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13 18:15:09| 人氣43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千言萬語話放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諸佛菩薩,千言萬語、千經萬論,提示我們,修行就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放下。放下執著,就入佛境界,雖然是少分,可是真的接觸到自性的氣分了,這是阿羅漢的境界。能放下分別,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是菩薩境界。最後能把起心動念放下,本來是佛。我們是被妄想分別執著害了,妄想就是無明煩惱,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執著就是見思煩惱,我們隨順這三種煩惱,這是六道眾生。

  我們能不能放下執著?放不下。放不下就出不了六道,脫離不了輪迴。幸虧佛菩薩慈悲,開了一個方便法門:念佛求生淨土。這與大乘經教相應,我們十分相信。世尊在《大集經》裡勸導我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我們要聽佛的話,死心塌地修淨土法門,決定成就。這個法門無比殊勝,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代替我們所有一切的妄念。妄想分別執著不斷沒有關係,妄想分別執著的目標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換一個修行環境,那個環境好。修行要長時間,到極樂世界不怕時間長,為什麼?無量壽。此地壽命有限,修到一個階段,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這是障礙。既使來生接著再修,至少中斷二十年,又得重頭再來,所以修學非常困難,不能夠一氣呵成,斷斷續續,修行的時間短,中斷的時間長,況且,一失人身,來生能不能再得人身?縱使得人身,能不能再遇到佛法?遇到佛法,能不能再遇到淨土?這才曉得真難,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們這一生緣很殊勝,得人身、聞佛法,又遇到淨土,又遇到現在這麼好的環境,大家在一塊共修,這個緣無比殊勝,務必要珍惜。能不能成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道場、護法只能提供外緣,能不能成就完全在自己肯不肯放下。

  教可以學,但是要放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學了十二年,放下了,放下才明心見性。如果所學的不放下,就變成所知障。障有兩種,一、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是煩惱障;二、所學的經教,要是執著不肯放下,就變成所知障,也障礙你明心見性。所以釋迦牟尼佛慈悲,給我們表演,學了十二年統統放下。這一放下,變成智慧,什麼智?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就是學佛法不要執著,不但不執著,也不要分別,那是智慧。根本智是無知,是清淨心,一塵不染,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自性本具般若智慧,那是根本智,它不起作用,不起作用還是起作用,起什麼作用?常寂光,淨土講的常寂光淨土,就是自性般若智慧的起用,現常寂光。迷了之後,常寂光沒有了,變成無明,無明是大黑天,你看我們的天空,漆黑的,那是迷變成的。如果妄想斷掉了,就是無明破掉了,天空是一片光明,是明亮的,不是黑暗的。我們睜開眼睛還看到黑暗,就說明我們的無明煩惱沒斷,被拘束在這裡頭。這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常常有警惕的心、警覺心。

  從哪裡放下?先放執著。只要不執著,六和敬很容易做到;執著,尤其執著自己的成見、煩惱習氣,六和敬就不容易做到。六和敬是修行真實功德,真正的基礎。一定要從自己本身做起,不要求別人,用自己實際的行動至誠感通,就是感應,感化別人。別人還沒有接受到感化,我們自己做的功夫不夠,還得認真努力,這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以,問題決定不在外面,外面沒有問題。所以我們要懂得隨緣,隨緣是隨順性德。人人都懂得隨順性德,天下太平!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這是不二法門、無上的妙寶,一定要從自己本身做起。

  (節錄華嚴講堂)

台長: 如隆
人氣(43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法雨甘露 |
此分類下一篇:清淨與止觀
此分類上一篇: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愛馬氏
放下放下放不下
捨得捨得捨不得
慈悲發願不放下
坐缸舍利不得捨
2011-02-08 14:40:53
版主回應
放不下是正常,末學曾聽淨空老法師開示,他老人家出家50多年,講經50年,也是到50年才有那麼一點放下...............。
共勉之
2011-02-08 19:56:2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