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28 13:32:52| 人氣1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血染緬甸 全球關注(十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際特赦組織發動抗議(2007/09/27)
緬甸軍政府血腥鎮壓示威的行徑受到全球矚目,國際特赦組織成員二十六日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發動抗議,呼籲世人重視這起持續進行中的血腥鎮壓。

國際特赦組織同時要求緬甸軍政府停止以武力鎮壓和平抗爭的僧侶,並希望聯合國能派遣代表團前往緬甸,阻止可能爆發的暴力衝突。圖為國際特赦組織成員於阿姆斯特丹高舉白布條抗議,並擺出玩具坦克車諷刺緬甸政府的蠻橫。
(歐新社)
﹉﹉﹉﹉﹉﹉﹉﹉﹉﹉﹉﹉﹉﹉﹉﹉﹉﹉﹉﹉﹉﹉﹉﹉﹉﹉﹉﹉﹉﹉﹉﹉﹉﹉
↑民主怒火(2007/09/27)

緬甸血腥鎮暴引發國際聲援,將近四十位的旅泰緬甸學生與泰國民主運動人士二十七日前往緬甸大使館前激烈抗議,要求緬甸軍政府最高領導人丹瑞(Than Shwe)立即停止暴力鎮壓。圖為一名示威者焚毀丹瑞相片後,激動怒吼宣洩心中不滿。(法新社)
﹉﹉﹉﹉﹉﹉﹉﹉﹉﹉﹉﹉﹉﹉﹉﹉﹉﹉﹉﹉﹉﹉﹉﹉﹉﹉﹉﹉﹉﹉﹉﹉﹉﹉
↑廿八日公布的電視畫面顯示,東京APF圖片新聞社攝影記者長井健司是遭緬甸軍人刻意殺害。

■日記者長井健司 遭近距離槍殺(2007/09/29)

廿八日公布的電視畫面顯示,東京APF圖片新聞社攝影記者長井健司是遭緬甸軍人刻意殺害。

錄影畫面顯示,軍人廿七日在仰光街頭推倒長井後,在近距離開槍將他殺害。

日本富士電視台廿八日播出緬甸部隊廿七日在仰光市區向示威群眾衝鋒的畫面,其中一名頭戴鋼盔的士兵似乎將長井健司推倒在地,長井健司仰面倒地後,右手抓著小型攝影機,接著傳來一聲巨響,一名在他身前的士兵手持步槍對準他,這名士兵接著繼續向前衝,追逐其他示威者。

富士電視台表示,這段畫面顯示,長井健司是遭刻意殺害,並非死於流彈。一名前日本警方快速打擊部隊的成員說:「以這名士兵步槍的角度研判,他可能是先推長井健司,然後對他開槍。」富士電視台並未透露如何取得這段畫面。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表示,一旦確定長井健司的死因,日本政府可能暫時中止對緬甸的人道援助。他說:「我們將要求緬甸當局查明長井健司的真正死因,目前仍未決定凍結援助。」共同社引述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談話指出,他已經要求中共向緬甸軍事執政團施壓。

五十歲的長井健司有多年的危險地區採訪經驗,工作地點包括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北韓,座右銘是「總得有人前往別人不願去的地方」,已經多年不曾返回四國島愛媛縣老家探視父母,廿五日自曼谷前往仰光採訪,不料成為第一位在緬甸軍警鎮壓下罹難的外籍人士。



↑一名穿著軍裝的自殺炸彈客二十九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軍用巴士引爆炸藥,造成約三十人喪生,三十人受傷,現場血肉模糊,巴士殘骸四散。這是神學士叛軍所發動最嚴重的攻擊之一。(歐新社)

■僧侶遭軟禁/ 緬甸示威者︰我們沒望了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2007/09/30)

■反對組織 宣稱已兩百死

經過四天的血腥鎮壓後,緬甸軍政府已經控制住全國多數地區的民主抗議行動;多數僧侶不是被逮捕,就是被軟禁在寺院中,而各大城市在軍警三步一哨、五步一崗的嚴密監控下,已經不見大批抗議人潮。相較於前幾天的樂觀氣氛,抗議者已出現悲觀想法,擔心這次的民主契機又將化為泡影。

針對本週鎮壓所造成的傷亡人數,緬甸國營媒體宣稱,「僅有十人死亡」,但多數國家領袖,包括英國首相布朗在內,都質疑官方說法的正確性。總部設在美國的「支援緬甸運動」組織則宣稱,死亡人數可能高達兩百人。





↑緬甸民主抗爭二十九日引起各國呼應聲援。圖為日本緬甸僑民於東京的緬甸大使館外,手持遭射殺的日本記者長井健司照片,抗議軍政府暴行。

■UN特使 見不到翁山蘇姬

美國在對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施以經濟制裁後,國務院二十八日又發布聲明,表示已針對軍政府三十多名成員及其家人禁發簽證,並警告其他持續發動攻擊無辜平民與侵害人權者,也可能列入禁發簽證之列。 儘管許多國家譴責血腥鎮壓行動,美、英、歐盟等都呼籲或已採取制裁措施,但實際影響有限。

被寄予厚望的聯合國特使甘巴里,也在軍政府刻意安排下,二十九日一抵達仰光後,隨即轉往新都奈比多,沒有機會和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會晤。歐美國家認為,甘巴里此行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見到翁山蘇姬,多國並主張甘巴里若未能另行會晤翁山,便應取消與緬甸總理丹瑞的會面。

仰光及曼德勒兩城現已滿是軍警,幾乎每個街口、每家店外都有軍警,任何抗議民眾只要一聚集,馬上就會遭到逮捕或驅趕。僧侶現在不是被逮捕就是被大批軍警封鎖在寺院內。為嚇阻民眾上街,甚至有傳聞指出,軍政府打算將死者照片公開,以收殺雞儆猴之效。

■示威者 悲觀嘆氣

為阻止鎮壓消息外洩,緬甸已封鎖對外網路通訊,電話時通時不通,外國記者的採訪也受嚴格限制。

一位女性示威者在受訪時不禁感嘆,「我想我們已經沒有贏的希望了」,「僧侶是讓我們有勇氣站出來的人」,但現在他們也遭管控。
↑釋放翁山蘇姬(2007/09/30)

人權組織二十九日於香港中國駐港辦事處前示威抗議,呼籲中國政府說服緬甸軍政府停止武力鎮壓的暴力行為,並要求緬甸軍政府釋放緬甸民主運動精神領袖翁山蘇姬。(美聯社)
↑位於挪威奧斯陸的「緬甸民主之音」廣播電視台提供的照片中,一名緬甸僧人慘遭殺害後,屍體漂浮在仰光的一條溪流中。(2007/10/02)

■緬甸叛逃情報官:已處決數千人
英國每日郵報一日引述一名前緬甸軍事情報官員的說法指出,緬甸軍警近日總計殺害數千名示威者,並在處決數百名僧侶後棄屍叢林之中。一名曾在示威期間造訪緬甸的瑞典外交官則表示,他認為示威行動已經失敗。

這名四十二歲的叛逃官員拉溫,原為仰光北區的軍事情報首長,他說:「實際遇害的人數遠高於外界所知,可能多達數千人。」拉溫表示,他奉命突擊兩所寺院,把數百僧侶用卡車運走,屠殺後棄屍叢林深處,他因不願這麼做而決定叛逃。

拉溫帶著十來歲的兒子逃離仰光,把妻子和另兩個兒子留在家裡。他表示不怕妻小會遭報復,因為他的兄長是個握有大權的將官,會保護他的家人。

緬甸與泰國邊界的流亡者指出,大約二萬名緬甸部隊九月卅日進駐全緬第一大城仰光,阻止僧侶與平民繼續示威之際,數以百計的僧侶亦「憑空消失」。他們指出,除處決部分僧侶外,軍警另在惡名昭彰的永盛監獄和改為牢房的大學校舍裡,約囚禁了二千名僧侶。

部分人士指出,許多僧侶在仰光市郊的一處運動場慘遭痛毆,嘶喊求救,部分試圖喬裝平民逃離未果的僧侶則被關押在血跡斑斑的寺內。

仰光與第二大城瓦城的市區卅日顯得非常冷清。曾在民眾示威期間造訪緬甸的瑞典外交官阿格李德女士認為,示威已經失敗,緬甸人民可能得忍受長達數十年的鎮壓。

她說:「軍政府已經獲勝,一個新世代受到強力鎮壓,與民主無緣。示威者包括並未參與一九八八年示威的年輕人、僧侶與平民。軍政府鎮壓成功,很可能繼續以恐怖統治享有廿年的平靜。」她表示從仰光某國大使館獲知,卅日永盛監獄有四十名僧侶被活打死,屍體已經火化。

她又說,軍政府在仰光市區部署重兵。她說:「仰光街頭可見許多士兵。任何人都知道,民眾再也無法集結示威。緬甸人民非常害怕;一般的看法是,反抗已經結束。」

↑人權團體:緬甸示威抗議逾千人失蹤(2007/10/01)

(法新社曼谷一日電)
緬甸示威抗議活動遭到鎮壓,許多僧院經過掃蕩而空無一人,各界越來越擔心遭逮捕者被關入緬甸陰森監獄,人權團體指稱,失蹤人數超過一千人。
軍方統治的緬甸正籠罩在恐懼氛圍下,軍隊在大街小巷巡邏、新聞遭封鎖,網路連線被切斷,而觀察家正竭力評估到底有多少人被捕。

安全部隊晚間展開突襲,搜捕更多僧侶與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成員,該聯盟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本人,過去十八年來大多數時間均遭軟禁。

各國外交官相信,軍政府上週針對近二十年來最大規模民主示威抗議活動展開血腥鎮壓,最高峰時最少有數百名僧侶與政治運動人士遭帶走。

總部設在泰國的「政治犯援助協會」,多年來一直密切關注緬甸四十三座監獄內的政治犯,它估計上週遭關入監獄人數高達一千五百人。

該協會共同秘書波基說:「至少八十五名抗議活動領袖、超過一千名僧侶,以及三百至四百名學生與活躍人士遭到逮捕。」他並稱這些被捕下獄人士面臨相當惡劣的監獄環境。

該協會發布聲明說,在這場「番紅花革命」中站上最前線的佛教僧侶,遭到士兵強行脫衣,「殘酷毆打、踹踢與羞辱」。

位於香港的「亞洲人權委員會」說:「上週估計最少有七百名僧侶與五百名平民遭逮捕,押往不明地點。」

在仰光的各國外交官試圖評估上週當局血腥鎮壓的程度,以及目前持續進行的逮捕狀況。許多觀察家相信,死亡人數遠比目前已知的十三人高出很多。

一名西方國家外交官說:「我們每晚都聽到有突擊的消息,但到了早上卻難以證實。跳出來表達意見的僧侶越來越少。他們到底做了什麼事,這麼快就讓僧侶的聲音消失,這是必須找出答案的很嚴重問題。」

↑殺人兇手!?(2007/10/02)
緬甸近日爆發近二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民主運動,卻遭致緬甸軍政府以暴力手段鎮壓,此舉震撼國際,引發各界譴責。圖為一名示威者二日前往緬甸駐孟加拉大使館前,高舉緬甸軍政府領導人的海報,直指他們為殺人兇手。
↑願你安息(2007/10/02)
日本APF通訊社社長Toru Yamaji二日親赴緬甸仰光,為先前不幸死於緬甸軍政府血腥鎮壓的記者長井健司悼念。Toru Yamaji來到長井健司中彈身亡的現場,擺上兩盆鮮花,雙手合十默默禱告,場面哀戚。而日本副外長稍早也抵達緬甸,調查此一命案。(法新社)

台長: 輝哥
人氣(1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