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21 05:37:34| 人氣52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如你來告訴我如何發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學家可以告訴你大象滑下草皮時的重力加速度,
但是他沒有辦法告訴你這個景象為什麼好笑」
-理查 費曼


在很久一段時間以前(遠在我出生之前),人們談論藝術時如果預設著某個東西必定是存在於那裡不動的,這會是一聲孟克的吶喊,那喊叫的O型嘴化作培根一整個扭曲的身體,這身體也是羅斯科(Mark Rothko)抽象的黑色上帝,他始終樂道那位在他作品前看見神秘性而心臟病發的老頭,雖然杜象謆笑那些欣賞小便斗的美麗弧線與色澤的藝評們,因為那些藝評還相信某個東西必定存在於那裡不動,我確實忍不住讚賞那些只看見小便斗感性面貌的傢伙,雖然他們顯得很不合時宜。

藝術為了維持某種具有評鑑制度的正當性,持續使用”本質”作為理由,本質在康德那裡我們依憑著”共感”,你感覺的到我也一樣可以感覺到,如果我還感覺不到想必是因為天資過於駑鈍(甚至沒有資格作為一個人),在羅森伯格那裡我們依憑的是”學科”,藝術應該像數學、地理、醫學、炒菜一樣是獨立的學門,學科除了界定自我門內的層級,也要跟其他學科劃清界線,到了較近的論點,我們依憑”知識-權力”的分析,所有知識的建立都是一種權力鬥爭下的結構,既得利益者會告訴我們什麼才算是”正確”的知識,所以作為知識份子的我們必須挖掘這裡面的秘密,並且訴諸公義,也就是”政治”,這樣的想法在台灣藝術圈裡面頗風行,藝術如何持續作為精英的一部分,那就是揚起你”超越性”的風帆,這風帆走過品味(天才)、學門(習得),一路到了”媒體即訊息”(後設)的當代社會,他們告誡藝術家不要天真的以為感覺可以作為創作出路,因為”那是你家的事”以及”你家的事都是意識形態”,那麼藝術還剩餘的超越性價值就很明顯的被期許為”揭示虛假意識”的”真理工具”,不過藝術圈的精英們不會那麼愚蠢的將藝術直接作為工具使用,他們還保留了模糊地帶供藝術殘留的本體論靈魂得以喘息,他們會說”這樣的表現太直接”,這個直接並非指藝術家的情感(因為情感是假的),相反的,是指批判的提出太過直接(他們會要求藝術揭示真理,但切忌直接揭示),比較常聽到的說法是”那你不如去寫書”,這樣的想法來自於藝術本體必定有別於其他學門,但你又不能”拒絕批判”,你必須”不那麼直接的批判”,因為”你是透過藝術(本體)在進行批判”,而”藝術之所以是藝術就在於它不同於語言詮釋的批判”,所以,你又必須”有點怪怪的”(怪怪的都很難詮釋),例如,如果你要批判資本家怎樣吸你的血(恭喜你,有這樣的批判讓你變成比”大眾”還要聰明的角色),那麼與其畫出你痛苦的被一位看起來高尚的傢伙捅一刀,不如畫出你被捅的時候是如何的溫馨,最好有幾朵小花散佈在畫面上,當然,上面的舉例很爛,不過我要說的是,台灣當代藝術圈裡面的第一關卡-”你必須批判”,然而這樣是不夠的(因為很多學科都在批判),所以你要”看起來怪怪的”,怪怪的東西都很難詮釋,這一片難以詮釋的空間成為藝術本體論靈魂的墳場,然後,如果你把第一關卡跟第二關卡次序顛倒,你可能會被視為”只在乎感覺的怪物”,藝術本體論的靈魂關係著藝術如何不同於炒菜,但它永遠處於次等。

經過了很多人的努力,堅持藝術裡面是否有個不變的東西在那裡變成了會被嘲笑的觀點,他們會說這樣的人一定還沒意識到”媒體”的世界如何控制大眾的意識(意味這樣的人必定還沒讀過哪些書),在台灣,那些嘲笑藝術本體論的人們告訴了大家一件事情”你那一廂情願的情感其實是被操作出來的”,但是又很快速的變成”所以我們不應該在感覺裡面打滾”,那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應該揭示出這個社會的假象”而後”找出一個具有批判性的大主體”,這樣的想法隱含著某種會讓人害羞的理想”讓世界更好、更公義”,確實有些人敢直接這麼說,但大部分的人如果這樣說了,應該很快就被認為是”偽善”,之所以容易被視為偽善並非這樣的理想本身很虛偽,而是,那些呼喊著批判與超越性的藝術精英(多半是五六年級生),或許他們真的有過”更公義”的理想,但結果證明他們失敗了,另一方面,這些呼喊的人們都進入了曾幾何時極力批判的權力結構裡面,偽善就在這裡形成,他們喊的越用力(其實是面對那些他們視為”麻瓜”的年輕一代),虛偽就更加不辯自明,這是一個很詭異的景觀(虛偽成真實),那些過的比我們舒服的傢伙在告訴我們要革命,我做個沒有意義的激進假設,他們期許的”壞小孩”或許不在那些”聽話”並且”進行批判”的人身上,而是那些”不聽話”並且”只在乎感覺”的麻瓜身上,另一個雙重弔詭是,這些期許批判的精英們掌握了大部分的資源,你越是表演”批判性”給他們看,你的機會就越多,你會因為批判分得一些些的權利分享。

科學家努力的分析大象滑下草皮的重力加速度是一種理想,他誠懇的想告訴大眾背後的真理,但當這些分析工具變成權力運作的籌碼時,也無怪乎某些人只想享受那景象的趣味,因為唯有那種感覺可以逃離被分析的命運,逃離那偽善的口號。

台長: Sam
人氣(52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阿德
1974針見血
2007-05-21 11:40: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