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19 17:19:05| 人氣92| 回應0 | 上一篇

免費教育仍有討論空間,忌為競選制造社會分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青局局長蘇朝睴早前公佈,教委會達成共識,支持在短期內優先把免費教育下延至K1及K2。也就是說,在社會討論多時的免費教育應先向上還是向下延的問題,當局是傾向首先向下延的方案。

  對於個人而言,其實一直對免費教育的上下延問題沒有一套既定的立場。完善整個教育制度,是當局未來必須要貫徹落實的工作,這點相信在社會已有共識。免費教育既不能一蹴即就,在循序漸進的情況下,首先將免費教育伸延至幼兒教育,對於部份家長來說,亦是減輕其經濟負擔的其中一個途徑。

  但對於當局的計劃,部份社會人士對此表現強烈,據消息指出,區議員最近亦就此向立法會申請舉行辯論動議,議題為“澳門特區政府應在二零零五年立即推行高中免費教育”。在此之前,區吳兩位議員以及有關團體亦不時用各種途徑表示對於高中推行免費教育的訴求,包括透過議事殿堂質詢及發言,在報章上公開表態,以及即將舉辦的簽名運動等。

  總結多個場合的表態,兩位議員對於要立即推行高中免費教育的觀點是,現時每年有數以千計的中學生未能完成中學學業便離校,尤其在高中階段的學生,而這足以對其以後的人生發展構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政府提出“持續進步,發展有道”的教育政策的前提下,應盡快推行高中免費教育,切實協助草根階曾學生解決經濟上的困難,順利完成高中學業。

  本人亦認同兩位議員所提出的教育對一個學生的前途有重大影響的觀點。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對此必須盡快研究並落實措施,以解決學生中途離校的問題。但據多項調查顯示,學生離校原因與現時的教育制度、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等因素亦具有一定的關係。吳議員曾在去年的的立法會會議中表示,政府現行的“特別津貼制度絕對不足以達到支援草根階層學生普遍接受高中教育的目標。”“大批並不特別適應偏重讀寫與運算能力的教育制度,學業成績不算理想,家境清貧又缺乏社會人士關係的清貧子弟,在中三畢業後,取不到高中學額,根本就不能向政府申領特別津貼,成為被遺棄的一群。”以上述觀點理解,學生中途離校的原因並非只推行免費教育就能順利解決,還涉及到整個教育度的改革。

  據政府公佈的統計,零三/零四學年在義務教教育階段有一千五百零七名離校生,當中輟學人數為五百九十八人,佔義務教育總學生人數七萬一千一百七十八人的百分之零點八四,輟學生較上一學年度增加了六十三人, 當中主因有近三成是成績差,兩成六無興趣讀書。離校原因按人數多寡排序為「到外地讀書」、「工作」、「對讀書沒興趣」和「成績差」。本學年因為「工作」離校的人數,是最近七年來最多的一年。就業的離校學生當中約有三分一到「賭場」工作。從調查報告的結果亦可以看出,學生在中途離校的原因中,經濟困難並非主要的原因。

  但就近期而言,兩位議員在多個場合一直強調高中教育中學生因面臨巨額的經費支出,因而被迫放棄學業,投身就業市場,並將學生投身博彩業的事實在沒有得到具體數據支持的情況下歸納到上述觀點之中。當然,我們不能排除的確有一部分學生是由於經濟原因而選擇離校,但所指的經濟原因,並不單單是指家庭的經濟條件不能再繼續支付其學習上的需要,還包括一種是家庭經濟條件有一定困難,雖仍能負擔學習費用,但衡量過社會經濟環境與繼續升學後所面對的經濟發展後選擇放棄學業者。後者其實亦會出現在一些經濟能力較好的家庭,這其實並非完全是被動的情況下而作出的決擇,而是社會環境所造成的一種形勢。

  而在實際情況中在離校的個案中,有多少屬於經濟困難,而上述兩種情況所佔的比例又是多少?其實到現在仍未有一個確實的數字。即使兩位議員的多次表態,其實亦刻意迴避了有關的問題。既然在大家都還不清楚的情況下,何不就此問題展開廣泛諮詢,並作出深入研究,以制定一個全面並具體可行的方案?

  作為民選代表,議員在議會上積極表達不同的聲音,這對市民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而對於是次的議題,亦確實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與公眾利益有莫大關連。本人十分欣賞他們在這方面能帶出一個引起社會討論的話題。免費教育向上伸延,長遠來說對學生的繼續升學以及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有利,這是必然的,而在政府財政充裕的情況下,增撥資源投放在教育方面,亦是應該得到肯定的。但在沒有得到充分討論的前提下,一直強調要立即推行,卻不見得對社會有利。
 
  既然推行高中免費教育仍有待深入研究,但解決目前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問題又具有急切性,那麼在短時間內,增加對學費的資助亦是具實效的途徑之一,當局實應盡快落實,助有志升學的經濟困難學生完成高中課程。兩位議員在這一問題上卻將視線轉移到當局以詭辯拒絕推行免費教育,為自己的吶喊制造輿論基礎。選舉在即,各團體爭相打嚮名號,議題的爭奪更趨白熱化,但作為民選代表,不能只靠喊口號式的政治動作,嘩眾取寵的手段制造社會分化的局面,以爭取票源。多做實事,從理性的角度思考,為市民爭取實際權益,才真正是市民之福。



2005/3/19

2005/3/26 訊報

台長: 凱旋
人氣(9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