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15 17:44:46|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台灣新好男人所面臨的尷尬處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九○年代的知名廣告Mitsubishi的Lancer房車推出了「新好男人」的口號時,即反應了當下台灣社會的男女關係及角色變化。經過10多年之後,台灣男人對於生活的壓力只有與日俱增,並沒有隨著女性自覺的開發而隨之減輕,Cheers雜誌第61期 82頁的「我愛工作更愛妳」的報導,正好為這樣尷尬的處境做了一些有意思的註解。

的確不少男性在面臨這樣的社會轉變時,都會有種「美好時代已經結束」的感慨,從小來自父執輩的男性角色學習經驗早已經在現今社會認定為是最不受歡迎的「沙文主義」,但卻沒有人能告訴他們究竟應該在現在社會中如何自處,同儕間的交流話題並不會將「如何做到新好男人」當成是討論的主題,多數的男性仍然是以談論車子、馬子、及熱門新聞議題及工作內容為主,不要說男性無法從同性間的交流獲得成長的機會或資訊,從女性方面獲得的協助和鼓勵也並不足夠,「新好男人」的口碑僅只於想像當中,現實社會中並沒有得到實質的誘因來促使男人努力做好「新好男人」的角色。

譬如說,職場上對於有家室小孩的男人並沒有給予一定的優待,因為傳統上老闆都是假定小孩子應該由老婆會帶好,所以不需要給職場男性什麼方便或福利的地方。再者,若是一個很愛家、愛老婆和愛小孩的男性,在職場和同儕間所得到的評價多半是認為沒什麼長進和前途的,只有拋妻棄子,全力在職場上衝刺的男性,才有機會得到升遷和成功的機會。

但相對來說,雖然女性的意識抬頭,在職場上的待遇和發展機會已漸漸和男性平起平坐,但在擇偶條件上,看不見的「婚姻斜坡」仍然存在。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楊靜利與學生李大正、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系教授陳寬政做的研究中,從1990、1993與2000年的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結果,發現雖然在年齡與教育程度上,台灣人的結婚形態都有從傳統「男高女低」的模式朝向「男女平等」,甚至「女高男低」發展的傾向,但是一比較「收入」變項,又回到「男高女低」的僵固狀態。傳統上男性要負擔主要家計的責任仍然沒有消失,不論從女性或男性的認知上都這麼認為,因此在男女職場發展機會相等的前題下,男性為了獲得更多的薪水收入,就必須比女性投入更多的心力在工作上,否則不但在職場上無法與女性競爭,更會在女性擇偶的過程中被淘汰掉。

雖然聽到許多女性在談論她們的理想對象時,常常會說只要他愛我,一切都不是問題,就算男生賺得比自己少也無所謂。但在研究中的結果也呈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教育程度愈高的女性,儘管視野或生活經驗比許多同年紀的男性要來的開闊許多,但一遇到擇偶的時候,免不了還是希望想找比自己年紀大一點、收入多一點、職位高一點的男性「強者」作為伴侶,相對男性也會因為女性能力太過優秀,有些自信心不高的男性就自動放棄,也因此使得高學歷的未婚女性因為自覺及追求自我夢想實現,透過教育或工作把自己的視野、品味推向另一個的制高點時,但是也卻進入一個逐漸縮小的婚姻市場困境。

但面臨這樣困境時,這些未婚女性若不是有幸碰到理想的男性強者而得以步入婚姻關係中,要不然就是主動或被動地決定選擇繼續單身下去,更有人認為步入婚姻的生活品質並不會比單身生活來得更好而直接就選擇放棄婚姻這條路。可是傳統上男性還是被期待著應該要成家立業,男人到了某個年紀,如果不找個對象來結婚好像就是怪胎一樣,若不是被人懷疑是同性戀,不然就會被人認為是能力不夠所以娶不到老婆。因此男性除了要在職場上努力打拼向上之外,還是得要在求偶的過程中付出心力。

但多半的男性在單身時為求達成結婚目的,會願意對女朋友付出多一點心力,一旦達到目的之後,就會把精神心力移轉到工作上,以免在職場上遭到淘汰,如此才能扛起對家庭經濟的責任,而不會再花心思在維繫夫妻感情上,因為男性會認為老婆已經娶到手了,不需要再花精神去照顧了。所以很容易聽到一些已婚的女性朋友抱怨,自己的老公好像婚前婚後是兩個樣子,婚前的男人是把全付心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婚後好像就把自己棄之如敝屣般,那些濃情蜜意、甜言蜜語馬上隨風飄逝,這其實跟男女對婚姻關係的認知不同大有關連。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楊文山在文章中也指出,現代男女性對婚姻關係的認知大不相同,台灣女性對於婚姻關係的期望已經發展到「獨立式婚姻」(Independent marriage),即使處在婚姻中,仍希望尋求各自的自我實現,這樣才不會造成女性婚前婚後的生活品質差異,不會為了家庭而需要犧牲工作的發展及表現機會,自己才不會覺得走入婚姻是在委曲自己。但多數的男性還是停留在「制度化婚姻」(Institutional Marriage),結婚以生兒育女為目的,家事分工清楚,男性從辦公室下班回家就是想要充份得到休息和解放,因為“工作已經很累了,我不想再花太多心思經營感情。”這樣的認知差異,也就造就了台灣單身比例持續攀高,外籍新娘佔新婚夫婦的比例超過25%、新生兒出生率下降等等社會形態失衡的現象。

雖然過去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和職場環境是不利於女性的自我成長,但這十幾年的改變下來,雖不敢說已經做到像北歐社會那般的兩權平等,至少女性自我選擇的權力大大增加。但相對而言,這樣的改變也在男性的身上產生若干的影響及壓力,尤其是對於那些期許自己扮演好「新好男人」角色的男性。Cheers的文章指出,願意在兩性平等上奉獻自己的心力;與另一半共同自我成長的男性,反而比那些沒有自覺的男性沙文主義者遭遇到更多的壓力和挫折。堅信傳統父權至上的男性,會透過外籍新娘的管道完成組成家庭和傳宗接代的目的,他們不一定會感受到這股社會進步的壓力而改變他們的生活型態及想法。會被影響到的反而是那些有心要做好的男性,希望能和女性共同成長、分擔家務,肩負起養兒育女責任的「新好男人」們,而這個社會和女性,並沒有太多人對這群男性伸出援手或給予實質的鼓勵肯定,不但職場上並未因此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婚姻或兩性關係上也沒有得到某些兩性關係的優勢和肯定,反而還會因為這樣使他們在男女性別兩端都不討好,進退失據。

文章最後給的建議是希望男性女性多多針對婚姻關係當中的權利義務分配進行協調,兩人的互動關係要讓自己在家裡以內和以外分清楚,如果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關係是女性主導,即便男性在外面的成就再大,回到家裡就是要轉換角色和心態,接受另一半的主導,反之亦然。不過根據我個人所聽到兩性的說法綜合之下,除了上述的協調工作要做之外,更期盼女性在新好男人的養成過程中要多付出一點心力,而不是只想撿現成的或者一廂情願地認為普通男人會自動地變成「新好男人」。

現代女性會願意用心投入在對自我成長有益的事務上,但卻吝於對協助另一半的自我成長付出心力。因此對於那些有心要做「新好男人」的男性不但無法從職場或同儕處獲的協助或情感依靠,最大的失落將會是來自於另外一半的冷漠以對。現代女性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新好男人」,也羨慕別人家的「新好男人」,更感嘆「新好男人」若不是別人家的老公,就是同性戀,卻甚少聽到現代女性對於「新好男人」的養成努力過什麼,大家都覺得要把普通男人教到會實在太浪費生命和時間,寧願去搶別人現成的「新好男人」還比較輕鬆,不然就寧願獨善其身就好,懶得為這些臭男人花心思改造他們。殊不知男性天生就比女性在自我成長上居於劣勢,男人只會用肌肉解決問題,不像女性會用大腦,所以碰到自我成長這檔子事,完全就是女性才能來啟發男性,所以若是女性選擇置身事外,那麼男性的進步速度將會是十分緩慢,社會上男女對婚姻認知的失衡將會持續嚴重,並沒有太多的機會讓雙方能走到同一條路上。所以既然有一些男性願意來學習如何做個「新好男人」,各位親愛且聰明的女性何苦這麼吝嗇呢,給這些努力學習的男性一點小小的鼓勵吧!不要讓他們獨自承受比普通男性更大的壓力,這樣只會讓僅有的一點點自覺和動力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那麼「新好男人」就真的會跟恐龍一樣,從台灣社會真正絕跡。

台長: 獅子男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