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21 02:40:30| 人氣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實習的醫院,我參加三個活動,其一是錄影帶製作小組。加入這小組時,他們已經在一部片的尾聲,也就是剛完成一部作品,而準備參加一個發表會。

我看過那部片,看過他們做剪輯的情形,片子怎樣都是外行人的作品,你可以挑出一百個缺點,收音不良,音樂的使用過於渲染(竟然用tinder stick的音樂),運鏡不流暢等等,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既然沒有專業人士參與,外行人的經驗就讓他歷歷在目也無所謂,集體創作,集體。

但強調集體也不全然正確,就我待的醫院例子而言,畢竟心理師主導的成份也很重。只有一台電腦做剪接,操作者當然是其中一位心理師,大部分病人都坐在後面。

於是今天我參與了一個上午的錄影帶作品發表會,全都是一些機構內存在各種形式的工作仿的工作成果。在Vilette科學城裡,很不錯的放映室。

我共看了四部片,其中還包括一部來自比利時的青少年某日間留院,另一部片來自瑞士。

會辦得相當正式並且也非正式,正式是放映後總有一場問與答,作者與觀眾面對面(當然並不是每位病人都願意說話,或願意上場)。

非正式,是因為並非競賽性質,主辦單位強調異質性,強調相遇與交換。有延伸的討論:錄影帶,攝影機,這些工具如何被當作媒介,為治療目的服務,他們能為病人,為精神機構帶來怎樣的效應?透過攝影機觀看自身,並且讓其他人觀看我們想要呈現的觀看,這樣的距離,能在自身與自身之間,自身與他者之間,開啟怎樣的對話空間?

異質,是的,有的是紀錄片,有的是虛構劇情片。有的只有八分鐘,有的長達一小時。有的傾向私密,訴說著自己的疾病,有的不,直要傳達幽默氛圍。青少年團體的片就有青少年式的幽默。有的專業介入的情況明顯,但成為助益而非獨攬專美式的令人厭惡,有的在專業與業餘間達成妥協,病人在場感謝剪接師最後尊重他們的意見。

我看見許多種工作的方式,千百種相遇的可能。人的特質的殊異性,面對不同的困難要克服,造就了不同的作品呈現。我覺得十分美麗。作品就在那,路已經走過。

瑞士那部片,起源一位年輕視覺影像工作者,想要用病人的觀看來揭露精神病院機構,於是她到處向病院提出工作仿計畫,這部叫做Marie Anne,就是她進入到一個女子安養院,提出計畫,於是與兩位病人共同完成。這部片很私密,幾乎是在問Maria Anne是誰,一開始就是這位Maria Anne用第三人稱說自己,說自己的疾病,再來是她的朋友Nicola,安養院負責人。非常多眼睛的近距離特寫,這是Maria Anne症狀之一,她害怕別人的目光,別人的注視,儘管她相當自持,焦慮到極限了別人仍看不出來。她想要近看清眼裡到底有什麼。影像不知怎樣,非常成功的讓我們感受到Maria Anne的焦慮,對森林的恐懼症。

我的醫院聲勢浩大,一個幾乎是十人左右的團體,三個心理師。三年的工作。三年,不知喝掉了多少杯咖啡,來來去去多少參與者。我見識過,光是拷貝錄影帶給每位參與的病人一人一份,就不知經歷多少個禮拜。剛巧,影片主題為時間,對比兩種形態的人對時間的態度,一匆忙,一悠閒。

比利時團強調瞬間的一拍即成,強調陽光帶來的靈感,這部片持camera的是一位專業人士,他說,如果有一天這群青少年想要學攝影機,為何不,那就是時候了。有一個青少年說,他有點想要當演員,他已經準備好拍第二部片,第三部。在場觀眾問一個很好笑的問題,他說青少年我們都知道很麻煩,盡作些蠢事,faire chier, faire la connerie,盡讓我們憂心他們為何長不大,想必你跟他們工作一定有不為人道的辛苦。其中一位青少年馬上問他,你跟我們工作愉快嗎?我看到好多的情感與背後的錯縱複雜都在裡頭。

這場放映會持續三天,可惜我只能看一個早上的片。

台長: phwang
人氣(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