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08 19:29:01| 人氣3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是未知的探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是游離於情感與志趣以外的東西,而這東西是一個未知,在未發現它以前,不能定以名稱,它像是一個假設正等待我們去求證。」

  前面所引的這段話是已故詩壇前輩覃子豪在他的最重要的一本詩集《畫廊》的自序中所說的,在說完這段話之後,他又補充說他不是在強調他的詩集裡有什麼發現「我只是在探求不被人熟悉的一面。」覃子豪先生寫這篇序的時間是在一九六二年四月五日,距今已有四十年之久,但這短短的一段話卻是一個詩人從詩的歷練中所獲得的最珍貴,最持久,最具真理性的箴言。他自己已在他的詩創作上實踐,因而寫出了至今仍令人懷念的《瓶之存在》、《隨手哲學》、《黑水仙》等名詩。

  把詩定位為一種未知的探求,是對一些墜入慣性或惰性寫詩者的忠告,是對那些一輩子重複自己而不知者的一種挑戰,看當下詩創作者相互影響,相互摹仿的千人一面﹔看老一輩詩人因循於有限的詞性字彙,封閉保守於現代新知之外,寫詩已成了以不變應萬變的蹣跚地步時,將詩視為一個假使正等待去求證,正是詩創作要求具獨創性的必要手段,詩人的遭到淘汰或被遺忘不是事出無因,而是由於詩人自己故步自封,或已成一潭死水,全無探求的勇氣所致。

  「詩是一個未知的探求」已有了遠方的呼應。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便成在得獎演說時宣稱:「詩人,真正的詩人必須不斷地說『我不知道』」。他認為詩人因不相信,不接受太陽底下無新鮮這句爛調。新鮮事多得很,尤其在思潮與科技不斷瞬息萬變的今天,祇是由於保守、因循和固執,我們才蒙在鼓裡而無知,詩人便需因不知道而去探求、去挖掘、去找出不被人熟悉的一面,這才是一個肯上進的現代詩人應有的修養。

  清代靈性派詩人袁枚有首〈遣興〉詩,最為人熟知「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夕陽芳草無情物,解用都為絕妙詞。」袁枚也在強調詩不是唾手可得,而必須去「尋」,肯去尋的話,夕陽芳草這些尋常可見一點也不新鮮的東西,只要曉得如何去應用,也會寫出絕妙好詞來。此處的「解用」即有找出那不被人熟悉的一面的意思,而不是偷懶把現成的拿來一在搬演,那就真的一點也不新鮮了。

台長: 向明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