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0 19:51:14| 人氣84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0620戲院罷工:西班牙風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說:義大利政府日前才在羅馬贈勳給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但是西班牙戲院卻在周一罷工,批評電影法保護本國電影的新規定,因為西班牙人對西國電影沒興趣。(圖片取材自路透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在外電上看到一則報導,西班牙影迷如果想要在本月十八日去看電影,會意外發現九成以上的戲院全都停業了。

不是西班牙的電影事業全面崩盤了,全西班牙約有4,000家戲院,生意都還不錯,但是其中的3,770戲院卻寧願停業一天,冒著損失一百萬歐元(大約四千四百萬台幣)收入的危機,選擇在星期一歇業一天,目的是要抗議最新的電影配額制度,強迫西班牙的電影院要提高本國電影或者歐洲電影的放映比率,也就是每演四部電影後就得映演一部西班牙或歐洲電影,這項措施等於是西班牙的戲院每天都得映演一部西班牙或歐洲電影。

主導這項政策的西班牙文化部長卡門.卡渥表示:「政府立法的目的是要支持本國的電影工業,這項措施並不是西班牙獨創的,歐洲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作法。」

但是戲院業者並不認同這項作法,不是他們不愛國,而是西班牙戲院聯盟理事長Rafael Alvero就說:「西班牙電影根本不能吸引觀眾上門,演西班牙電影的戲院保証門可羅雀,根本就是演一場賠一場。」因此就選擇在觀影人數最少的星期一全面罷工,從馬德里到安達魯西亞,九成五的戲院都罷工一天,加泰隆尼亞省的戲院也有九成停業一天,加利西亞和巴萊爾群島的戲院罷工家數也多達八成五。

西班牙人不愛看西班牙電影嗎?台灣人不是很迷戀阿莫多瓦的電影嗎?但是除了阿莫多瓦之外,我們還可以唸出幾位西班牙導演的名字?我們每年看過三部以上的西班牙電影嗎?以台北市的票房營收為例, 2005年,亞歷阿曼巴卡執導的《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只賣出了105萬票房,阿莫多瓦的《壞教慾(Bad Education)》則是219萬元;2006年,卡洛斯.索拉(Carlos Saura)執導的《嚮舞(Iberia)》在台北市只賣出了85萬票房,阿莫多瓦的《玩美女人(Volver)》則是創下了還不錯的450萬票房,這些數字明白地告訴我們:受到知識份子喜歡的西班牙名片,在電影市場的吸引力一直屬於小眾,不是強勢的主流商品。

或許你要問:「西班牙戲院罷工的這個消息和台灣人有什麼關係?」一則連中央社都沒有譯介的外電消息,為什麼台灣的報紙或媒體要目光轉向西南歐?

1998年,台灣的公共電視曾經舉辦了一項華山論壇活動,探討台灣電影存亡絕續議題,其中,台灣加入WTO後,台灣新聞局全面取消好萊塢電影配額及映演拷貝限制的措施,導致好萊塢電影長趨直入,壟斷了所有的戲院和映演檔期,導致長期以來經營台灣和香港電影的國片院線全面崩盤,戲院不願意演國片,國片產量也因而銳減,新聞局的作法被認為是迎合美國人,犧牲了台灣電影利益,因而備受批評,與會學者和影人都不約提到南韓影人剃光頭上街頭抗爭的往事,推崇後來南韓堅持的保護政策,不但保住了南韓影視文化的血脈,也帶動起了一波橫掃亞洲的韓流風。

南韓人靠著抗爭打敗了好萊塢,爭取到了外片配額和本國電影上映次數的保障,台灣影人不會激烈抗爭,開完華山論壇,放了無關痛癢的一點砲之後,官員繼續做官,就算後來頒布了「國片院線」政策,要提供連續映演單一國片七日以上的戲院一些補助,也對台灣電影產業發揮不了什麼振衰起蔽的功能,台灣人很健忘,這段九年前的往事,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了。

不過,韓國的電影景氣也有漲跌起伏,中央社記者姜遠珍六月十五日從首爾發出了一封專電指出:據「韓國映畫(電影)振興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今(2007)年前五個月,首爾地區電影觀眾人數,觀看韓國電影的人數為837萬4599人,較去年同期的1279萬8827人,減少了34.6%;外國影片觀眾為1034萬9714人,比去年同期的862萬3838人,增加了20%。調查同時顯示,南韓看電影的人次也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2.6%。

去年前五個月,南韓國產和外國影片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9.7%和40.3%,而今年同期,國產和外國影片,則分別佔百分之44.6%和55.4%。」

這則新聞明白說明了,國家有再完善的保護政策也未必能救得了電影產業,電影產業只有拍出好作品,吸引觀眾走進戲院才是自立自強的唯一方法。韓流再強,如果不能持續拍出精彩作品,觀眾還是會流失的。

但是如果國家完全放任,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市場極小的本土電影卻是可能加速滅亡的,台灣電影人在1998年的大聲疾呼,至少刺激出一點保護措施,但是台灣電影的未來卻還是得靠創作者的,有明星,有好題材,說得出好故事,觀眾會用行動來支持的。

台長: 藍色俄羅斯
人氣(84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人生 |
此分類下一篇:0916柏格曼:典型在夙昔

sulton
是啊,这类事件单纯依靠政策导向只会扼杀电影的正常发展。真的有用的,还是要依靠电影本身的品质。
但我觉得要提升品质,应该从上而下的来做。在国人的地区,好的创作者并不缺乏,缺乏的是慧眼的制片人,和有素质的投资者。
制片人和投资者想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他们缺少创新精神,只想依循目前已经成果的模式去做。所以近年才会有那么多的无间道类型的电影在香港,那么多同志类型的电影在台湾。
这也是为什么好的导演和好的演员都出国拍片去了。
但是现在说这些可能都是无意义的。真正的电影振兴,可能要等新一辈的制片人和投资者上位之后才能看到希望。依靠目前的这帮人,恐怕机会渺茫。
所以我想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等而已了,因为这本来就是金钱说话的年代。
2007-06-21 09:17:03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