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24 11:14:01| 人氣3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筆記1023─魂斷藍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前才盛讚「二手書之戀」是2004年譯法最有創意的電影片名。昨天提到的《魂斷藍橋》則是古典電影中最具功力的譯名。

費雯.麗和勞勃.泰勒主演的《魂斷藍橋》,英文原名是「Waterloo Bridge」,劇情和二十一世紀的「珍珠港」有些雷同,男主角都是驚傳罹難,女主角琵琶別抱時才發覺男主角又回到人間,因而陷入道德與良心困境,最後不是男死就是女亡,否則悲劇無解。這樣的片名按照現在的直譯手法該翻成《滑鐵盧橋》,這座橋是男女主角定情之橋,也是女主角香消玉殞之地,更是男主角不時回顧思念的傷心地,直翻,貼切是貼切,卻毫無意境了。

但是要從滑鐵盧橋想到「藍橋」,就算瞎掰本事的天才也辦不到,一定得要有豐厚的文學素養才行。

這個片名參考了宋朝經典「太平廣記」中記述唐代文人裴航在陝西藍橋遇見仙女雲英的典故,原文是這樣寫的:「唐朝長慶年間,秀才裴航於藍橋驛機緣巧遇雲英,其容姿絕世,航乃重價求得玉杵臼為聘,娶英為妻,最後裴航夫婦俱入玉峰洞中,食丹仙化,成為神仙眷侶。」(見太平廣記˙卷五十˙裴航)。

1920到1960年代,電影是人們的主要休閒娛樂消遣,電影的影響力也在那五十年間到達最高峰,電影與戲劇、音樂、美術、建築和舞蹈的互動關係,透過明星偶像的移情作用,以及銀幕影像的放大效應,成為普羅流行文化的最大催動力量,也因此吸引了各方豪傑來為這個新興產業貢獻心力,明星如此,編導如此,來自歐陸的音樂家更將他們的音樂與歌曲透過電影發行網路和心耳相通的美學感應,逐漸衍生成為世人共同認知的普世美感。

但是,精緻的泊來藝術作品往往還是要靠「本土化」的加工過程,才能適應水土,蔚為氣候。從「滑鐵盧橋」到《魂斷藍橋》,中間代理商的文化翻譯工程,不但具體實踐了古典文學的品味,也展現了那個時期翻譯家的文學實力和美感素養。那是個美麗的年代,那些出口成章,文采扉然的翻譯者早已默默地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裡,沒有人知道那些充滿想像力和靈動氣質的片名出自何人手筆,只能在此立個無名紀念碑,永誌懷念。


台長: 藍色俄羅斯
人氣(3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