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吐司男之吻》致敬】-遲到的起立鼓掌
習慣隨手亂寫些東西,聽了好歌、看了好戲、有些想法就隨手寫下來,當成自己心情的紀錄,第一篇「向吐司男之吻致敬-台灣偶像劇經典」就是那時信手寫下,放在手邊很久,並沒特別想發表或幹嘛,只是自己心情的紀錄,可最後還是PO上了CIA BBS站上的台灣戲劇討論版,原因是2002金鐘獎入圍名單。
這樣一部好戲,竟然只有一項男主角李威的入圍,看了入圍名單後覺得忿忿不平,義憤填膺地覺得《吐司男之吻》並沒有被認真對待,難道只因為他是一部很受歡迎很有票房的偶像劇就沒有深度?只因為戲裡沒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教忠教孝的情節?只因戲裡有一半人開口閉口媽的媽的教壞小孩子?這就是一部譁眾取寵、沒有意義、沒有營養的戲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我從這裡發現太多值得被討論和學習的地方,所以在PO完第一篇-「向吐司男之吻致敬台灣偶像劇經典」後,還想了一些主題,想從不同角度來增加討論的深度,於是漸漸發展成了一個系列。
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發現:看《吐司男之吻》實在是非常愉悅的經驗(不管是第幾次),但寫系列就沒那麼愉悅,嚴格說,甚至有點痛苦。因為從剛開始只是整理一點點小小發現和心得,但在開始深究每個主題、推想一些細節、反覆觀看一些片段時,卻越挖越多,意外發現許許多多的細節都值得拿出來好好談一談、大書特書。於是從剛開始兩三個主題一直擴張擴張,陷入了無窮迴圈,最後限於自己時間和能力的不足,還是捨棄了一些無法完整表達的部分,完成了這一系列的文。不過其中最遺憾的是關於配樂,因為發現導演似乎在配樂時讓每段愛情都有一段特別的主題曲(theme song),或一些特殊的片段有特別畫面與歌曲的巧妙搭配,以及同樣一段音樂對比不同的劇情,而有不同的意境表達等等巧妙的安排,但限於原始版本的配樂已不可考,在無法完整確定的情況下,還是捨棄了這個主題。
另外,在呈現這個系列的過程也挺曲折:當寫完第四篇~【為《吐司男之吻》哀悼】 - 談談他的播出版本~後,為抗議電視台對這個作品的不尊重,於是停止了這個系列(某部分也是因為自己想偷懶和脫離無窮迴圈的緣故…真奸詐),後來因為太愛台灣電影,還是補了第五篇~《吐司男之吻》與「台灣新電影運動」。而後來又開始想完成這個系列是因為某一天看到蔡康永先生主持的《真情指數》訪問小野。這位作家也是《吐司男之吻》的監製、也是當時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提到:他很失望地離開台視、很失望說著「觀眾都是求新健忘的,幾年後不會有觀眾記得《流氓教授》、記得《吐司男之吻》,而《吐司男之吻》的意義只在於這是一部十足原創而非改編日本漫畫的偶像劇」。聽到這番話又開始心有不服、很大的不服,於是又打破自己的信誓旦旦,又開始動鍵盤完成這整個系列,只是想告訴曾經為這部戲努力過以及喜歡這部戲的人們~《吐司男之吻》不是只有一時的風潮!
另外,在這過程中很感動的是—一位熱心人士所轉達導演看完部分系列的心得~「再苦也值得!」。想想比起導演、編劇、整個劇組、演員們對這部戲的認真付出,一點點小小感想的回饋真的不算什麼。但人與人之間真的就這麼奇妙,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受了一些感動和啟發,不知不覺也回饋了一點,這樣的交流很隱形卻很有力。
最後,終於完成了這整個系列包含這篇後記,總共十篇~十全十美。
最後,還是想說:「如果這不是經典,還有什麼會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