法國女藝術家奧蘭(Orlan[1]的肉體藝術(carnal art)那樣具有批判意味。但親眼看見他任顏料流進眼睛裡,卻還是睜開雙眼,彷彿自身與顏料已沒有了疆界,彼此混容在一起,如同培根(Francis Bacon的肖像畫,那血肉模糊的臉龐。谷內一光的現場表演,用DV錄下並同時投影於後方的牆上,現場即刻同步呈現的概念,又像是錄像藝術閉路的特性,形成一個回圈,後方投印的影像如同谷內一光的鏡子,只是這面鏡子是藝術家不同面向的反射。觀者同時可以從正面觀看他的表演,亦可從螢幕看到另外一個角度的他,這種奇異的效果,正是我前面提到錄像藝術中的回圈谷內一光絕大部份的作品都可以在you tube上找到,其中在公園的展演,更是打破藝術高高在上的姿態,美術館對於一些生活無法溫飽的人來說,根本有如神殿般難以進入,谷內一光把藝術展演搬到了公園這樣的場域,因為他認為所謂藝術是不分階級的。只要是人,都有享受藝術的權利。


谷內一光在接收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對自己的文化進行反思。這也是日本在明治維新後,不斷掙扎的課題,全盤西化或是保留自身的傳統。谷內一光兼容東西方美感於作品當中,誠屬可貴。日本有許多的藝術家,諸如草間彌生與杉本博司也都是在西方生活之後,暮然回首才發現日本文化之美。當人身處在自身的文化當中,往往會一昧嚮往外國的事物,而忘記了自己身處環境之優點。這也是同為海島國家的台灣,在大量吸收外國資訊的同時,必須不斷思考的問題。

 

 

一般的繪畫型態,難以展現藝術創作時的「時間」的元素。舞踏的特色是,表演終了,畫也完成了。

 

 

相關連結:
谷內一光的網站:http://taniuchiikko.jugem.jp/
谷內一光的英文介紹:http://www.digital-out-put.com/ikko_jidai/en/about.html

 

 

 

 



[1] 1990年至1993年間,奧蘭開始名為「The Reincarnation Of Saint Olan」的作品,她以自己的身體為材料,將手術台視為藝術演出場地,進行多次外科整形手術。對整形提出批判。



 




台長: 貓頭鷹
人氣(1,4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