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31 21:47:54| 人氣1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包公遺骨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包家世代祭拜的包公墓,遺骨居然早已遷葬了,原來他們都拜錯了墳頭。文革期間,合肥將建煉鋼廠,原址的包公墓卻必須因此搬遷,吳興漢負起保存歷史文物的重責大任,開始了挖掘包公墓工程…。

在大墓丘旁有ㄧ小墓丘,料想小墓丘應是與包工關係較疏遠之人,於是由此入手。不料那正是正氣皓然的包公墳。其中埋有包公與夫人董氏的墓誌銘。而當包氏家族拿出代代相傳的家譜,與墓誌銘對照,發現家譜的紀錄錯誤,重大的錯誤。如其中兒子寫成孫子,因此後代輩分誤增加了ㄧ輩。為了尋找更清楚的墓地資料,工作人員也四處走訪立身於中國各地的包家之後,旅途中,聽聞了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包家第三十五代「恩生」包先海,在日本侵略中原掠奪時,攜帶包公生前所繪的「包公像」與包氏宗譜倉皇逃難。ㄧ夜,一路奔波來到包氏後裔聚集的村落「包家漥」,包先海並不知情,當他路過其中ㄧ戶大宅,宅門上貼有「盧陽世澤,肥水家戶」,立即從對聯判斷此家是包家後裔,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於是屋內主人討水,當主人看見他攜帶的包氶像,喜不自勝的對包公行跪拜禮,全村包姓之人知曉後,皆匆匆趕來瞻望老祖宗尊容,並一齊行了隆重的大禮,那場面之盛大、人心的激動皆使人感動不已。這正是中國人慎重追遠的偉大情操,為了不讓家譜軼失,即使家產被紅衛兵殘踏、破壞,那記錄著家族血淚的家譜說什麼也不交出,冒這被批為「四舊」的性命風險。反觀現今台灣,許多年輕人視掃墓為麻煩的「差事」,雖是同一家族血脈,但感情關係是那麼的疏離,掃墓祭祖的傳統似乎慢慢的被淡忘了,雖然每日生活依然毫無變化,心中卻有一角,好像被挖去了一塊,一種難以言喻的空洞感。是一個人,但對給予生命的來源感到麻木,那必定是一件恐怖的事,那是已接近行屍走肉的危險情況。當人類走到這一步,我想人倫道德早已毀盡了,這將是比「文化大革命」更具毀滅性、更血腥的大災難。時代的巨輪正轉動,越轉越快,快的無法得知將帶領人們走向怎樣的未來,或許在這趟前往未來的旅途,一路上遺失的物品太多,多的與路途中的美景相較,所付出代價太高。你覺得那些遺落的物品使什麼?我覺得,是失去了人再也不被稱作為「人」的東西,那最寶貴的是「價值觀」。

台長: 半發酵●黑麵糰
人氣(1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