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7 19:07:57| 人氣5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電影筆記之八─「紅葉傳奇」與「銀簪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觀賞蕭菊貞「紅葉傳奇」和「銀簪子」,有如緩步健行登小丘,初時忙著瀏覽路旁花草,不知不覺就來到丘頂,赫然驚遇山水好風景,目瞪口呆之餘,隨著撲風涼風翻身下嶺,健步如飛,一身淋漓歡暢。

紅葉少棒隊曾經改寫了台灣的棒球史,改變了台灣人的民族自信心,但是紅葉短短三年就飄零,冒名頂替事件讓國族榮光蛻變為家園之恥,在政治力的介入與隱晦要求下,國寶頓時褪隱山林,從繁華直趨蕭條,大起時的百花競豔,對照大落之後的再無人聞問,那種無可言說的傷痛,直到三十年後才由蕭菊貞再挖了出來。

但是蕭菊貞不想挖歷史瘡疤,也不想在歷史的傷口上灑鹽,她只是因為在台東坐計程車巧遇當年的紅葉隊員才發現她少年的崇拜偶像,不只是消聲匿跡,而是根本就已英年早逝,半數以上的球員不到四十歲都已離開了人間,所以她才起了追根究柢的意念,才有一路追訪紅葉故人的決心,但是她也在台灣中年人曾經有過的共同記憶上,用影像事實告訴大家:我們是何等健忘,何等無情,歷史在偶然的錯誤上寫成絕代風華,英雄卻也在錯誤的夾縫中,被人遺忘。

相對於「紅葉傳奇」的歷史觀照與未來期許,蕭菊貞的「銀簪子」則試圖將家族的髮簪傳承,這種原本私密的人生章節融入眷村的記憶,見証也紀錄了外省老兵立足台灣的生命百態:有人落地生根,子裔繁茂;有人卻只能依附榮家,了卻殘生…歲月滄桑的家園夢斷,是國共內戰史上最獨特的一頁人性摧折史,台灣出生長大的外省第二代,不但沒喝過爸爸喝過的故鄉水,往往連爺爺奶奶長什麼樣子都沒印像,更別提什麼血源情感了,蕭菊貞靠著一根銀簪子串連起父親對奶奶的思念,也點出了父親擔心終究要嫁人的女兒不能傳承這根世襲簪子,在他的意識形態裡有那種深濃得化解不開的男尊女卑的家族香火觀念。

但是最淒厲的故事卻在於影片一格一格地映射滑動,電影中的人物卻一個一個凋零,榮家裡無根無依的老兵最初還能說話,然後就癱在床上,最後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喪禮,就如同導演在剪接室裡做後製時卻接到老家堂哥的電話,告知她;伯伯去世了……紀錄片的真實力量,就在極富戲劇衝突的事實呈現上,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渺小與歲月的無情。落幕的電影只是一個句點,真實的生命還在加速的流逝,或許,這就是散場時現場總是一片唏嗦泣涕聲的原因所在。

驚訝與感傷構成了蕭菊貞紀錄片的特質。紀錄片工作者在選定題材的那一剎那其實就已不再客觀,蕭菊貞致力要拍的就是「好看」的紀錄片,所以才會以個人生活的領悟做動力(不曾活過「少棒不夜城」那種瘋魔歲月的孩子,就不可能對紅葉飄零有心痛的感覺…不是眷村長大的孩子,就很難對榮家老兵的淒涼晚景油生今昔對照的傷逝之情…)所以她的音樂使用,很有煽情撼動效果,所以她的旁白敘描,很有情緒導引功能,她的主觀跳脫了傳統紀錄片的框架,構成了電影的魅力,也無可避免成為批評討論的焦點。

不過,那只屬於課堂學理上的論辯,看過電影,你會去思考她講的故事,你會在擦拭眼淚的過程中沈澱電影所造成的震撼,曾經,有太多的電影,看完就看完了,蕭菊貞的作品沒有太複雜的結構,沒有太深奧的哲理,但是總會讓你停一停,想一想,好電影的功能,無非如此。

台長: 藍色俄羅斯
人氣(5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