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09 11:17:00| 人氣1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下一代若能接棒 『老餅』就不必復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許冠傑復出開演唱會,門票十萬張瞬即搶購一空。流行曲是社會的脈搏,許冠傑演唱會受歡迎,不止是香港人懷舊,而是社會的隱疾暗病太多。

許冠傑是香港現代流行曲的先驅,他的歌有很強烈的香港本土色彩。廣東方言並不構成局限,張學友、黎明、謝霆鋒等都用粵語唱歌,卻風行台灣和大陸,而許冠傑的名氣卻局限在香港,因為許冠傑歌曲的感受和經驗,是百分之百香港人的呼吸,其他華人社會很難分享。

許冠傑有很聰明的市場策略,歌曲的主題,「情歌」雖然不少,但並不是唯一的題材。即使是情歌,許冠傑的作品也絕少失戀的哀鳴,最多是兩地相思的心曲或一見鍾情的喜歌,這是因為歌者天性樂觀開朗。

在七十年代的香港,百業暢旺,一切都有希望,香港人是樂天的快樂人,懂得自食其力,從來不會怨天尤人。許冠傑的歌曲濃縮了七十年代香港人的樂觀,折射了奮鬥致富的哲學,除了情歌,有更多的題材是諷刺時弊,也有許多是勵志之作,如《搵野做》一歌:「從前有個人叫莫大毛,日日攤響屋企等米路,神神化化作風虛無,又唔願剃鬚……拿拿聲即刻走去搵野做,人必須知道自己既用途,唔去奮鬥你咪望有酬勞,你要坐賓士靠自己個腦。」許冠傑的歌,更多是以小市民的境況感受為題材,他開創了香港流行曲,也令流行曲的題材多樣化,許冠傑的流行曲像一份綜合的報紙,有新聞、馬經、財經、娛樂,也有副刊的抒情小品,他不像後來的許多歌星,除了愛情文藝,別無其他題材。許冠傑的流行曲是為各階層的香港人「全民普選」而寫,而不是只為了沐浴愛河的「情人功能組別」的「小圈子」而作。就像前港督金文泰在珠江三角洲採集水上人的客家民謠而研究廣東的民俗,許冠傑的歌曲將來亦必成為後世研究七十年代香港社會和經濟的依據。許冠傑的歌是屬於香港人,而不只屬於香港的情人。


許冠傑的歌曲裡,有香港人昔日的形象,沒有香港政府的影子。就如《搵野做》,曲中那個叫「莫大毛」的懶蟲,只是不想找工作,但在殖民地時代「積極不干預」的政策下,當時的職位和發財機會遍地,只要肯吃苦,明天一定會更好。今天重溫許冠傑的這首歌,歌者大可以勉勵港人重拾奮鬥的精神,但經濟結構失調,中港一體化,失業率創下新紀錄,連董建華最終也要同意考慮制訂最低工資下限,裁員減薪,香港人的困境已經不再是「拿拿聲即刻走去搵野做」之簡單。

許冠傑歌曲的題材寬廣,他出身香港大學,但全無學院的頭巾氣,創作不避鄙俗,以打麻將為題材的歌,就寫過不止一首。還有一首歌叫《飲勝》,像是專為地盤建築工人而作。還有一首歌叫《十個女仔》:「十個女仔,九個實際,人人恨嫁,富裕門第,小妹選婿,要講家底,屈居妾侍,亦冇乜計」,以今天遍地的甚麼婦權人權的「壓力團體」、教師家長的道德標準,恐怕會被指為「侮辱女性」。從前沒有「民主」,創作人卻擁有更大的自由。

許冠傑的歌,有一套貫穿十多年的哲學:樂觀、活潑、友善、幽默,他把羅文的名曲《獅子山下》進一步用不同的主題闡釋,男女老幼都聽得明白。在許冠傑之後,沒有一個歌星能像許冠傑一樣以多元的角度唱出市民的心聲。「凡有井水處,必有柳永詞」,流行曲的意義本來就應該為全民而創作,外國的音樂名劇如《貓》,音樂名片如《仙樂飄飄處處聞》,插曲和主題曲無不多樣化,一花一木,一山一鳥,無不可以入曲作詞,比起許冠傑的成就,今天的流行曲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呢?

許冠傑的復出而反應熱烈,也是香港市民對年輕一輩的「青春偶像」的一張總成績表宣示一點點不滿。外國的明星藝人,許多是到中年以後才發揮潛質,如荷李活的阿爾柏仙奴和羅拔狄尼路,只有香港的藝人,太早被膚淺的市場定性為「老餅」而不公平地淘汰或被迫早退。披頭四的保羅麥卡尼、艾頓莊、米積架,一直唱到六七十歲,從來沒有甚麼「復出」不「復出」。與西方剛相反,中國人社會的權力政治,是老人壓制年輕人出頭;流行曲和電影電視娛樂界,在香港卻是青少年排擠所謂「老餅」,許冠傑本來就不該「復出」,因為他本來就不該「退休」。


文:陶傑
原載於蘋果日報,9/5/04

台長: 小魚
人氣(1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