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5-20 00:16:07| 人氣8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媽媽的說話練習:百萬按讚肯定!說對一句話,祝福孩子一生(附贈親子減壓溝通練習手冊)/尹智映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內容介紹]★    Instagram17萬粉絲追蹤,百萬按讚肯定,出版兩週狂銷兩萬本!

  ★    韓國最受歡迎國小老師,十七年教職經驗分享,最有用的親子減壓溝通心法

  ★    用三種尊重語言、五個說話練習,養出正面思考的孩子

  ★    宋怡慧、林怡辰、村子裡的凱莉哥 溫暖推薦

 

  父母說出的話語只有一瞬間,卻會烙印在孩子心裡一輩子

  無數媽媽的最佳選擇,「不倒翁老師」給媽媽的親子說話處方!

 

  對子女無私的愛,做父母的都能體會,但養育孩子的現實生活卻總是波濤洶湧。看到孩子哭鬧耍賴、常規脫序、手足吵架、逃避功課作業、不負責任……心中的怒火總是一秒引爆,脫口而出各種責備或負面的話語,看到孩子受傷的眼神卻又懊悔萬分。這幾乎是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寫照。

 

  作者尹智映是擁有十七年資歷的小學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透過這些與孩子相處的經驗,找出如何用正面的話語培養孩子的自尊感,並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在支持與溫暖中健康成長。書中分為理論篇與實戰篇,讓讀者透過淺白的文字,生動寫實的日常情境,了解話語對孩子的影響力,找出最適合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書後並附有練習手冊,陪伴孩子做功課的同時,也為親子關係做點功課吧!透過練習,你也能用溫暖的話語把心中的愛充分表達給孩子!

 

名人推薦

 

  ▏作者貼心的一一列舉對話示範,讓我們傳遞認同與肯定的信念,直達孩子內心深處,讓他們感受到媽媽的語言能量都是善意與溫暖的。──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宋怡慧

 

  ▏當家長真的是一種修行,當我們把心態和觀點移轉,將目光放在未來,不只在當前孩子的問題、對外來的擔憂,正面積極,孩子自然也能切身感受到身教的力量,耳濡目染這樣的思考系統和處事態度。讓自己從想法、觀點到對話逐一改變,塑造行為、習慣、性格,改變我們和孩子的人生。就從這本對話開始吧!──閱讀推廣人、國小教師 林怡辰

 

  ▏尋找彼此都能滿足的切入點,不管是在語言溝通或是行為溝通上,都能讓親子關係或是夫妻關係更加親密,把話說好就能打開與人的連結,可以把生活過得更輕鬆。一起好好說話,讓關係建立在信任之上。──小小PETIT創辦人、作家 村子裡的凱莉哥

 

[作者介紹]

尹智映(不倒翁老師)

 

  育有一子一女,並擁有十七年資歷的國小老師,人稱「不倒翁老師」。在教學生涯及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充分體悟到比起父母和老師一百句「正確的話」,還不如一句「好話」更有助於孩子成長。從經驗中意識到自己無意識的把消極、冷嘲熱諷的話說給孩子聽,於是認真思考如何更親切、更溫柔的表達心意。在回顧和改善自己說話習慣的過程中,把心得分享在Instagram上,一個月內吸引了超過十萬人追蹤,引起很大的共鳴和迴響。

 

  希望能幫助讀者培育更多內心堅強的孩子,以「不倒翁老師」的筆名在Instagram、個人部落格、YouTube上連載教育內容,積極與媽媽們溝通。著作有二〇二〇年被選定為世宗圖書的《小學自尊感課程》和為教師準備的班級管理指南書《小學自律的力量》。

 

  Instagram(韓):jiiyoung82

  Instagram(中):jiiyoung_taiwan

  部落格:blog.naver.com/jiiyoung82

  e-mail:jiiyoung82@naver.com

  YouTube:不倒翁老師的小學生家長課程

 

 

[目錄]

序:那些因對話而受傷的孩子們

推薦序:善意說話的力量  宋怡慧

推薦序:從對話開始改變自己、改變孩子  林怡辰

推薦序:透過對話把門打開,也把孩子的心門打開  村子裡的凱莉哥

 

Part1 理論篇:讓孩子展開笑容的三種尊重語言

第一步,引導情感交流,認同的話語

1-1  哪裡會燙?這一點都不燙。(否定)

很燙是吧?我來幫你弄涼一點。(認同感受)    

1-2  這麼晚了不准吃!(禁止)

很想吃是吧?明天早上再吃好不好?(認同需求)

1-3  不准哭!(壓迫)

想哭就哭,沒關係。(認同情感)

1-4  不可以頂嘴!(駁斥)

我知道你很好奇。(認同想法)

 

第二步,讓人敞開心扉,肯定的話語

2-1  為什麼變來變去?(判斷)

你改變想法了?(正面的理解)

2-2  你這樣以後數學會考零分!(威脅)

多做練習就會變得比較容易喔。(安慰)

2-3  又亂丟襪子了!(追究)

因為還沒養成習慣所以才會這樣吧。(正面的解釋)

2-4  你每次都這樣!(擴大)

下次可以換個方式做。(叮嚀)

2-5  給我擦掉重寫!(指責)

作業都寫完了,真棒!(鼓勵)

 

第三步,真摯的傳達愛,溫情的話語

3-1  快說「對不起」!(指示)

知道自己錯了的話就告訴媽媽。(建議)

3-2  不要惹爸爸生氣!(禁止)

這種時候先等一下。(要求)

3-3  吃完了就收拾乾淨!(命令)

可以把碗盤拿到水槽嗎?(請託)

3-4  這樣你會開心?(審問)

你有什麼感覺呢?(詢問)

3-5  你現在要我怎麼辦?我也沒有辦法啊!(煩躁)

有些事媽媽可能也解決不了。(說明)

 

Part2實戰篇:改變孩子習慣的五種說話練習

第一步,日常生活練習

1-1「快點換衣服!」    

不要用催促的方式,趕孩子上學

1-2「你為什麼這麼慢?」

對動作較慢的孩子,不要用追究的方式質問

1-3「快吃!不要掉出來了!」

對吃飯比較慢的孩子,不要用警告的方式說話

1-4「別再吵了!不准再告狀了!」

不要用壓迫的方式對經常起爭執的孩子說話

1-5「你去住公園好了!」

不要對不聽話的孩子說有口無心的話

1-6「還不快點睡!」

不要用威嚇的方式對不上床睡覺的孩子說話

 

第二步,品德教育練習

2-1「你為什麼這麼自私?」

不要用謾罵的方式對不讓步的孩子說話

2-2「你要主動打招呼啊!」

不要用指責的方式對害羞不敢打招呼的孩子說話

2-3「你自己說,這到底是第幾次了?」

避免用指責,對容易弄丟東西的孩子說話

2-4「不要給別人惹麻煩!」

避免給孩子模糊的指示

2-5「快點下來,後面還有人在等!」

不要用命令的方式,對還沒有順序觀念的孩子說話

2-6「快點道歉,快和好!」

不要用命令的口氣逼迫孩子道歉

 

第三步,學習習慣練習

3-1「你是為了媽媽念書的嗎?」    

不要對作業多的孩子說這種讓他有罪惡感的話

3-2「只有你累嗎?」

不要對念書很累的孩子,說這種有比較意味的話

3-3「為什麼不遵守約定?」

不要對想玩的孩子說這種責難的話

3-4「就算不喜歡也要忍耐六個月」

不要對不想去補習班的孩子說這種強迫的話

 

第四步,人際關係練習

4-1「你也不要和她玩!」    

不要對與朋友吵架的孩子說情緒化的話

4-2「你這樣會被排擠的!」

不要對孩子說這種威脅的話

4-3「那孩子是誰?」

不要介入孩子與朋友的相處問題中

4-4「都是媽媽的錯!」

不要對孩子說這種自責的話

4-5「他搞什麼啊?」

未受邀參加生日派對,也不要說孩子朋友的壞話

 

第五步,想法溝通練習

5-1「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媽媽說話?」

當孩子無意間傷害媽媽時,也不要用尖銳的話回應

5-2「你聽不懂人家話裡的意思嗎?」

不要對不會看人臉色的孩子說讓人羞愧的話

5-3「不准那樣講!」

不要一昧禁止孩子模仿流行新造詞

5-4「看了就討厭,你出去!」

對整天玩手機的孩子,不要說這種憤怒的話

 

後記:緊緊擁抱心愛的孩子

附錄:一目了然,三種尊重的語言

 

 

[句子摘錄]父母珍愛孩子、擔心孩子的心情,並非都能以愛來表示。相反的,很多時候反而會用情緒語言傷害孩子。我們都不擅長用恰當的話來表達自己的心意,因此父母也需要不斷的反省和改進。

      沒有一個媽媽可以完全沒有失誤,完美的與孩子對話。首先由尊重孩子,讓孩子感覺被尊重的「尊重的語言」。

             同樣的意思,在傳達時會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隨著用詞的不同,孩子的感受也會不一樣,連帶的反應和行動也不同。

            善意說話的力量,和孩子說話也需要用對方法,才能達到「說到孩子心坎」的目標。善意說話是送給孩子面對挫折時,最大的支持;善意說話是給予孩子歷經傷心時,最大的的擁抱。—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原來,媽媽說話的口氣、語調、表情,都是影響孩子「要不要聽話」的關鍵。同時,作者貼心的一一列舉對話示範,讓我們傳遞認同與肯定的信念,直達孩子內心深處,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語言能量是善意與溫暖的。—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尊重孩子的想法,冷靜說明觀點不同的原因,運用默默傳達愛旳溫情話語進行溝通,帶來和諧穩定、相互信任的溝通。並認同作者所說,家人間的溝通常是透過「努力」的產物。父母的仁慈與尊重會讓孩子活在一個樂於表達溫暖的世界,那也是我們大人必然要給出的溝通環境。—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

       對話也是有脈絡的,依照「認同」、「肯定」、「溫情」三大原則,在同理、正向聚焦、感情上,讓孩子願意接受我們的關心,讓彼此可以越來越往更好的地方前進。—閱讀推廣人、國小教師      林怡辰

        開啓孩子的思考之門,多元的問題和角度刺激要從父母語言開始,這是培育思考力的最佳途徑!—閱讀推廣人、國小教師      林怡辰

           當父母,更是需要時時提醒自己,讓自己從想法、觀點到對話逐一改變,塑造行為、習慣、性格,改變我們和孩子的人生。就從這本對話開始吧!—閱讀推廣人、國小教師      林怡辰

              懂得「過好,生活」,把話說好就能打開與人的連結,可以把生活過得更輕鬆。—作家      村子裡的凱莉哥

                好好說話,讓關係建立在信任之上。—作家      村子裡的凱莉哥

                認同的話語,是情感交流和建立關係的核心。

                 常說正面、肯定的話,可以促進溝通,讓孩子敞開心扉。

               被溫柔的視線及話言包圍下成長的孩子,他會知道自己是被愛的,因此在任何地方都能堂堂正正、無所畏懼,也同樣會以溫柔親切的態度待人。

                認同孩子的感受,才能找到真正最合適的溫度,需要爸爸媽媽的耐心和用心。

                父母的愛心和耐心,是讓孩子學會尊重的學費。

              我們應該教導孩子的是「克制」,而非「抑制」。

              孩子才是自己情感的主人。

               父母要告訴孩子的第一件事,不是吞下眼淚,而是教孩子如何用眼淚消除悲傷。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身邊至少要有一個可以讓他覺得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毫無顧忌想說什麼就說、想問什麼就問。唯有如此,孩才才能盡情發揮想像力、創意,像個真正的「孩子」一樣茁壯成長。

           誰也不知道孩子的未來會如何成長,消極的判斷只會讓孩子和父母都很辛苦,所以請不要輕易否定孩子,對他說一句積極理解的話吧!

           孩子是透過父母學習世界的,根據父母表現出來的言行,孩子可以積極正面的看待世界。

            一個肯嘗試的孩子,就有機會完成到底,也有機會可以一遍又一遍嘗試,提高完成度。

              父母的作用不是一昧的修正小孩,而是應該先忍受小孩的不成熟。

            溫柔的目光和話語也可以教會孩子承認錯誤並反省。

              比起教孩子正確的飲食方法,更重要的是每天和孩子度過愉快的用餐時間。

                已經說出的話雖不能收回,但可以改正。

           如果挑出錯誤的地方是指責,那麼點出改善方法就是真正的教育。

          即使麻煩,也請父母透過充分的對話來幫助達成和解,真誠的道欺與和解經驗將滋養孩子的生活。

             我們必須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具有擁抱其他小孩的包容心。

           看人的眼光不是天生的,只有經歷過被絕交、受傷「反覆嘗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

           練習有自信的說出想說的話,積極對應不公正,培養保護自己、尋求尊重的勇敢態度,孩子才能成長為具備自尊心、有自信的人。

          放低身體在同樣的高度與孩子眼神交流,溝通才會發揮真正的力量。

[讀後感想]為何對同事不熟外面的人,都能好言好語,對親近的人、家人卻容易出現情緒侮慢言語,作者指出人人相信,一定有一些話語,可以溫柔、美好的表現心意。有感情溫度的話語,大多是認同、正面、充滿尊重、友善理解、善解人意的話,才有溫暖的鼓勵支持,好的連結,才有好的情感交流,尤其親子關係,有質感的陪伴,人在心在,用心,人都有情緒,如何減少情緒的錯誤發言,並修改的改正語氣與說話內容,用正面鼓勵,取代負面指責,用鼓勵再多試一次,取代指責你怎還不會,大家都不喜歡被誤解,小孩也是,陪伴、聊天、談心,用心是為了理解,看見小孩的需求聆聽小孩的話語聽懂小孩的意思,表達理解和支持,面對小孩還不成熟的想法,先換位思考以小孩的視角,再耐心的循循善誘,懂得尊重的孩子需要懂得尊重的父母,而不是溺愛放任的父母;以身作則,身教言教,一樣重要,對孩子錯誤行為不縱容,但對小孩的情緒應該寬容的接納,再機會教育,小孩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認真體驗自己的情感、情緒、感覺,理解孩子的心情,關係才會拉近,只有父母脫離消極負面,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才能改變對小孩說話的方式,提出積極正向的面對建議才明智,父母常用肯定的方式說話,累積小孩內心孕育堅強成長的土壤,不要把焦點放在孩子的問題上,要看到未來的可能性,說出正面積極的話,父母要多引導孩子去體驗,累積家庭一起合作的經驗,培養孩子一起做家事的習慣,傾聽自己孩子的意見,拓展孩子的思路,幫助小孩整理想法,進而引導成長方向,青少年時期以問好問題,讓孩子去自主思考分析判斷,積極努力去找好方法好方向解答,回顧值得感謝的事、幸福的事、美好的事,和孩子用正面的對話結束一天吧!爸爸媽媽說的話,更能在孩子的心中傳達平安和愛的安全感,孩子的人生,需要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小孩並引導、等待小孩成長成熟領悟的去做,小孩在成長路上,不免遭挫,例如:課業很難跟不上同儕、體育很難沒有運動細胞、美勞美術很難沒有天份、學習很累對成績不滿不想再唸,在小孩失意時,得到父母的認同理解安慰,反而會萌生今後要更加努力的欲望和決心,產生學習的自發性動機,父母的尊重是孩子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石,孩子並非透過指示,而是透過經驗和錯誤來學習,父母的積極態度和信任會成為支撐孩子心靈的支柱,孩子知道自己有堅實的支柱後,心靈會逐漸成長有韌性,祝福所有父母都能流暢的表達出愛孩子的心意,和自己小孩連結更快樂和幸福。

 

      個人累到zzz...,女兒寫下她的發現,還拿剪刀幫媽媽我一根根挑修剪掉白頭髮,真貼心,^^

台長: 月泱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