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29 03:12:50| 人氣31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黃飛鴻的歷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黃飛鴻出生的清末年代,佛山武術進入鼎盛時期:蔡李佛拳創始人張炎1851年佛山創辦鴻勝館,弟子先後到廣州、香港設館。首徒陳盛三水人,繼任時館員逾萬,為中國最大武館,蔡李佛拳也成為廣東最大的武術流派。加上清末傳入佛山的詠春拳經由名師梁讚的發揚,門徒眾多,佛山成了南派武術的中心。

鴉片戰爭爆發,陳啟沅在西樵興建的繼昌隆繅絲廠近代資本主義工業興起,佛山當地家庭作坊式的手工業受到極大的衝擊,大量的工人失業,加上河道年久失疏,水路交通漸漸式微,佛山開始失去了區域商貿中心的位置,一些商業貿易開始轉到了交通便利的廣州去。社會開始動盪不安,黑社會組織不斷湧現,不少武館應運而生。為了防身抗侮,城市貧民以及失業工人紛紛到武館學習武藝。一直持續到了上個世紀20年代,並且在大革命前夕,佛山的學武風氣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1856年農曆七月初九,黃飛鴻出生在佛山,父親黃麒英被稱為清末武林「廣東十虎」之一,武功高強,家道卻非常困難。因此6歲開始跟從父親習武的黃飛鴻,不得不在12歲起就隨父親在佛山、廣州還有順德一帶四處賣武,同時還賣跌打藥。一次他以四象標龍棍,戰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博得「少年英雄」的名聲。
江湖機緣的出現是在13歲那一年,正在佛山豆豉巷賣武的黃飛鴻父子救助了鐵橋三的高徒林福成,為表謝意,近兩年的時間裡,林福成向黃飛鴻傳授「鐵線拳」、「飛砣」等絕技。
16歲時黃飛鴻移居廣州,當時銅、鐵行工人集資為他在西關第七甫水腳創設武館,向工人們傳授武藝,漂泊多年的賣武生涯才得以結束。兩年後,開始有點名氣的黃飛鴻被「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聘為行中武術教練。
黃飛鴻主要事跡是在青年時期留下的。19歲那年,在西樵官山墟的一家當鋪夜宿的黃飛鴻遇到了賊人打劫,單槍匹馬擊退數十強盜,當地傳為一時佳話,隨後被邀請到石龍鄉授徒。1876年,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擂向華人邀鬥,20歲的黃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揚名香江。又一年,香港一惡棍強佔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的攤檔,將彭玉打傷,黃飛鴻路見不平,挺身相助,數十人持械圍攻,最後仍能全身敗敵。
1882年,黃飛鴻在軍中任職,廣州水師聘為武術教練,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3年後,記名提督吳全美聘為軍中技擊教練,此前在回瀾橋開辦的武館停業。30歲那年,父親黃麒英辭世,不久吳全美也過身,黃飛鴻心生退意,遂辭去了軍中的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開設了一個跌打醫館「寶芝林」,門前懸有一副對聯:「寶劍出鞘,芝草成林」。
兩年後即1888年,黃飛鴻治癒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的腳疾,劉永福贈送一塊「醫藝精通」字樣的木匾,並聘請他作黑旗軍的軍醫官,同時擔任福字軍技擊總教練。1894年,劉永福率領軍隊赴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黃飛鴻隨劉永福率九營福字軍抵台,駐守台南。1895年6月,劉永福護台失利,遭受重大打擊的黃飛鴻離台返粵,自此行醫,不授武,並在「寶芝林」門前張榜,「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1911年,已屆55歲的黃飛鴻再應劉永福的邀聘,出任廣東民團總教練。第二年,廣州一魚欄伙記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黃飛鴻出手嚴懲歹徒,「義救賣魚燦」一事在羊城廣為傳頌。1919年,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在廣州海珠戲院舉行的大會上,63歲的黃飛鴻表演飛砣入埕(圓口陶罐)絕技。
黃飛鴻婚姻生活並不如意,24歲時才娶妻生子,育有四個兒子,但前三任妻子都先後病亡,1915年續娶了時年19歲的莫桂蘭為妾。1919年,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妒忌其武技的「鬼眼梁」暗算慘死,對黃飛鴻打擊很大,自此不再向兒子傳授武功。1924年10月,廣州國民政府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也受累被焚,所有資財付於一炬,長子又告失業,黃飛鴻憂鬱成疾。
1925年4月17日,黃飛鴻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終年69歲。然而那時家徒四壁的後人甚至無力殯葬,多虧女弟子鄧秀瓊出資相助,才得以埋葬到白雲山麓。
與電影看到的相比,現實人生的黃飛鴻一生並不順利,其家人除了二兒子早逝之外,其餘三子分別從事肉行生意、行醫以及經營雜貨。在他去世後,得其武藝真傳的妻子莫桂蘭先是在廣州「義勇堂」教拳,抗戰勝利後去到香港,並且在高士道掛起「黃飛鴻授妻莫桂蘭精醫跌打」的招牌,不久組織「黃飛鴻國術社」,1982年去世。
考黃飛鴻一生,恰恰是中國歷史由封建專制轉向民主共和的年代,內容博大精深,卻又最為動盪不安。那時候,西方國家通過堅船利炮,用裝滿鴉片的躉船敲開了中國堅閉千年的國門,大量雪花花的銀兩不斷地從那些被迫開放的口岸向外流淌。為了在虎門抗擊英國艦隊,當年林則徐甚至專門到佛山來鑄造大炮。
然而長夢未醒的山河還是處處受人踐踏,這當中,黃飛鴻就經歷了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的一段歷史:當時他追隨劉永福來到台灣,在劉永福所依重的福建省臬台(即巡撫)唐景崧麾下任職。1895年6月,唐景崧自立為「台灣民主國總統」,黃飛鴻任命為殿前大將軍。那個年代有著多少荒誕不經的夢啊,不久,李鴻章率淮軍前來圍剿,唐景崧事敗,黃飛鴻隨唐景崧逃回廣州。從此黃飛鴻過上了隱居的生活,關於他的史料記載就愈發少見。
在崇尚勇力的冷兵器時代,有著高超武藝的黃飛鴻仍然要為生計奔波勞碌,早年在珠三角的流浪,16歲以後遷居廣州,正是中國國力積貧積弱到頂點的時候,內憂外患,產業衰敗,人們難以維持生計。向外流徙成了自發的行為。黃飛鴻在佛山、廣州、順德以及香港輾轉的時候,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人民向更渺遠的海外流出,香港成了第一選擇,也有人以香港為跳板,跑到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甚至黃去世之後,妻子莫桂蘭也離開家鄉,來到了香港。
都說「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沒有品嚐過箇中滋味的現代人,又怎能體會那在一百幾十年前背井離鄉的人們的心情。
去到異國他鄉,面對完全陌生的世界,迥異的人群,語言、風俗不同,民情也不一樣,握緊拳頭就成了下意識,外出的人們往往都會修習武功,健身功能成了其次,自衛防身才是第一。凡是廣府人所到之處,必定有習武之人,甚至在當地開辦武館,招收弟子教授武術作為謀生的主要手段。其中,南派武術中心的佛山,就成了中國最主要的武術流出地之一。
黃飛鴻在廣州寶芝林傳授過的弟子,有凌雲階、梁寬、賣魚燦、陳錦泉、帥老郁、帥老彥、陸正剛、林世榮等。其中以梁寬的武藝最好,然而天妒英才,也是眾弟子中最早辭世的一個。成就最大的是隨黃飛鴻習武20年的林世榮,早年賣豬肉為生的弟子人稱「豬肉榮」,獲清末廣州東較場舉辦的首屆廣東武術比賽第一名,後來因為熱心公益獲得孫中山的銀牌嘉獎,他曾在廣州開辦三家武館,一生授徒萬餘人,其親侄林祖繼承衣缽授徒五十餘年,弟子更是遍佈美加、歐洲還有東南亞。
除「抗日保台」到過台灣之外,就記載而言,黃飛鴻再遠的也是到過香港,並且留下的大多是為國人雪恥以及除暴安良的事跡。為他在華人世界裡帶去更多真實影響的是他的妻子莫桂蘭,以及弟子林世榮。尤其後者,在晚年受牽連隻身逃往香港後,在徒弟朱愚齋、張士鑣還有李世輝的協助下,打破門派的界限,著書立說,大約於1930年左右出版了《伏虎拳》、《鐵線拳》、《虎鶴雙形拳》等拳譜,開創廣東近代武術套路寫作的先河,使得黃飛鴻流傳下來的洪拳遠播港澳、東南亞、歐美和南非等地,經久不衰。
在流徙成了必然的時代背景下,終黃飛鴻的一生,除了不斷在困厄中奔忙,別無他法。作一個職業武師,在戰火與危難遍佈的年代,能夠在後20多年中躲在市井一角默默為人推關把脈,或者閒來授徒,雖然沒有「成林芝草」,並且是抑鬱而終,黃飛鴻的命運也屬不錯的了。


~~~~~~~~~~~~~~~~~~~~~~~~~~~~~~~~~~~~~~~~~~~~~~~~~~~~~~
 電影裡黃飛鴻那些著名的弟子,則多半是虛構的。戴眼鏡滿嘴齙牙的「牙擦蘇」並無此人。梁寬倒是真有的,這個飛鴻很喜歡的弟子死得很早,也沒有電影裡那樣調皮。綽號「豬肉榮」的林世榮是飛鴻最有成就的弟子,他本人也是眼下影視片裡一再重複的英雄之一。有了「豬肉榮」,今天的香港武師中,就有了很多黃飛鴻的再傳弟子。林世榮的弟子劉家良執導過《醉拳》,他讓成龍演繹黃家的「虎鶴雙形拳」;劉家良的弟弟,就是出演新片《黃飛鴻和十三姨》的劉家輝。

  正是這些弟子和再傳弟子,讓黃飛鴻從一名普通的嶺南武師,變成了一個在中西方文化衝撞的亂世裡,具有憂患意識的傳奇武師。而真實的黃飛鴻卻隨著他在電影裡的一次次復活而漸漸被遺忘了。

  90年代

  黃飛鴻電影進入了最高產期,香港導演徐克起用李連傑扮演黃飛鴻,拍了幾部黃飛鴻電影,上映後好評如潮。較之關德興版的嚴肅正統和成龍版的少年調皮,李連傑版的黃飛鴻則是嚴肅而又不失幽默,不擅風情卻又陷入十三姨的溫柔鄉。更重要的是,黃飛鴻這一經典形象被塑造成了一個在中西方文化衝撞的亂世裡,卻具憂患意識的武師。

  70年代

  由關德興主演的傳統黃飛鴻電影只有1970年公映的由羅熾執導的《黃飛鴻勇破烈火陣》。此後,黃飛鴻的形象有了很大的發展和突破,關德興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了,一些新人加入了扮演黃飛鴻的行列。第一個扮演黃飛鴻的新人是谷峰,隨後,史仲田扮演黃飛鴻,拍過一部國語片《黃飛鴻義取丁財炮》。

  1976年開始,黃飛鴻電影中的黃飛鴻開始年輕化,有兩部敘述黃飛鴻青年時代如何練武如何成長的電影都很成功。第一部描寫年輕黃飛鴻事跡的電影是由劉家良執導的《陸阿采與黃飛鴻》,劇中的黃飛鴻一角由劉家輝扮演;第二部則是袁和平執導的成龍主演的《醉拳》。

  60年代

  關德興主演的《少林拳》。60年代香港出產過的黃飛鴻電影名作還有《黃飛鴻威震五羊城》、《黃飛鴻醒獅獨霸梅花椿》、《黃飛鴻巧奪鯊魚青》等。60年代,香港的粵劇片日漸衰落,所以在1967年曾有人希望用黃飛鴻電影來挽救粵語片。黃飛鴻電影替粵語片打過一劑強心針,可終就未能力挽狂瀾於即倒,粵劇片仍然未能走出困境。

  50年代

  第一部黃飛鴻電影是關德興的《鞭風滅燭》。50年代出產的黃飛鴻電影,除兩部由白玉堂扮演黃飛鴻外,其他都是由粵劇名角關德興扮演。關德興扮演黃飛鴻這個英雄人物扮演得非常成功,他樹立和體現了典型的中國儒家倫理道德觀的英雄人物,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台長: 小吉姆的哥兄
人氣(31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路過~
抱歉請問,唐景崧是被淮軍打跑的?
我印象中的是日軍攻陷基隆,唐景崧不戰而逃。
不懂為什麼會跟淮軍牽扯上?
還是唐景崧有湘軍背景?
2008-08-05 00:36:2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