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第二號,第一樂章,Moderato-Allegro
演奏:拉赫曼尼諾夫 (Sergey Vasilyevich Rachmaninov)
指揮:Leopold Stokowki,費城愛樂交響樂團
錄音日期:April/10/1929
Sasha: 想來想去,這首還是該放第一,而且一定要作曲家自己演奏的版本!氣勢非凡,隱含風雷,表現的是整個故事的背景,也就是葛羅芬戴爾與愛瑞斯特在1924年柏林相遇之前的時代流離。
順便說一句,我發現他自己的版本速度似乎比後人的都快。
2. 哀傷的夜
演唱:Dmitri Hvorostovsky,男中音
作曲:拉赫曼尼諾夫
原詩:布寧 (Ivan Bunin)
這一夜是哀傷的,如同我的夢……
遼遠的,那廣大而孤寂的草原,
煢然燈火,渺小而孤獨……
我的心充滿了愁緒與愛。
但是你要告訴誰,你該如何解釋
是什麼在呼喚你,是什麼使你心沈重?
荒野,無言的草原上,長路漫漫……
這一夜是哀傷的,如同我的夢。
Sasha: 這首詩的作者正好就是我最喜愛的俄國作家,而且內容與曲風很適 合。
3. 東正教復活節守夜彌撒 Vespers op. 37,進堂經
演唱:聖彼得堡室內合唱團
指揮:Nikolai Korniev
作曲:拉赫曼尼諾夫
4. 東正教復活節守夜彌撒 Vespers op. 37,復活聖詠I
同上
5. 東正教復活節守夜彌撒 Vespers op. 37,復活聖詠II
同上
Sasha: 寫第五章的時候,我聽的是這部彌撒曲。原文是俄文,有英譯,但是自己譯不出那種宗教氣息,所以就不獻醜了。進堂經是呼喚大家向上帝與耶穌禮拜;復活聖詠(Resurrection Troparion)則讚頌耶穌戰勝死亡,從墓中復活,賜予生命與憐憫。
6. Wie lange noch?
演唱:Ute Lempter
鋼琴:Jürgen Knieper
作曲:Kurt Weill,作詞:Walter Mehring
英譯:Sean Mabrey
I want to confess it to you: it was a night,
There I willingly gave myself back to you,
You have brought me out of my senses,
I believed that I could not live without you.
You had promised me the blue of the heavens,
And I have care for you like a father.
You have tortured me, you have broken me.
I would have laid the earth at your feet.
Look at me! Look at me!
When that day comes, then I can say to you:
It is finished!
When does the day after come that I’m so anxious for?
How long yet? How long yet? How long?
I had believed you, it was like in a dream,
From all of your speeches, from your oath.
Whatever you wanted, that I did for you.
Wherever you also wanted, there I let myself be lead.
You had promised me the blue of the heavens,
And I! Alas, I am not even allowed to cry.
Yet, you have broken your word, your oath.
I have been plagued and have been silent.
Look at me! Look at me!
When that day comes, then I can to you: it is finished!
When does the day after come that I’m so anxious for?
How long yet? How long yet? How long?
Sasha:這首歌的作曲者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德國重要作曲家,布萊希特的舞台劇音樂及歌曲都是他譜的曲。1933年,希特勒取得政權,Weill先到巴黎,兩年後移居美國。這首歌完成年代是1943,「you」指的是希特勒與國社黨。我把它用在1924年,似乎有點預言的意味,但是20-30年代德國Cabaret的曲風與演唱方式很能表現一戰後德國的混亂、瘋狂、無序。
7. At Last
演唱:Hendrik Bruch
演奏:Andrej Hermlin and his Swing Dance Orchestra
作曲:H. Warren,作詞:M. Gordon
At last, my love has come along
My lonely days are over
And life is like a song
At last
The skies above are blue
My heart was wrapped up in clovers
The night I looked at you
I found a dream that I could speak to
A dream that I can call my own
I found a thrill to rest my cheek to
A thrill that I have never known
You smile
And then the spell was cast
And here we are in heaven
For you are mine
At last
Sasha:實際上這首歌是在1942年完成的,但在我心裡愛愛為林笛爾與吉爾多唱的是這首歌。這個樂團來自德國,他們的現場表演,尤其是在社交舞廳(ballroom)的表演,非常有名,樂團成員打扮完全復古,聽眾也是。有一次我偶然看到slash作者Master Erestor貼了一張留影,正是去參加他們的音樂會!
在30年代的德國,美國Swing音樂流行大為風行,是年輕人叛逆的象徵,電影「Swing Kids」就演這段史實。這首歌是2002年在紐約市Rainbow Room的現場錄音,不過並不是Swing風格。
*以下是維吾爾「木卡姆」套曲與民謠,我用它來表現愛瑞與芬之間的情節與感覺。我寫NC-17的時候幾乎都是聽這種音樂~~
木卡姆是一種音樂類型,表演方式包括獨奏、合奏、歌唱、樂舞,分佈在北非、西亞、中亞,以及南亞的印度與巴基斯坦,幾乎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當中。它是宮廷古典樂,也是民間音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數量最多、結構最龐大複雜,在新疆各地區略有異同,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也就是共十二部,流傳在塔里木盆地南北的綠洲城市。
我有一些各民族不同的木卡姆CD,但前幾年新疆出版的全套十二木卡姆還沒買到。十年前在新疆鑽到維族市場裡找到四張50年代錄音的CD版,當時真是樂死了,
8. <烏夏克> 木卡姆,序曲,散板
彈撥爾獨奏:Yusanjan Jami
1988年田野錄音
我已變成他路間的塵土,從其上掠過的晨風,
請你變成旋風,將我這粒塵土施予那如花的容顏
在天使般仙姬的離愁中,我若命喪黃泉,
仙童玉女像燈蛾般在我墳前香燭上飛旋。
離愁的彈雨擊得我遍體創痕斑斑,
見者把我當作鳥兒,撒與穀粒以示愛憐。
倘若有朝一日離開你那太陽般光燦的容顏,
一百個太陽也難使我的命運與居所擺脫黑暗。
我曾經起過迴避那青春時的情感,
但青春與愛情的習性不肯讓我如願。
在癡情的原野上,晨風也跟不上我的速度。
但我仍追不上那位騎士,它何其神速如箭!
薩克,你若給杯酒讓我過過酒癮,
願真主將保佑你不把此症沾染。
(薩克Sake,意為「斟酒人」)
我願為死亡酒肆的賣酒人把生命奉獻,
因為在我奉酒之時不論有無財產。
我雖已為忠貞的情火焚為灰燼葬入墳塋,
見我墳者均可由此覓得納瓦依愛情的絲線。
Sasha:作者納瓦依,(約1441-1501),察合台文(東突厥文)與波斯語的大詩人。「烏夏克」木卡姆,根據老輩的說法,這部套曲屬於孤兒與憂傷的人們。在突厥語裡,單字並沒有性別之分,所以詩中的對象並不限定是男或女。
9. <斯卡> 木卡姆,序曲,太艾則間奏曲
演奏:新疆歌舞團,揚琴獨奏
來吧,你朱唇的玫瑰蜜令我心馳神往,
它對我比任何人的玫瑰蜜更甜更香。
無論在哪裡只要我提起你朱唇的香甜,
魂靈如鸚鵡將舔吮你微笑櫻唇邊的蜜糖。
你在用水靈靈的明眸俘獲我心後旋即起誓。
我把生命與心靈作為你誓言的代價給你奉上。
你麝香般的髮辮剛將我鬆綁旋又將我套住。
我既欽佩它的鬆綁,更感激它將我重新套上。
苗條的情人秀髮和眉毛烏黑發亮,我為——
她的蛾眉還是為拴住我心的秀髮把命獻上?
說教者,別吹噓你的虔誠惹我生氣,
我是位戀人,不會聽任何雄辯家宣講。
否定愛情的人啊,請別再說東道西,
你也會成為戀人被別人說短道長。
我的心靈驗證以從她秀髮的纏繞中解脫,
須知心兒願做俘虜深深將她愛在心上。
乃斯米今天成為了君王之國的君王,
對人對己都能發號施令至高無上。
Sasha:作者Nizami (1141-1209),波斯學者與詩人。生於現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根據老一輩的說法,這套木卡姆屬於(伊斯蘭教蘇非派的)隱士。第一部木卡姆「拉克」的序曲裡唱道:
「當我越過暌違的關山獲得了重逢的恩典,
痛飲歡聚的美酒,我再將『斯卡』伴彈」
講的是對伊斯蘭與真主的慕道之心,美酒代表真理以及悟道時醍醐灌頂的欣悅。木卡姆的絕大部分唱詞是伊斯蘭蘇非派(Sufi)古典詩人的作品,經常有這種隱喻。
10. 在你的天上有沒有月亮,維吾爾傳統民謠
演唱:阿依土拉‧艾拉
演奏:新疆木卡姆藝術團
沒有見過冬天的布穀鳥,不知道春天的珍貴
沒有受過苦難的人,不知道人間的恩惠
在你的天上有沒有月亮?在你的花園裡有沒有我棲身的地方?
高高的天上沒有柱子撐托,急流的大河沒有過人的大橋
全世界可以作證:在我的心目中,除了你決沒有別的情人
在你的天上有沒有月亮?在你的花園裡有沒有我棲身的地方?
你那雙光焰四射的黑眼睛與眉毛,優美的體態,使我神魂顛倒
我苦行僧似的走遍了全世界,但沒有找到像你那樣的貞烈
在你的天上有沒有月亮?在你的花園裡有沒有我棲身的地方?
我從遙遠的地方瞧見了情人,不知情人是否也看到了我?
我心中燃起了愛情的火焰,不知情人是否有所明了?
我願做你明媚臉上的一顆紅點兒,願做你妖嬈身軀上的一副裹絹兒。
Sasha:第一段的最後兩句叫人讚嘆:「在你的天上有沒有月亮」!不過最精彩的還在後面。「圍城」裏面方鴻漸納悶古代詩人心甘情願化身為美人頭上戴的釵,腰束的帶,身下睡的席,腳下穿的鞋襪,怎麼就沒人想到變成美人的牙刷。而我看到這首歌的最後兩句,「我願做你明媚臉上的一顆紅點兒,願做你妖嬈身軀上的一副裹絹兒」,才叫傻眼!
這是波斯文學與蘇非派詩作的修辭風格。很多這類作品是單純的情詩與民謠,不過在蘇非派的神秘詩作裡,美人經常用以隱喻真主與真理;看來香草美人的文學遊戲中外都差不多。
11. <且比巴亞特> 木卡姆,序曲
演唱及演奏:新疆木卡姆藝術團
Sasha:且比巴亞特是快樂的木卡姆,屬於少婦。這首序曲歌詞是帖木兒汗國的察合台突厥文詩人艾爾謝爾‧納瓦依(Alisher Navoi,簡稱納瓦依,1441-1501)的作品,鉅細靡遺地描述讚賞情人的美好之處。
12. 照耀大地的太陽,蒙古傳統長調雙人合唱,馬頭琴伴奏
蒙古國,前杭愛省(Ooverkhangai)1974年田野錄音
Sasha:選用這首蒙古曲子,而且用田野錄音,不是職業音樂家的錄音室作品,是為了配合預設中接下來的情節發展,也可襯托1924年之前的背景。
到第十六章為止,就這些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