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4 00:39:57| 人氣8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悲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描寫四人幫倒塌後的上海(296頁),其實全中國 甚至整個華人世界的個人行為表現,可能都相去不遠:

上海人愛看熱鬧,看見人打架,不但不勸阻,還叫好。公車上發生扒竊事件,立即關門直駛公安局,對所有乘客進行搜身。乘客沒有人表示異議,沒有人想到阻止。
「(乘客)對自己和別人的權利、尊嚴毫無興趣」。「所有人都只想著表白自己沒有偷。每個人都要妝扮出坦蕩從容、滿不在乎的表情。。。在伸起雙手來的時候,還滿面笑容」。
如果有人:「老娘有病,在家等我」全車的目光都「唰」地對準他,把他看成是試圖逃脫的竊賊嫌疑犯」。這樣認同威權,對他人輕易指涉抹黑,不只讓全車禁聲,也讓自己成為幫兇。
這些人不但對不公益忍讓,對真正的竊賊也沒有氣憤,甚至不想弄清楚竊賊是誰。「如果這事發生在夜間,車上幾個聰明人就會向售票員提議,把車廂的燈關閉一下,讓那位『錯』拿了別人皮夾子的先生有機會把皮夾扔在地上。。。車燈一閉一開之後,果然有乘客大叫,他腳下有皮夾子。。。這是提議的先生扔的,大叫的先生扔的,還是別人扔的,誰也不感興趣」

我想就是這樣的愛看熱鬧、是非不分、便宜行事、糊塗順從、西瓜偎大邊、向權勢靠攏,促成了大陸上各種悲劇運動。

上面描寫的情況,在許多方面,其實跟台灣早年也很相似。過去台灣發生竊案,也曾公車直駛警察局。甚至在初當老師的年代,自己也做過類似的事:班上有人掉了錢,我公佈讓偷竊的學生悄悄放回到我的抽屜裡,結果沒有人放。為了息事寧人,或為了感動這個學生,我自己墊錢還給丟錢的學生。從她接到錢時吃驚的眼神可以知道,她並不相信竊賊會還錢。通常這樣的事,在班級裡往往發生不只一次,誰拿了錢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學生心裡有數。結果沒有誰被感動,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除了學生看我太天真。那時候我年輕沒有經驗,實在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現在發生扒竊,上海公車大概不關門直駛公安局了,但人民在尊重及關心他人權益方面,長進了多少,我們不知道。或許有人以為文明進步了,不會再走回頭路,但是寫《西方人文主義傳統》的劍橋大師克拉克曾說:德國人文及藝術修養極高,但就因為對權威的認同及對他人的冷漠,造成了納粹殺人的悲劇。不管在那哩,我們真不希望納粹或文化大革命的故事,再發生。

台長: 仲冬
人氣(8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讀書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Kitsch一字譯
此分類上一篇:戰爭裡的情色與愛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