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01 10:52:41| 人氣3,3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二組報告:沈從文的小說”蕭蕭”

第二組

鄭宜婷、張皓翔、林婉容、陳姿蓉

大綱:

壹、 作者簡介

一、作者生平

二、作者奇事

貳、 小說背景與簡介

一、 故事年代與背景

二、  故事大綱

1.          童養媳的文化

2.          女學生故事的出現

3.          花狗的引誘

4.          蕭蕭意外的懷孕

5.          蕭蕭被寬恕

參、內容賞析

一、 小說中的對比

1.          男尊女卑的對比-童養媳文化

2.          重男輕女的觀念

3.          城鄉的對比

二、女學生的象徵

三、蕭蕭追求的自由

四、最後段落寓意

肆、寫作手法與作者表達

一、文章寫作手法

二、作者表達為何

伍、主要參考資料

壹、    作者簡介 (勞工一  498320053  陳姿蓉)

一、作者生平

  沈從文,本名沈岳煥,湖南省鳳凰縣人,19021228生,1988510日逝世。為現代著名的文評家、小說家、散文家和考古學專家。

  沈從文一生可以說是頗具傳奇色彩,年少時常翹家逃學,1914年進入軍事部隊中任事,直到1923年進入北京大學旁聽,並開始練習寫作,開啟了他與文學糾纏的一生。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以其小說創作著稱。最早作品刊登於《晨報副刊》, 1933年沈從文發表〈文學者的態度〉批判上海文學商品化的趨勢,引來海派文人對北京文壇的強力反擊,連帶引發著名的「京派」「海派」論戰,結識徐志摩、胡適、葉公超等人,同為「京派文人」之一,抗戰前後任「大公報」、「益世報」等文藝副刊編輯。沈從文雖在文學上有著不凡的成就,卻在1949封筆不再從事小說創作,並投身於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卓然有成。

  沈從文融合成長經歷、不隨俗的人生觀與文學堅持,為中國現代小說開創出獨樹一格的鄉土抒情流派,早期受到周作人文學理念的影響,推崇藝術的自主性與審美功能,也欣賞平淡閑散間品味人生興味的文風,沈氏反對文學商品化,反對政治性濃厚的革命文學霸權。對於性愛的坦然與開放在沈氏的文學作品裡一覽無遺,在當代作家中也是少見的,如:〈丈夫〉、〈蕭蕭〉都顯現了超乎婚配倫常的兩性關係,〈夜〉、〈三個男子與一名女子〉甚至描寫戀屍癖,這樣對特殊主題的書寫喜好,可以看出作者對文學的自然,毫不矯情地展現。

  沈氏的文學作品數量相當地多,他的多重身分也帶來其作品的多元化。主要作品有小說集<龍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等,中長篇小說有<邊城><舊夢><長河>,散文集<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論文集<廢郵存底><雲南看雲集>,學術著作<唐宋銅鏡><龍鳳藝術><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

 

 

 

 

二、作者奇事

1.   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審委員馬悅然在《明報月刊》中表示,1988年他認為沈從文是最有希望的獲獎候選人,但因諾貝爾獎只頒給在世的人,沈氏在1988年逝世,可謂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2.      沈從文的妻子張兆和本為沈氏在中國公學的學生,但沈氏卻愛上了張兆和,寫了不少情書追求她,甚至引發校長胡適的同情,予以援手,最後,據說沈氏的情書實在寫得太好了,讓張兆和點頭下嫁。

 

貳、      小說背景與簡介 (政治一  498330022  鄭宜婷)

一、              故事年代與背景

  作者於西元1930年發表《蕭蕭》這篇小說。此時的中國正處於中西方文化交流時期,因此開始出現了守舊派及改革派。守舊派為過往文化發聲,被新知識份子批評為封建且不知變通。改革派者大多為新知識份子,接受西式教育,或是受西方思潮所影響。但此時大部分的人民仍是固守過往,不願意改變其思想,因此,新知識份子展開了新文化運動,希望能藉此改變中國。本篇故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所誕生的,平靜且為封閉思想的鄉村開始受到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在作者筆下,傳統女性一直是極為重要之角色,尤其是湘西女性。傳統的思想約束了這些擁有善良、勤份等特質的鄉村女子,使她們過著淒涼的人生。這裡所提及的傳統思想包括了童養媳(如本篇文章的女主角蕭蕭)、女性的貞節等等。 

  女主角蕭蕭是生活於封閉思想的鄉村中,但她在夢裡所夢見的都是擁有現代思潮的女學生,這即表示在傳統框架下的蕭蕭,是不得已才有如此的人生,而在她的心中卻早已經悄悄燃起渴望自由的想法。然而蕭蕭雖有自由的想法,但卻沒有勇敢追求自由的行動,或許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傳統女性象徵(尤其是鄉村婦女),因為她們仍未跳脫傳統的思想,所以便只能麻木地去接受宗法社會觀念。

二、               故事大綱

1.         童養媳的文化

  蕭蕭過門當了童養媳,嫁給了一個年僅三歲的丈夫,這時的蕭蕭只有十二歲而已。蕭蕭每天要做的事情變是照顧他的這位小丈夫,陪他玩耍,有時便幫忙家裡做些家事。

2.         女學生故事的出現

  爺爺說了個女學生的故事,故事內容是在恥笑這位喝過洋墨水的女學生,村裡的人聽了爺爺說的故事,紛紛取笑這個故事的女學生,但蕭蕭並非如同村裡的人一般,她反倒在心中留下了小小的心願,此後她便常常夢到這類型的女學生,甚至夢到自己與女學生並行、談笑。

3.         花狗的引誘

  花狗是家中的一名長工,喜樂談笑,在與蕭蕭交談歡樂中,漸漸的也喜歡上蕭蕭。其實也感受得出來,所以時而躲避他,但又不想完全拒絕花狗,就這樣的與花狗有了男女私情,且發生了男女關係。

4.         蕭蕭意外的懷孕

  過了不久蕭蕭懷了花狗的孩子,但沒想到花狗得知這個消息後選擇逃跑,流下了蕭蕭。她的肚子漸漸大起,使用的流產方法通通無效,這個平靜的鄉下家庭頓時變得亂七八糟。他們最後的處置是打算把蕭蕭的發賣掉。

5.         蕭蕭被寬恕

  應轉嫁的蕭蕭仍住在丈夫家,因為一時也沒有相當的人家要蕭蕭。隔年二月,蕭蕭生下了一名男嬰,一家也都歡喜並喜歡這個兒子,也就是因為生了個兒子,蕭蕭也就不嫁到別處了。後來蕭蕭與小丈夫圓了房,也生了個兒子。

 

 

參、      內容賞析 (勞工一  498320052  林婉容)

  在沈從文的小說世界裏,女性是最重要的藝術形象,而其中塑造得最成功的當是湘西女性。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女性,有幾種不同的性情或命運,其中的一種是以原始生命形態存在的自在蒙昧群體,她們勤勞、樸素、善良,具備傳統鄉村女性的一切優點,但由於受童養媳制以及其他社會惡習、舊觀念的迫害,及她們自身主體精神蒙昧的影響,身心自由受到束縛,而不得不接受一份悲慘的人生命運。《蕭蕭》是體現「鄉下人」理性被蒙蔽的典型作品,文中主角蕭蕭除了想到過要私奔外,自始至終都在接受著命運的擺布,無法自主掌握自己的人生。

一、             小說中的對比:

1.      男尊女卑的對比-童養媳文化

  在沈從文的蕭蕭裡,可以看見女性的悲哀,蕭蕭任由著命運的牽引,她曾經想逃走,但最後還是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2.      重男輕女的觀念

  在文中,從童養媳制度和那句「生下的既是兒子,蕭蕭不嫁別處了。」可看出傳統觀念中,重男輕女的現象。

3.      城鄉的對比

  鄉下人單純、善良、純樸,而文中的知識分子(女學生)則是與鄉下人相對的,她們整天忙著梳妝打扮讀洋書,與鄉下人的樸實相比,落差很大,形成了一個對比。而鄉下人以傳統價值觀去衡量都市女學生的行為,農人有著關於她們的種種荒誕不經的傳聞,在他們眼中看來,女學生就是那些「另一世界中的人,裝扮奇奇怪怪,行為更不可思議」,他們對女學生的看法是複雜而有趣的,而對於這群他們不瞭解的人,他們不瞭解的生活,保持著距離與好奇,但蕭蕭卻覺得她們很自由,而她在後期的時候就是想要這種自由。不過文章處處可以看到作者對於農村生活的維護,就連鄉下空氣都可以做為蕭蕭順利長大的原因,可見作者對於鄉村式褒過於貶,就連蕭蕭所犯下的通姦也不加以批判,以其似出於非自願的情形下才違犯,將過錯全歸咎於醉中逃走的花狗。而作者把女學生描寫成生活無規律,終日無所事事,亂花錢,性開放的人,而女學生其實是代表了城市人,因此對女學生的負面描寫,其實也是對城市人的批評。

 

 

二、             女學生的象徵:

  在鄉下人眼中,女學生的存在實在是件天大的笑話。傳統的思想決定了女孩子的一切,沒有自己的聲音、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逆來順受就是最佳的寫照,蕭蕭也是這樣認命的過著生活,日復一日。女學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給小說一個時代的背景,她們暗示著一種對於制度的自覺的反省與反抗的力量。

三、             蕭蕭追求的自由:

  花狗的引誘是文章裡的轉捩點,蕭蕭懷孕之後花狗逃走了,而後蕭蕭也想要跟著逃跑,不過卻被抓到,在這裡蕭蕭有講過一段話,她說:「花狗大,我們到城裏去自由,幫幫人過日子,不好麼?」或許自由這兩個字,蕭蕭可能還不太明白,不過在那時候蕭蕭是真的想逃脫這個環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四、             最後段落寓意:

  最後一大段寫道:最後蕭蕭跟丈夫正式拜堂成親,蕭蕭的兒子已經十歲了,在十二歲的時候接了一門親,對象是大了六歲的新娘,蕭蕭抱著剛出生的孩子,坐在那看著。這就像是之前的自己一樣,又是一個循環。不過從蕭蕭對毛毛說:「明天長大了,我們討個女學生媳婦」,可以知道自身無法逃脫此循環的蕭蕭,希望她的下一代能有更開明的生活環境,至少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寫作手法與作者表達 (勞工一  498320025  張皓翔)

五、             文章寫作手法:

  沈從文的文章並不複雜,敘述也多採取直接描述事實的方式,用事實所表現出的現象來表示想法,而對於人物或自己內心的想法卻著墨甚少。可是從文中的小細節仔細解讀、咀嚼,卻可以捕捉出很多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及價值觀,就例如小說中一段描寫鄉下人眼中的女學生,「她們穿衣服不管天氣冷暖,吃東西不問飢飽,晚上交到子時才睡覺,白天正經事全不做,只知打球讀洋書……」,這只是個單純在蕭蕭眼中的女學生,這只是段看似稀鬆平常的寫實敘述,但仔細思考,作者正式從這樣的鄉下人眼光中去反映出鄉下人的無知、純樸,也反映了傳統禮教束縛及西方開放自由思想的差異,這樣子實質上就給了純樸鄉下人跟摩登城市人一個強烈的對比。

六、             作者表達為何:

  其實不只是蕭蕭這部作品,作者筆下的人物大部分都是鄉下人、農人、軍人,作者透過作品表達對於非主流及鄉下文化的關懷及憐憫,作者讚揚的那種鄉下人的淳樸,是一種雖然較不受禮教所約束,但是卻比城市人還要更通清理、更有人情味的一面,在蕭蕭一文當中,雖然蕭蕭所懷的是外人的孩子,但其實他們與蕭蕭卻仍然有許多感情,她的伯父不忍把她沉潭,並且最後在她生了兒子後也接納了她,甚至與丈夫成婚,讓結局還尚稱圓滿。但在蕭蕭這部作品中,蕭蕭也是作者設定為傳統思想及純樸鄉下人的縮影,由於受童養媳制以及就的觀念的束縛,不得不接受一個悲慘的命運,沈從文為新文學運動的代表作者之一,這篇作品也多少反應了他對傳統的批判、省思。

伍、主要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2%88%E5%BE%9E%E6%96%87

辛金順、江寶釵,《時代新書:中國現代小說選讀》

 

台長: 辛金順老師
人氣(3,3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