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08 10:23:40| 人氣58| 回應0 | 下一篇

我的第一本詩集《馴順的黑水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寓印象於光影
──《馴順的黑水仙》詩集自序
柔之

  「光是唯一的現實」,這是莫內信守的真理。

  少女時代,我甚愛讀糜文開先生譯的泰戈爾詩集,常常課後到新公園,找一棵綠蔭濃密如華蓋的樹下,坐著靜靜讀他的詩句:「讓生時絢麗如夏花,死時靜美如秋葉。」當時覺得平靜無波的年少生活,美得謙柔含蓄,眼前有無限的四季人生正等著。回到自己的校園裡,我又終日捧著《紅樓夢》隨處展讀,癡癡唸著「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好像純粹只為了「癡」而唸誦,別無他想。可是這兩種境界之間,在心境上朦朧間有一種光影參差的變化。前者充滿光亮明淨的自然美,後者有陰影的幽美籠罩,二者都令人心醉沉迷。我對人生的印象就這樣開始的,但是我走入的卻是一個想像人生的時空裡,並非走在現實人生的軌道上。這本詩集就是紀錄這樣的生活光景,詩中並沒有深奧的寓意,或玄學冥想,只有簡單如真理般的表白,還有繁華如彩虹的形而上場景描述,抽象而非具體。這些秘密柔嫩的思維,在另一世界裡清醒地進行著,現實界的生活反而混沌不明了。因而我渾然不知外面有個盛極一時、風雲際會的詩壇,正如火如荼進行著新詩運動。那時我仍自處寧靜一方,與同學分享著我迷戀的《飄》裡的佳句:「畢竟,明天又是另一天」,或者張若虛的詩〈春江花月夜〉。他詩中那永遠拂去復還來的月光,明淨淨地棲在我心中。當然,這又是另一回合的光影參差變化。

  隨著年齡的成長,意識的清晰化,我不相信光影是絕對的劃分,它們是一體兩面,或者參差並存的現象。心境處在光亮中,總嚮往有陰影伴隨在側,這是一種含蓄的美感,就像水晶也要浸在水中,以減弱耀眼的光芒一樣。而即使心境為陰影籠罩,也自然而然會有一閃一現、捨不得離去的飛光,如夜空裡的星光,永遠應許陪伴在境邊。

  詩,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所以它是從古至今、永遠的文明形式,不需要被要求進化,只有外觀的改變。我不覺得非世俗的境界,需要進化到現實的世界來。空靈境界的詩意正是人類最精緻、純粹的文明部分,它支配著現實界,而現實界卻永遠無法觸及詩境優雅禮儀的境界。

  莫內的畫是具詩意的,有一種分散不對焦的朦朧美感,跟詩一樣都是水晶般含蓄的嚮往表現。「印象」正是他獨到的,含蓄釋放內在蘊涵的美感表達,對事事物物保持著印象美,正和詩的抽象美一樣,異曲同工。

  我不覺得理論對詩的理解有真實的助益。詩是沒有防衛自身的能力,評論者在分析詩時,他們除了拿學院的術語將詩意框住外,不然就是按照非詩人的視覺角度來觀察詩,而非進入詩。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仍需要評論者,視他們的評論為「必要的奉承,或必要的誤解」。畢竟,讀者可以藉著旁人的闡釋,獲得屬於自己能理解的部分。他們或欣喜感動、或視如知音?都是讀者自己內在被喚醒的珍貴素質。至於詩,它還是完完整整的存在著,只屬於詩人自己的。


台長: Lily
人氣(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