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17 00:59:16| 人氣1,0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榴紅詩歌滿行囊——2010府城台灣詩歌節隨行側記

 

 

榴紅詩歌滿行囊——2010府城台灣詩歌節隨行側記

文:陳謙

˙微雨中,向府城出發

 六月的雨不停地拍打在遊覽車頂上,南下最後一名報到的乘客我,終於趕上這一班前往府城台南的專車。自北平東路文建會門口,這輛滿載騷人墨客的車輛緩緩駛出。

這部遊覽車在台北車站附近轉向承德路,往高速公路漸漸移動,國家文學館公關組張信吉組長,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詩人吉也,站在前方為大家說明此行的緣由與目的,這次行程是由楊順明企畫統籌,恰恰筆名羊子喬的他又是一名詩人,館長李瑞騰先生,年輕時也寫過詩,並加入詩脈季刊社,還出過一本《牧子詩抄》呢……藉由吉也的介紹,詩也許個別獨立時十分孤寂,但透過緣分的聚合,到處都有迴響呢,看來在文學創作的領域中,詩確實有其不可撼動的影響力,愛好文學藝術的文青們,看來都曾被詩所擄獲。

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台灣文學館在今年出齊了六十六本的「台灣詩人選集」,儘管名單小有雜音,但不減這套書亮麗的光澤,遊覽車上的詩人們,五成以上是選集中入選的詩人。

窗外的雨越下越綿密了,時而急雨拍打在窗玻璃上。由於我是最後一位上車的,在我上車前人員均已坐定,從詩人們的位置來看,巧合的是笠詩人如李魁賢、趙天儀、莫渝、張芳慈等人均坐在前半部,創世紀詩人如管管、張默、張堃、朵思等人均坐在車輛後半部,形成有趣的南北對壘。其他如耕莘寫作會詩人羅任玲、夏婉雲,學者詩人顧蕙倩,宜蘭林煥彰老師、詩人畫家德亮、明日工作室李進文等人均坐在中段。只聞兩端在車輛疾駛中言語仍慷慨交談著,也開始著這趟想必豐富詩歌的旅程,突然想到此刻正在閉目養神的吳德亮,也許在他腦中盤桓的,正是他的〈夜行高速公路〉罷:

 

凡清醒的

都已冰冷,方向盤上

我們用勉強握出的汗水

溫熱掌心

當然也有忽大

忽小的露滴來訪,匆匆

來了就走

隔著擋風玻璃

仍能感覺奔波的倦意

 

車過台中,陽光於是露臉,並伸展出它溫暖的雙臂。此時詩人德亮轉醒,開始抓住辛牧談及七0年代龍族詩社相關軼事,由於近期大量以茶養神中氣十足,吸引創世紀詩人加入討論行列,三句不離茶的說茶達人德亮先致贈每人一粒彈丸大小的普洱茶,隨即轉入他的茶經與茶話。

午後,我們終抵府城,在一家餐館祭完五臟廟後,林煥彰發現所搭乘南下的車行曰:龍族客運,便趕緊喚來德亮、辛牧等「龍族詩人」在「龍族客運」之前拍照留影,留下美好的記憶。

 

˙詩與畫的境界——奇美博物館

 在雨中眾多詩人朋友們快速地推進到奇美博物館內,眾人拭去身上的雨珠後,先在大廳中聽候現場人員的指示觀看影片,是關於一些入館的規矩……記得《圖書館獅子》一書中也提醒小朋友在館內務必遵守不喧嘩,不跑步,等等的守則,在這裡一樣也沒少,畢竟這是國民基本的守則與義務罷,特別是奇美企業許文龍先生這麼費心收集了這麼多的名畫與珍藏,還讓民眾可以免費玩賞,已經是莫大的功德一件了。

 這裡的場館其實並不開闊,還得分批依照動線行進才不致擠成一團。但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豐富的館藏不輸頂級博物館,印象中三美神最吸引我的目光,「三美神之舞」作者尚.卡波(法國,1827~1875)是法國著名藝術工作者,專長為雕塑及油彩,聽說他曾受業於巴黎的美術學院,成為技巧優異的學院派,並曾在1854年獲羅馬大獎,但不喜歡喜歡學院的填鴨教育,專而關注於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藉由身體的律動,內在的節奏感,卡波在19世紀晚期完成了相當扣人心弦的三美神,也成為卡波可傳世的代表作。也有人指出其裸身的藝術呈現,之所以能不沾染情色的偏狹眼光,是受到拉斐爾畫風影響,有著「和諧、圓融、愉快、優美、溫和」的調子。

詩畫同源皆由形象始、思維終,透過奇美博物館的典藏作品的光影線條的色彩錯綜下,並藉由解說員詳盡的說明,一幅幅活靈神現的躍動眼前,「奇」特又「美」好的博物館之旅,想必是大伙共同的收穫與想法。

 

˙明王廟——延平郡王祠巡禮

   進入明王廟,會有一種誤入日本神社的錯覺,解說人員說明因為鄭成功與日本有血緣關係,於是早期建築在懷柔的政策下,充滿著日式的風格,日式建物常見的鳥居,鳥居牌扁上刻著『忠肝義膽』,彷佛表彰了鄭氏一生的忠勇與義行。

 草坪上的石燈籠,如今獨自向著黃昏,一些末了的心願怕是將要永留遺憾了。日據時代一度祠名改成改成「開山神社」,光復之後易名為現名曰延平郡王祠。在明王廟,這個曾經反清復明心願未了的一代良將,在此與諸部屬常駐與安眠,園中有奇樹,伴隨著靜默的歲月,無情的時間。

 解說員說在一九六零年代此地曾大興土木,將台灣少見的福州式廟宇建築,重建為中國北方宮殿式,以示對鄭成功功業的尊崇。

 這一隊詩人進駐明王廟後,多數人跟隨節說員的步調緩慢前進,臨時脫隊的詩人們,大家竟爭先恐後的去水井打水,重溫農業時代生活的樣貌。嚴忠政與李長青,甚至研究起貞子該如何從古井中爬上來,惹來大家比手劃腳的想像與竊笑。

 祠中保存為數眾多的楹聯,其中最為稀有的為沈葆楨的題字,當然是十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吳園遊蹤

 來到這裡,彷佛置身另一個林家花園。但在花園的前面,則是日治初期興建的台南公會堂,據說台南地方因為缺乏集會喜慶宴客教為氣派的場所,每每商洽當時的望族吳家,吳氏族人受迫於日方的政治壓力,不得已變賣吳園土地一甲(三千多坪)給予該社團法人興建「台南公會館」。文獻上指出,該館在19112月初落成啟用,成為台灣最早創建的且具備集會功能之歐洲建築語彙的現代建築物。

 吳園腹地雖大,綠意盎然且庭園雅緻,階梯式的露天舞台,呈半月型,可提供為戶外的展演空間,但背後巨大的現代化建築像一隻巨掌,詩人李昌憲搖搖頭,說背後那些灰色的建築物,入鏡真是有礙吳園的美感。隨後又緊緊抓住莫渝在湖畔的長條椅上休憩的樣貌,夏婉雲老師端坐石階上的影像,後來跑過來用相機鏡頭對著我按了幾下快門,鄒著眉頭忍不住說:陳謙,你的眼睛能不能睜大點——

我略,就算我寫過「玫瑰瞳鈴眼」也並不代表我的小眼睛會變大好嗎……忙於捕捉詩人身影的昌憲老師,成了寧靜吳園中忙碌的穿花蝴蝶。

 嚴格來說,對板橋林家花園有印象的民眾,會認為林家花園比起中國蘇州園林小一號,但吳園山水卻又比板橋林家更小一號,也就是說是迷你型的亭台樓閣拉,創建至今百餘年的吳園,就這樣蹲坐在市區的一隅,想來亦覺時間的無情,也對照出人間的滄海桑田。

 

˙藝文夜談

抵達康橋飯店用餐並稍事休憩後,我們上到飯店八樓預備以茶酒佐詩、揮毫且唱遊。詩人顏艾琳擔任主持,這位「用密碼說話的ㄚ頭」(白靈語)近來成了全方位的藝人作家,成了華品文創的當家台柱,不但幫電子書代言,四處演講,還演出舞台劇,雖有小小抱怨,說:台文館詩集只出到許悔之……(筆者注,是阿,都只出到許悔之),呵呵,文章千古事,還是多創造一些經典詩文要緊,是罷。

 夜談當然由東道主李瑞騰館長先感性陳述此行情感凝聚的意義,他最希望這項活動可以成為常態,以詩歌帶動南台灣文學風氣。大家都知道李館長因為是國民黨執政後官派的機關首長,南部一些較為本土的獨派文學運動者自然較有異見,但文學本是意識型態的延伸,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且包容彼此的歧異找出互信的基礎,要見彼所長說來容易,往往有些人卻不易做到,說來實在可惜,但一個好的文學工作者,自然要有此雅量與氣度。

 夜談的第一個節目,張德本先生在眾人的推辭下一馬當先,以〈在更衣室〉開啟序幕,雖說我尚在鹽分地帶文藝營當學生時就聽過這首詩,但回味是甜蜜的蜜,從他專注專情的朗誦中,不難窺見南國詩人的熱情與激情;岩上老師除了精研紫微斗數之外,現場也邀體重達九十公斤的我,現場來一段氣功,只見我三兩下便被撲倒在地,大家直呼:好犀利;管管的小調,黃勁連的唐詩吟唱,向明的「虞美人」,尹玲的越南歌謠,鍾順文老師激情地在地上翻滾且吟唱著愛妻的詩……真是一個豐富的夜晚阿。在嚴忠政的塔羅遊戲中結束詩人們歡愉的交流,台灣文學館為大家準備了萱紙與毛筆,商請大家當場揮毫,留下來到府城的歷史見證,小樣畫了一張符,管管題了一首詩……每個詩人都寫下自己絕對真心的性情告白,我則心裡暗自反省:早知道,要練好毛筆,呵呵。

 

˙榴紅詩會 歌詩傳情

詩會以花蓮阿美族的阿道‧巴辣夫以演詩開場,河流的源頭似有精靈作怪,以身體語言敘述河流與人的故事,充滿原住民與土地共生共容的思考。黃騰輝、向明、趙天儀、渡也、陳鴻森的朗誦後,簡上仁演唱向陽〈搬布袋戲的姊夫〉更令人為之動容。詩歌從平面的文字進步到朗誦以及肢體的表達,詩從躺著到站起來,詩從個人走向群眾,中間其實有著不為人知艱辛的過程。此次南部詩人也從昨夜開始與北部南下的詩人匯流,包括台語詩人方耀乾、陳金順、棕色果、林梵、陳崑崙等人,他們也都上台歌吟了自己的代表作,每一首代表作,也都不忘簡單陳述它們背後的故事,令與會者感受深刻。會場在吳晟的公子吳志寧上場演唱吳晟詩歌時達到高潮,安可聲音不絕於耳。

這場在國立台灣文學館演講廳展開的「榴紅詩會在府城」詩會,由應邀出席的詩人,進行華語詩、客語詩、台語詩、原住民語詩歌吟唱,讓眾多族群具現多元的庶民特色,是一項意義非凡的詩歌節慶。

 

˙大學青春詩展

文學代有才人出,猶記1993年文訊製作新世代專輯時我的名字曾臚列其間,如今將近二十年過去,我也進入後青春的前中年期,往日經常參與的文學獎,今日也大都升格為評審。青春確實是詩人的本錢,曾經吶喊的年歲,對我而言多半只剩下斑駁或美好的記憶,但對二十出頭,滿是詩情畫意的文藝青年來說,正是一把等待點醒的火把與投槍。在文學館海報上有這麼一段話:

 

國立台灣文學館為推廣新詩創作與閱讀深入校園、普及大眾、於年輕齡層紮根,拓增詩的閱讀人口,培養社會讀詩生活,為青春學子提供一個舞台,由國內多達15所大學學生,聯合展出年輕一代創作者共同用青春揮灑的新詩。藉著大學青春詩展的推動,鼓勵年輕世代創作與閱讀,不只讓現代詩於生活中重新受到關注,更使現代詩的創作風氣活躍。

 

這個系列講座邀來眾多詩人學者座談,包括李瑞騰、白靈、林德俊、郭哲佑、謝予騰、廖亮羽,講題為「新世代‧新詩風」以及陳義芝、嚴忠政、鄭順聰、張日郡、崔舜華、謝三進等人講述「新媒體‧新詩群」,雖分二週進行議題的陳述,但一致的焦點都集中在「新」詩群的崛起現象之討論。

   台文館一向是臺灣文學作家朝聖的地方,除了經常性的常設展外,也有配合此次「篇篇起舞」的大學青春詩展而興辦的開幕典禮、記者會及相關展覽,許多知名作家的處女詩集也在展出之列,搜羅文本十分豐富。

名詩人張默在開幕典禮記者會中致詞,他認為新一代的詩創作不但要取是捨非學習他們那一輩的作家風格,更要勇於突破目前的語言規範與格式,開創出自己的聲音,才能顯現自己的存在。這次的主辦單位除國立台灣文學館外,另有風球詩社,在廖亮羽的積極策劃下,得以有此成果更令人覺得欣慰,參與學校有成功大學詩議會、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高雄師範大學風燈詩社、高雄醫學大學阿米巴詩社、中山大學現代詩社、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台南女中青年社等十五個單位,成果可謂輝煌。

 

˙期待再相會

  兩天一夜的活動儘管傖促,卻留下許多美好的刻痕。從古都的文化巡禮,地方小吃的宴饗,夜談的情感匯流,詩會的演出與聆賞,還是台文館展品的感動與思索,在在都為此次活動增添色彩,尤其是臺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帶領全體工作人員的辛勞奉獻,更令與會人員銘感五內。

誠摯盼望府城臺灣詩歌節可以成為常態性的節慶,並進一步擴大到每一位愛詩的讀者都有強烈參與的意願。

節慶看似結束了,但我們心中對詩歌的熱情,卻永遠不輸這次參與青春詩展的青年男女,不管是那一個世代的詩人,都會記得青春時燃起的火種,繼續的行吟下去,帶著滿滿詩的行囊。

 

 

 

⊙原載《台灣文學館通訊》第28期,2010年九月出版。

 

台長: 陳謙
人氣(1,0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