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21 17:14:55| 人氣3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周易》的形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本《周易》如何形成?由於十篇傳文(即十翼)是解釋經文,因此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問題:「經文是如何形成的?」和「傳文是如何形成的?」傳文的形成已見前文,因此,此處說明經文的形成。談經文的形成主要是探討其形成時代,這將有助於下一節討論《周易》的解釋。

  傳統上對於經文的形成都歸於聖人所作。

1 《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2 《周易正義》孔穎達疏:「<繫辭>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又《禮緯‧含文嘉》曰:伏犧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伏犧則而象之,乃作八卦。故孔安國、馬融、姚信等並云:伏犧得河圖而作易。是則伏犧雖得河圖,復須仰觀俯察,以相參正,然後畫卦。伏犧初畫八卦,萬物之象皆在其中,故<繫辭>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

3 重卦者有四種說法:魏王弼以為伏羲畫八卦,因而重之。鄭玄以為神農重卦。晉孫盛以為夏禹重卦。司馬遷以為文王重卦

4 卦辭作者有三種說法:孔穎達於《周易正義》卷首說卦辭為文王所作,爻辭為周公所作。鄭玄據<繫辭>:「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未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而認為卦辭是文王所作。皮錫瑞《經學通論‧易經通論》以為卦、爻辭都是孔子所作。

5 晚近西周甲骨出土,對於經文的形成可以有新的見解。遠古時代,占問事情禍福常是卜、筮並用。卜與筮是兩種不同的占問方法,所以《禮記‧曲禮》說:「卜、筮不相襲。」卜以亀的腹甲或牛骨為工具,筮則以蓍草為工具。古人常在卜之前揲筮,所以《周禮‧筮人》說:「凡國之大事,先筮而後卜。」但是揲筮的結果如果是凶,則不再卜。所以《周禮‧筮人》鄭玄注就說:「當用卜者,先筮之。于筮之凶,則止不卜。」這個做法用意是為了慎重。揲筮的結果若凶,則以凶視之;如果吉,則再卜以確認為吉。[1] 當筮與卜並用時,為了參照,而將筮得的數字刻在卜兆之旁。這種情形可在陝西周原遺跡上的周初甲骨文得到印證。

 

茲將周原甲骨上所刻的「筮數」列舉如下(資料見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論》):

 

甲、             陝西長安張家坡(下列數字原為甲骨文。)

a五一一六八一

五八一一五一

b一一六一一一

c六六八一一六

 一六六六六一

乙、             陝西歧山鳳雛村

a八七八七八五

b七六六七六六

c七六六七一八其入王 魚

d七六八六七六

e

f六六七

g六六七七六

h七六六

i六六十

丙、             陝西扶風齊家村

a 一六一六六八(正面)

一八六八五五(反面左)

六八一一一一(反面左)

六九八一八六(反面右)

九一一一六五(反面右)

 

上列筮數是卜前關於同一事情揲筮的結果。《儀禮‧士冠禮》說:「筮,與席所卦者。」鄭玄注:「所卦者,所以畫地記爻。」又《儀禮‧少牢》述饋食禮:「卦以木卒筮,乃書卦於木。」鄭玄注:「每一爻,畫地以識之,六爻備書於版。」《儀禮》所述已是《周易》經文通行之後以揲筮占卦的事,與上列西周甲骨文上的筮數為晚,然而也透露數字卦和易卦的關係,只要將甲骨文上的數字轉換為陰陽,就成為易卦。只是這方面的文獻尚未發現。

   如果把西周甲骨文上的筮數視為卦,那麼西周初期似乎尚未產生《周易》上的六十四卦畫、卦名,甚至卦辭和爻辭也尚未定型如《周易》所列。那麼,所謂文王重卦應作文王的時代重卦來解釋,而且所重的「卦」未必指《周易》上的陰陽卦,更可能指像西周甲骨文上的數字卦。依常理推論,自商迄周,筮數何止數萬?卜辭又何止數萬?要將如此繁多的筮數歸結為六十四卦,六十四條卦辭,和三百八十四條爻辭,勢必經過一番篩選和整理,而篩選的原則、方法如何?耗去多少時間或世代?這些都是《周易》經文形成的關鍵問題。探討這個問題可以先判斷《周易》經文形成的時代下限。

   關於《周易》最早的記載,見於《左傳》莊公二十二年:

 

   陳公子完奔齊。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候者,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魯莊公二十五年是周惠王五年,西元前六七二年。《左傳》引了<觀>卦六四爻辭,則《周易》經文(卦畫、卦名、卦辭、爻辭)的形成不得晚於此時。根據周原甲骨文的分期研究(見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論》),那些甲骨文最晚者在穆王以前,約當西元前九四七年。則《周易》經文形成的時代初步來看,約在穆王至惠王年間,即西元前九四七年至六七二年之間。但是另有一個線索可以縮短形成的時期,此即陰陽觀念。

   《周易》卦、爻辭沒有陰陽觀念,而西周時代以陰陽觀念解釋自然現象者,見於幽王時。《國語‧周語上》記載伯陽父解釋「三川皆震」說:

 

   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陽伏不能出,陰迫而不能 ,於是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震陰也,陽失而在陰。

 

  以抽象觀念解釋自然現象,其思維方式是類比的,其語言技巧是象徵的。《左傳》所載解易的方法多類比與象徵,若卦、爻辭作者的時代在幽王之後,應知道且習於這種思維和表達方式,應會將陰陽觀念納入卦爻辭中。如今卦、爻辭沒有陰陽觀念,則卦、爻辭作者的時代應在幽王之前。於是由此可以推論《周易》經文形成的時代在穆王到幽王之間。即西元前九四七年到※年之間。


[1]其實預測事情吉凶並不只是參考筮與卜,更求之於王、臣、庶人。其詳見於《尚書‧洪範》。

台長: 馨語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教育-經文 |
此分類下一篇:《周易》的解釋
此分類上一篇:易經概說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