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16 15:04:20| 人氣9| 回應0 | 下一篇

第二章 孫詒讓與清代古文字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古來新學問之起,大都由於新發現。」 ,王國維先生此句深具洞見之語,置於今日任一門學科之發軔,皆仍適宜而不破。藉以說明甲骨學得以在清末興起,自更有時代相契,和合為這門學問下一再精確不過的註腳。



清代文字學主要上承漢代許慎《說文》學及宋代金石學。清代早中期因乾隆皇帝大興文字獄,儒者們為避禍轉而由思想義理迴藏至章句訓詁;少談當代經史,多以古史考証為專,因此清代關於古籍之重新校証極有功,沛然豐實。時光挪移至晚清,西學東漸,讀書人所要學習之事務已不僅四書五經等古籍;加上外強環伺,爭戰後賠款割地使士人皆深憂國家興亡。孫詒讓便是在這樣一個國家處境成其學問。



孫氏欲振起當代讀書人心志以救國而著《墨子閒詁》,盼能透過先秦典籍裡隱涵的科學精神來與西方思潮作一對抗,使不斷喪失民族自信心的同胞們能再燃起一絲希望。《墨子閒詁》裡除了談義理,亦大量使用了章句訓詁的工夫。除了《墨子閒詁》之外,孫氏尚有被譽為清代十三疏之冠的《周禮正義》 與《古籀拾遺》及《古籀餘論》兩本與古文字直接相關的著作,於後有專節簡論 。



本章共分四節,就孫氏所處時代背景與其家學交游做一察考,並介紹孫氏與文字相關之著作及陳述各家給予其在清代文字學界的定位。盼能透過這樣的梳理,幫助我們更瞭解何以能成孫詒讓如此博大學問之內外因由,進而肯定孫詒讓在當代的貢獻與對後世的影響。




第一節 清代古文字學概況


廣義的文字學包含形、音、義,即文字、聲韻、訓詁三方面,合稱小學。清代文字學的發展約略可分為三時期 ,如朝代更迭般,後一期均為前一期之反動;整個清代文字學也等同體現漢學與宋學、東漢古文經與西漢今文經之拉距,此盛則彼衰,間而亦影響了文字學在清代的發展。直至清末甲骨出土,地下材料得與古書相驗證,使清代文字學開展出一新方向。除了肯定典籍記載之詳實,在文字形體的認識上,則創造出別於前賢的新看法,這是清末樸學家們對於清代學術很重要的一個貢獻 。其中,又以孫詒讓的文字理論對後世影響最大 。



為免繁瑣枝節使主題模糊,本節不著重細究清代文字學發展脈絡,將重心放在清代古文字相承關係的鋪陳上,以重要古文字學家為一縱線簡單敘說,求眉目清朗於古文字在清代舉重之大概。



清代以前,北宋呂大臨已可辨識金文,著有《考古圖》。除了呂大臨,尚有歐陽修《集古錄》、趙明誠《金石錄》與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都為重要與古文字相關之書籍。明代在古文字方面並無特出貢獻,故清儒研治古文字多上承至宋代,如孫詒讓便針對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裡之銅器銘文再作一檢討論述,成《古籀拾遺》卷上。



清代研治文字之學者仍以《說文》為主軸,有「說文四大家」 為清代奠定極重要之文字學基礎,尤其王筠乃四家中第一個懂得掌握並廣泛應用古文字去批判《說文》者,對後代研治古文字的學者尤有啟迪之功。除了王筠之外,尚有阮元 與吳大澂 亦運用金石治學,而吳大澂被譽為除了孫詒讓之外,對晚清古文字學界最有建樹之人 。



孫詒讓銜接於後,承王筠、阮元、吳大澂諸家以古文字治經之學問援據,除觀取吸收各家之長得以研治己之金石學,又適逢甲骨出土,孫詒讓才得以為古文字學開展出另一條路。學問之成,亦需有時代因緣之合,梁啟超譽孫詒讓為「有醇無疵,得此後殿,清學有光矣。」 ,可知孫詒讓於當代之重要。

台長: .
人氣(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