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06 07:07:01| 人氣4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孟臘古茶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孟臘古茶區

勐臘,傣語地名,“勐”系壩子、地方;“臘”即“茶”、茶葉,意為產茶的地方、勐臘產茶歷史悠久,是普洱茶的發祥地和滇藏茶馬古道的起始源頭,明‘、清時期雲南普洱茶的生產、貿易中心,普洱茶“古六大茶山”除攸樂外其餘五座都集中發佈在該縣境內的象明、易武、曼臘三個鄉鎮。

勐臘縣植茶、用茶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漢代、三國時期,自唐朝起,象明、易武茶山的就開始與州外進行茶葉貿易,整個清代達到鼎盛,清嘉慶’道光年間,每年產幹茶達7000餘擔,每年外銷茶葉6000多擔。清.阮福在《普洱茶記》中寫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內所產,蓋產於府屬思茅廳界也。廳治有茶六處:“日倚邦、日架布、日嶍崆、日蠻磚、日革登、日易武”。清朝雍正年間,倚邦、易武等茶山所產的早春芽蕊、普洱茶被定為“貢茶”,每年要繳納“八色貢茶”,朝廷“動支銀一千兩......思茅同知領銀承辦”。大批所產普洱茶從倚邦、易武茶馬古道由騾馬隊運出,經普洱、到下關、過麗江、進四川,最後來到康藏地區,部分再轉銷到印度、尼泊爾等國,另一路則經老撾、緬甸轉口到泰國、新加坡、印尼等中南半島國家。史書記載:“清道光年間至光緒初年,普洱茶運銷盛極一時,印度商旅馱運茶、膠者絡繹於途,來往於西雙版納和思茅、普洱之間。馬道上終年駝鈴回蕩,商旅塞途,倚邦、易武古鎮一派茶莊林立,商賈雲集的興盛景象。清末民初,由於匪患頻繁、連年戰亂,以及西雙版納通往內地的主要幹道改向,六大茶山逐漸走向了衰退。

猛臘縣地處雲南省最南端,東南、西南部與老撾接壤,西部隔瀾滄江與緬甸相望,北部、西北部與景洪縣相鄰,東北部與江城縣毗連;位於北緯21度9分~22度24分,東徑101度5分~101度50分之間,處於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年積溫在7500攝氏度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5度,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5攝氏度以上,平均年降雨量1549.4毫米,降雨量以7、8月份為多,均達300毫米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6%,全年靜風頻率也都在50%以上,縣域土壤主要為磚紅壤、紅壤,是我國熱帶生態系統和森林植被保存較完整、熱區生物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之一。全縣轄象明、曼臘、易武、猛侖、關累、猛棒、猛潤、猛滿、磨憨、猛伴、瑤區、猛臘12鄉(鎮)46個村委會、535個轄村民小組,總人口198919人,其中四大國營農場4.5萬人。是一個以傣族為主,傣、漢、哈尼、瑤、彝等16種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邊疆界,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數的71%。

“糧膠糖茶”是該縣的四大傳統支柱產業,擁有膠、茶、蔗、果、藥等經濟作物面積83.2畝,其中茶園32720畝,2004年,幹毛茶總產1600噸,產值1800余萬元,擁有精製茶廠4家,茶莊50多個,生產傳統普洱茶600多噸,工業附加值240余萬元,農民人均茶葉收入約310元。

根據西雙版納州古茶樹古茶園資源普查猛臘普查組的野外實地普查的野外實地普查和資料整理、會總,猛臘縣古茶樹、古茶園發佈地域廣闊,面積為27793畝,茶葉最低的單產為10公斤,高的單產為30餘斤,平均單產12公斤左右,總產量為35萬斤。古茶樹資源主要分佈於北部象明、曼臘、易武3個鄉鎮,其餘部分分佈于關累、磨憨、瑤區等,海拔710米至1510米之間,茶樹品種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有樹高23米以上的,也有1米以下的;樹幅寬有達7米的,也有1米的;樹(基部)粗有1.4米的,也有0.1米的;樹型有喬木型,也有小喬木型的;葉形有大葉,也有小葉;葉片長有20釐米的,也有長4.8釐米的;葉片寬有7.6釐米的,也有2.2釐米的;芽葉色澤有綠的,也有微紫的;葉腋色澤有綠的,也有紅的;葉脈有13對的,也有5對的等等,真是千姿百態。

據初步鑒定,古茶樹均屬普洱茶種(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阿薩姆種)和茶種(camellia sinensis)兩個種,以普洱茶種為主,茶種群體較純,可分為猛臘大葉種類型,猛臘小葉種中葉類型,中葉類型主要分佈於象明鄉曼拱、安樂和曼專村委會,中葉類型約占該三村委會的60%左右。大葉類型從葉形可初步分柳葉形、橢圓形兩種,從芽葉色澤可分為紅梗綠芽,綠梗綠芽兩種,其中綠梗綠芽占85%以上;猛臘茶樹地方品種可稱之為猛臘大葉茶、猛臘小葉茶、猛臘柳葉茶、猛臘圓葉茶、猛臘紅梗綠芽茶和猛臘綠梗綠芽茶。猛臘大葉茶屬雲南大葉群體類型之一,是我國最優良的地方茶樹品種,萌芽早,每年2月中旬即可開採質11月止,芽葉肥壯,茸毛多,葉面隆起,葉片肥厚,葉質柔軟,持嫩性強,內含物質豐富,品質優,產量高,主要缺點是抗寒性弱,適制普洱茶、綠茶、紅茶。古茶樹古茶園的大葉種種植面積2.8萬畝,小葉種1200畝。古茶樹密度70~490株畝。密度100株畝以下面積40%,密度100~150株畝占30%,密度250株畝以上的占30%。有一批樹齡300~600年的古茶樹,主要分佈於倚邦茶山的曼拱一、二、三隊、河邊隊、老街子、依邦、架布老寨、習空、曼松、背陰山等寨,曼磚茶山的曼莊、八總寨、瓦竜等寨,革登茶山的新發、直蚌、新酒房、撬頭山、西花嶺等寨,莽枝茶山的安樂、秧嶺、曼丫、紅土坡、車家等寨,易武茶山的曼乃、舊廟、張家灣、丁家寨、橋頭寨、落水洞、曼秀、麻黑、三丘田等寨。進一步證明了猛臘是聞名中外的“普洱茶”原產地中心、栽培型古茶樹集中地區之一。

全縣古茶園的茶葉總產量約為350噸,其中易武240噸,象明100噸,曼臘10噸。近兩年隨著普洱茶市場的火爆,老茶樹幹毛茶價格急劇上揚,2002年,每公斤價格僅為8~12元,2004年則劇升到每公斤26~36元。近兩年,象明、易武、曼臘3個鄉鎮的茶農僅古茶樹茶葉收入可達千萬元左右,成為古茶山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轉載來源:http://www.puerzg.cn

台長: 鶯歌福祿茶行
人氣(4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