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人物
C01 文匯報
2005-05-25
梁天偉 教育不可放任自流
傳媒老行尊梁天偉,接手樹仁學院新聞系並加負責學校公關五個月,做
得愉快。先後任職多份暢銷雜誌老總的他,在新聞線上打拚,八面玲瓏,如今重
執教鞭,又要兼任行政工作。「困難?沒有!」這句話內有深意。今天八所大學各自為經費與發展路向而煩惱,樹仁的私立大學模式,可會就是燈火闌珊處的她?
走在北角半山住宅區內,一條彎彎小路深處,就是香港唯一的私立大專
──樹仁學院。大樓內,沒有幾所大學努力呈現的宏大格局,反而有點像舊時沒有鋪雲石大堂之前的中學。走下令人懷念的螺旋階磚樓梯,推開一道木門,原以為要秘書引見,誰知眼前就坐著梁天偉教授。
內地傳媒機遇多
「今天香港的大學強調兩文三語,以切合今時今日的需要,而樹仁則早
就以普通話授課。今天大學三改四,樹仁創校三十載都堅持四年制。」昨日之邊緣,變成今天之主流,幾十年堅持信念,成為今日之優勢。梁天偉主持的新聞與傳播系,更早覑先鞭,與內地頂尖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人民大學等協辦課程,加強交換學生。說到自己老本行,梁天偉更是滔滔不絕。內地學生來港可以見識先進的新聞學;那香港新聞從業員回內地,可以怎樣改進內地的傳播行業?「不要帶領,而是另找方法去融入已有的運作方式。千萬不能有『教』的心態,否則人家會有好大的反感,你自己又會感到挫折,結果是未做到甚麼,已被趕走了。」香港人的優勢是頭腦靈活。但是,內地人的文化水平較高,港人必須要有一、兩瓣強項,才能與他們競爭。」「現時內地的社會新聞比較自由,也有很多題材可以做。」也許最重要的,是內地新聞從業員受到的尊重,比香港高得多,待遇甚至已迎頭趕上,編輯月薪都有一萬元。
「香港學生有腦,只是不懂得方式與理念。做傳媒的,底層工作要很
Concrete(扎實),不然做到高層就會給員工耍,對你說這也做不到,那也不成,結果弄來弄去錢就花光了。因此,我們規定學生要參與編採《仁聞報》與《E Paper》,以雜誌方式運作,開始時每月寫一篇,然後每周一篇,鍛煉寫稿技巧。」
「我們又安排學生到各大傳媒實習,由上班到落班,跟覑記者出去跑,
由採訪、開會、寫稿、開機印刷……希望他們能夠知道傳媒實際上是怎樣運作。在這方面困難不大,我在這行這麼久了,行內都是互相認識的,安排這些學生實習很容易。」
不用開無數會議
今天正待升格做大學的樹仁,突破的策略也與報館異曲同工。其中新聞
系一支獨秀,成為樹仁的品牌,多年來栽培出大批新聞工作者。梁天偉身任要職,揮灑自如。我們是香港第一間私立大學,迫不得已學費比較貴,自己要負責八
成。」既然如此,為甚麼創校至今仍堅持私立幾十年?
「拿政府津貼的好處是地方較大,設施較好,教員的待遇也較優厚。但
不好的一面,是外行人管行內人,太多條條框框。」
何況樹仁是中文大專,在港英殖民管治年代,不會資助學校去為內地培
訓人才;但服務祖國,正是校監創校宗旨。
「我們的校監胡鴻烈勞心勞力,至今親身參與校務。我們的編制簡單,
我作為系主任也沒有秘書,若有事,勞煩自己就可以了。當有新的理念、新的政策想要推行,我只需直接向校監說,他同意就可以立即進行,不需要開無數個會議。」梁天偉理直氣壯。
這是中央集權,不過是很有效率的中央集權。
這間學院紀律嚴明
我們的科目評核嚴格,不到一定水平就會肥佬,不會拉Curve。
以大學而言,樹仁的紀律嚴明,上下課會打鐘,電梯只供老師享用,尊
師重道是校監的重點,更別說在校園內聽到粗言穢語,見覑卿卿我我了。
積極的,有全校運動日,在新伊館做一天運動。在今天高唱自由解放的大學校園,匪夷所思。對此,梁天偉立場堅決。
「我唸大學那時是一定反對的:『我們是大學生,幹嗎管我?』但現在
的人太鬆散了,已經不是精英教育,不可以放任自流。」
這也是樹仁與其他院校爭一日之長短的唯一方法。
最後問他,怎當上這個職位?他笑笑,「可能是緣份吧。我和校監對於
教育的理念很相近。他問我做不做?我答應了,就那麼簡單。」
後 記
走出校園,才留意到新建的校舍外牆是橙色的,耗資二億元興建的文康
大樓高三十層,從維多利亞港對岸都可看到。
內裡設施,包括學生與教職員宿舍、運動場,建身室,游泳池等,雖然
仍比不上部份中學,但已向全面的大學功能前進。似乎不久的將來,樹仁就會進入我們的視線,與其他專上院校同起同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