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31 16:56:07 | 人氣3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青龍湯

四十二、三條:「太陽傷寒」,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燥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此為逆也。

本條為外有表寒,內有裏熱之治法,亦即「大青龍湯」之證狀。

解曰:「太陽傷寒症」,脈見浮緊,證見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純粹為一表寒「麻黃湯證」,但不同者尚有煩燥一證。煩燥為裏熱,故於「麻黃湯」中加「石膏」名「大青龍湯」主治之。若脈不浮緊而微弱,證不惡寒而惡風,不汗出而汗出者,則為脈證不合,「大青龍湯」不可與服之。以脈微弱、汗出、惡風,為「少陰」虛證,若與服之,必變為厥逆,甚至筋惕肉,則為逆治矣。「太陽」病例,「中風」脈浮緩,發熱,汗出,惡風;「傷寒」脈浮緊,發熱,無汗,惡寒。於生理病理極合。本條原文首句為「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不汗出,顯然錯誤。下條「傷寒」脈浮緩,亦是脈證與命名相反,陳本首先指出前後條倒置之誤。

煩燥為裏有熱之所致,即產熱中樞機能亢進,神經不寧現象,並非表寒束縛,熱不得外發而內鬱所致。苟為無汗,熱不得泄之所致者,則「麻黃湯」解其表,汗出熱解,毋須再加「石膏」,故本症為表有寒、裏有熱之症。「大青龍湯」即為表寒裏熱之主方,以「麻黃」解其表寒,「石膏」清其裏熱。裏熱除,則煩燥已;表寒解,則身熱、惡寒、身痛皆已。

若脈見微弱,為「正氣」不足、體溫不充之「少陰」脈象;汗出、惡風,為表虛亡陽之「少陰」證狀,即心臟衰弱之候。體溫不足,心藏衰弱,即是「少陰」陽虛之證,只可溫補,不可發汗,更不可清裏,故「大青龍湯」不可服之。服之則汗愈出,而陽愈亡,心愈弱。輕則成為厥逆,重則筋肉失於溫煦,不隨意神經起反射作用而為筋惕肉、躁擾不寧之真寒假熱證矣。故用「大青龍湯方」時,必須認清其主證,方不誤投。

本條之舌證:為舌紅,苔薄白;舌紅為裏熱,苔薄白為表寒。

本條之針法:

照三十九條針治,另加下穴以治內熱煩躁。

曲池Τ、足三里Τ、間使Τ。

大青龍湯方:

麻黃 六兩 ,桂枝 二兩 (去皮),甘草 二兩 (炙),杏仁四十個(去皮尖),生薑 三兩 (切),大棗十二枚(劈),石膏如雞子大(碎)。右七味, 以水 九升 ,先煮麻黃,減 二升 ,去上沫,內諸藥,煮取 三升 ,去滓,溫服 一升 ,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

本方之主證:為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燥者。

東洞翁本方條曰:「治喘及咳嗽,渴欲飲水,上衝,或身痛,惡風寒者。」《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為發汗峻發劑,無論矣。其他溢飲,或肺脹,其脈緊大,表證盛者,用之有效。」又:「天行赤眼,或風眼初起,此方加『車前子』以大發汗,時有奇效。蓋風眼為目之疫熱,故非峻發無效也。蓋此方實居『麻黃湯』之首要者。」「大青龍湯」之組合:以「麻黃」為發汗去水之主藥,發熱,身疼痛,得之則愈。「桂枝」亦為止痛解表之品,合「杏仁」亦為降氣之上衝,氣緊、頭痛等得之則愈。「石膏」為清裏熱之主藥,煩躁得之自已。「生薑」助「麻黃」之散,亦與「草」、「棗」等和胃氣。「大棗」為化水氣和胃氣之品。「甘草」為調和諸藥與緩和神經之用。本方之組合意義,大致如此。。「麻黃」、「石膏」為主藥,「桂枝」、「杏仁」為助藥,「草」、「薑」、「棗」則佐導而已。

四十四條:「中風」,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本條之主旨在暗示「大青龍湯」不能治有「少陰證」者。

解曰:有「中風」之浮緩脈,身亦不痛,但覺轉側重,且有時乍輕,仍有發熱、惡寒、無汗、煩燥諸證,而無「少陰病」之脈微弱,身重,但欲寐,或汗出、惡風等證者,仍可以「大青龍湯」發散之。

本條與上條同為「大青龍湯」方治,所異者為脈浮緩之「中風」脈,身亦不疼而但重,且乍有輕時,可見較上條之證狀為輕。但須注意:發熱、惡寒、不汗出而煩燥之「大青龍湯」主證依然存在,否則不能用此方。所以不舉者,係承上條而下,祇言其異,不必舉其同耳。其重要點在「無少陰證」者四字上,使人認識有「少陰證」者不得用此方。柯韻伯曰:「寒有重輕。傷之重者,脈陰陽俱緊而身疼;傷之輕者,脈浮緩而身重。亦有初時脈緊漸緩,移時身疼,繼而不疼者,診者勿執一以拘也。本論云:『傷寒』三日,『陽明』脈大,『少陽』脈小,脈弦細者屬『少陽』,脈浮緩者係『太陽』,可以見『傷寒』無定脈也。脈浮緊者身必疼,脈浮緩者身不疼,『中風』、『傷寒』皆然,又可謂之定脈定證矣。脈浮緩下,當有發熱、惡寒、無汗、煩燥等證。蓋脈浮緩,身不疼,見表證已輕,但身重乍有輕時,見表證將罷,以無汗、煩燥,故合用『大青龍湯』。無『少陰證』,仲景正為不汗而煩燥之證,因『少陰』亦有發熱、惡寒、無汗、煩燥之證,與『大青龍』同法,當溫補;若反與『麻黃』之散、『石膏』之寒,真陽立亡矣。必細審其所不用,然後不失其所當用也。』《金鑑》云:「『傷寒』脈當浮緊,今脈浮緩,是『傷寒』之病而兼『中風』之脈也。『傷寒』當身疼,今身不疼,是『傷寒』之病而兼『中風』之證也。身輕,邪在陽也;身重,邪在陰也。乍有輕時,謂身重而有時輕也。若但欲寐,身重無輕時,是『少陰證』也。今無但欲寐,身雖重乍有輕時,則非『少陰證』,乃營衛兼病之『太陽證』也。脈雖浮緩,證則無汗,屬實邪也,故亦『大青龍湯』發之。前條以脈微弱、汗出示禁,此條以無『少陰證』發時,蓋詳審慎重之至也。」

台長: Duck Chen 神鴨
人氣(3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中醫保健 |
此分類下一篇:濃縮科學中藥到底安不安全
此分類上一篇:新流感的中醫治療法(請轉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