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8-10 12:00:13| 人氣4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5/08/10電信產業新聞~賴專員0925628986

聯合:NCC調查:不看第四台 16%剪線

蘋果:遠傳迂迴入中嘉的後續問題

中時:台灣之星有意入主全球一動

經濟:台灣之星增資 大股東沒表態

工商:台灣之星有意入主全球一動

自由:颱風橫掃電力中斷 中華電信寬頻22萬戶受影響

中時:中華電信 市話6萬戶、寬頻22萬戶故障

自由:網路大斷線 中華電信:「星期一處理」

聯合:宜蘭尚有4萬戶停電 2萬戶電視斷訊

聯合:新北高灘地淹2米高 逾萬棵樹倒

聯合:20萬戶手機不通 上網龜速

經濟:4G頻譜大戰 有錢才能拚

中時:蘋果新品發表會 傳 9月9日 登場

商週:Google、臉書為何搶送免錢 Wi-Fi?

風傳媒:呂紹煒專欄:傳媒的美麗與哀傷 臉書成這波大媒體潮贏家

數位:[Internet20]自媒體的喜與悲:從網路新聞的四個破壞看起

CTIMES:4G+實驗網啟用 抓住新世代網通商機

iThome:行動應用帶動企業即時通訊大轉型

Go to TOP

 

 

 

NCC調查:不看第四台 16%剪線

2015-08-10 04:56:23 聯合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中嘉網路將高價出售,有線電視系統台掌握家用最後一哩網路,看似仍有商機。不過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顯示,有16%用戶「剪線」不續訂第四台,將預算轉到數位影視,用戶「捨電視換電腦」,或改以行動裝置收看線上影視趨勢明顯。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統計,到今年第一季底,全台有線電視訂閱戶達501萬戶左右,平均數位化比率為82%。不過NCC官員指出,有線電視訂戶數占全台家戶數比率低於六成(59.65%),且前年底就已經跌到五百萬戶以下,現在回升應該是有線電視數位化需安裝機上盒,迫使部分私接戶「化暗為明」必須合法訂閱。

產業界人士也指出,旺中當初收購中嘉時,出價台幣762億元;等到頂新計畫併購時,價格約725億元;等到遠傳併購時,市場已傳言價格在700億元左右,有線電視系統台雖還能掌握台灣家庭收視大眾,但漸流失客戶。

MIC調查「2015上半年數位影視付費行為分析」,網路調查2428位受訪者,發現16.2%消費者不續訂第四台並轉移預算至數位影視,15.8%「近半年內沒有訂閱第四台」,有67.9%表示數位影視出現,「沒有影響,會續訂第四台」。

MIC發現,多數用戶收看數位影視的習慣還是傾向免費或是月租吃到飽,但付費收看的消費者中,有31%每月平均付出500-1000元收看數位影視,已超過有線電視月費500-600元的價格。

MIC對上半年線上影視收看的調查則發現,有近四成(39.8%)的用戶,每周透過電腦收看二到三次線上影視,有24.3%的用戶每天收看。以行動載具收看線上影視者,有35.6%每周收看2-3次,有兩成用戶每天看。

Go to TOP

 

 

 

遠傳迂迴入中嘉的後續問題

圖右為遠傳電信董事長徐旭東。資料照片

2015年08月10日00:12  蘋果

羅世宏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媒體改造學社常務理事

日前,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基金已向經濟部投審會、公平會及NCC遞件申請收購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其中比較引人關注的是,遠傳電信確定將以債換股,以迂迴方式達成入主中嘉的目的,並且藉此途徑巧妙避開「黨政軍條款」的緊箍咒。

乍聽到此一最新消息,我的直覺反應是:該來的終於來了,但該做的卻沒有做。

私募基金安博凱集團持有中嘉多數股權已有九年之久,按照私募基金平均五年左右即轉賣手上資產並套取巨大利益的慣性,中嘉早就該賣了。此前,想買中嘉的旺中集團和頂新集團最終鎩羽而退,中嘉的買賣一波三折,但最終該來的還是會來。關鍵在於:這次賣得成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若許可此一購併案,應該附帶什麼條件?

該來的來了,但該做的沒有做。兩年前,朝野信誓旦旦列為優先法案,而且在立法院只缺臨門一腳的《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似已無疾而終,無人聞問了?否則,或有法規妥適處理重大媒體購併案需要審視的產業發展與競爭秩序、媒體內容多元性和公民消費者權益等議題。

對此一購併案,本人有四點意見,供NCC及社會各界共同思索:

第一,現行法令不禁止電信與廣電匯流市場的跨業經營。若此一購併案通過,目前跨業市場將由二家(中華電和台灣大)變成三家,形式上看來市場競爭程度有所增加。然而,在行動通訊市場,遠傳本身已經是市場主導者之一,擁有相當顯著的市場力量,而台灣通訊傳播資源進一步更加集中化殆無疑義,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對此一漸行惡化的媒體壟斷局面及負面影響,NCC如何妥善因應?

第二,中嘉從安博凱轉手至摩根士丹利,等於是從一家私募基金賣給另一家私募基金。而私募基金慣常的「槓桿收購」(leverage buy-out),經常是以資產作債,以債作股,伴隨裁員、縮減投資等手段,將購併對象改造得更具賣相,除了每年獲取20~25%的利潤,更大的企圖是在幾年後轉賣以套取巨大差價帶來的利益,卻未必能有效升級台灣有線電視系統的競爭力。因此,台灣是否該嚴肅思考針對私募基金來台收購媒體事業有所限制?

第三,雖然本案交易各方急著在今年底完成買賣,但NCC自不宜草率通過。NCC應啟動嚴謹的調查和聽證程序,並開放公民參與監督,以昭公信。此外,NCC應該善用此案的准駁機會,順勢責成中嘉完成數位化、分組付費、公平上下架機制、不損害頻道商及收視戶利益、限制自營及代理頻道數量、並不得經營新聞與財經頻道……等,以健全有線電視的產業秩序,甚至從有線電視系統的營收提取一定比例,用以成立專門扶持並提升本國自製節目內容的競爭力與多樣性的影視與內容製作基金。

第四是除了准駁此案的選項之外,朝野應該共同尋找另闢蹊徑的可能。既然黨政軍條款已無法有效規範重大媒體購併案,或宜改弦易轍,轉換為「黨政軍退,國進」的新思維。與其被動審核購併案,政府不如結合民間力量,買下中嘉並進行準公共化(例如朝向公廣集團模式或中華電模式)的改造。若然,在數位匯流通訊傳播產業中,國家將適時發揮領頭羊角色,避免通訊傳播基礎設施完全淪於外資或少數私人資本之手,也更能因此介入並有效引導市場建立遲到已久的頻道公平上下架及分組付費等機制,確實保障民眾的數位化多元收視權益,並以經營利潤投資於國內傳播內容製作,以啟動台灣數位匯流產業得以向上提升的良性循環。

Go to TOP

 

 

 

台灣之星有意入主全球一動

20150810 04:10  記者林淑惠/台北報導 中時

 

市場人士指出,未來頂新與潤泰是否合作,以促成台灣之星收購全球一動股權、或潤泰創新轉持台灣之星股權,均受矚目。圖/本報資料片

全球一動積極爭取外部「資金」!市場傳出,台灣之星正評估併購或收購全球一動的股權,未來全球一動也可藉台灣之星網路資源、爭取頻譜執照延長6年。全球一動現有2600MHz頻譜資源、則可紓解台灣之星4G頻譜不足窘境。

針對此,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表示,沒有評論;台灣之星高層指出,無法回應市場傳言。

何薇玲表示,全球一動目前最大股東是潤泰集團旗下潤泰創新,狀況並無變化。中華電信在全球一動持股,則從早期10%左右,降至目前的2~3%。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曾在頂新食安風暴時、出任食安召集人、並捐出30億元食安基金。而頂新旗下台灣之星,正積極爭取中國信託、金仁寶集團、國泰及中影等四大股東支持100億元增資案。

市場人士指出,未來頂新與潤泰是否合作,以促成台灣之星收購全球一動股權、或潤泰創新轉持台灣之星股權?都受到市場矚目。

全球一動已向NCC申請變更建設計畫書,希望未來改採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建設網路、爭取延長經營執照期限6年。應建基地台數,從原本需要建設1,809座大型基地台,改為大細胞基地台717座、其餘蓋小細胞基地台。

NCC最快9月審核,全球一動目前擁有2600MHz北區頻段2595~2695MHz共30MHz頻寬頻譜資源,頻譜使用年限2015年12月到期,如果NCC不予延長,全球一動必須在今年年底繳回頻譜;若延照核准,其所擁有的頻段,也會成為有價值的頻譜資源,對於其它同業而言,也是評估是否出手併購全球一動的重要變數。

也因此,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即便台灣之星有意入主或收購全球一動股權,也勢必會與全球一動簽訂但書、只有在全球一動獲准9月延照,才會成就入主或收購股權行為。

國內6家WiMAX電信公司、目前僅剩全球一動一家碩果僅存,如果全球一動無法爭取到NCC核准延照,年底繳回頻譜結束WiMAX業務後,也意味著國內WiMAX產業將正式走入歷史。換言之,全球一動9月能否延照?成為國內WiMAX產業存續與否的指標。

台灣之星2013年年底標下4G頻譜共10MHz,其中5MHz目前仍由亞太電信使用中,實際只用了5MHz頻寬進行4G開台。

台灣之星整體行動電話用戶數,已在7月底突破170萬、其中4G用戶已破30萬,穩坐電信四哥地位,年底衝刺50萬用戶目標,但是,4G用戶愈多、頻寬不足問題也逐步浮現。

全球一動目前擁有的頻段,剛好是未來2600MHz拍賣時的D6、及D1部份約5MHz的頻段,D6頻段競標底價7億元,如果全球一動獲准延照、則可以使用到2021年,而2600MHz頻譜使用年限18年,換言之,標到該頻譜的新業者、只能使用12年,勢必拉低D6頻譜決標價格。(工商時報)

Go to TOP

 

 

 

台灣之星增資 大股東沒表態

2015-08-10 04:56:22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台灣之星訂本周三(12日)召開董事會,討論100億元增資案。據悉,除了最大股東頂新集團確定按持股比例參與增資之外,國泰金、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中信金、金仁寶集團等四大股東目前仍未表態,恐牽動台灣之星後續參與第二波4G執照釋出競標狀況。

據了解,國泰金、郭台強、中信金、金仁寶集團均認為,台灣之星目前可使用4G頻譜的確較其他業者少,有必要積極競標新頻譜,且標得新頻譜後,未來賣相更好,但擔憂參與這次百億元增資之後,台灣之星仍持續虧損,導致短期投資仍無法回收,成為四大股東對增資案猶疑不定的原因之一。

其次,四大股東也盼望頂新集團提出更優惠的認購增資股條件,例如附買回條款等條件,增加參與增資的誘因。

由於此次百億元增資攸關未來競標新頻譜銀彈資源,頂新集團旗下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與台灣之星董事長趙國帥上周以來已陸續與各大股東協調,但迄今仍未獲得確切的回應。

目前台灣之星股本約200億元,頂新集團持股約52%,國泰金、郭台強、金仁寶集團及中信金持股各為20%10%10%8%。頂新集團近日將持續與四大股東溝通,力求四大股東均支持以原持股比重認列增資股。

台灣之星積極建設4G網路並進行3G網路優化,累計投資金額已超過100億元,今年規劃增資100億元,一方面充實營運資金、持續強化網路建設,並希望藉此補足銀彈,準備競標第二波4G執照2.6GHz的頻譜頻寬。

台灣之星4G服務將在本月25日滿周年,該公司現階段4G網路覆蓋率達98%,總用戶數(包含3G)達170萬戶、攜碼用戶連續10個月淨流入,總用戶數已經超過亞太電信總用戶數(約165.5萬戶),成為台灣電信四哥。截至6月底,台灣之星4G用戶約33萬戶,今年4G用戶目標要達50萬。

Go to TOP

 

 

 

台灣之星有意入主全球一動

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林淑惠/台北報導

  全球一動積極爭取外部「資金」!市場傳出,台灣之星正評估併購或收購全球一動的股權,未來全球一動也可藉台灣之星網路資源、爭取頻譜執照延長6年。全球一動現有2600MHz頻譜資源、則可紓解台灣之星4G頻譜不足窘境。

 針對此,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表示,沒有評論;台灣之星高層指出,無法回應市場傳言。

 何薇玲表示,全球一動目前最大股東是潤泰集團旗下潤泰創新,狀況並無變化。中華電信在全球一動持股,則從早期10%左右,降至目前的2~3%。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曾在頂新食安風暴時、出任食安召集人、並捐出30億元食安基金。而頂新旗下台灣之星,正積極爭取中國信託、金仁寶集團、國泰及中影等四大股東支持100億元增資案。

 市場人士指出,未來頂新與潤泰是否合作,以促成台灣之星收購全球一動股權、或潤泰創新轉持台灣之星股權?都受到市場矚目。

 全球一動已向NCC申請變更建設計畫書,希望未來改採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建設網路、爭取延長經營執照期限6年。應建基地台數,從原本需要建設1,809座大型基地台,改為大細胞基地台717座、其餘蓋小細胞基地台。

 NCC最快9月審核,全球一動目前擁有2600MHz北區頻段2595~2695MHz共30MHz頻寬頻譜資源,頻譜使用年限2015年12月到期,如果NCC不予延長,全球一動必須在今年年底繳回頻譜;若延照核准,其所擁有的頻段,也會成為有價值的頻譜資源,對於其它同業而言,也是評估是否出手併購全球一動的重要變數。

 也因此,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即便台灣之星有意入主或收購全球一動股權,也勢必會與全球一動簽訂但書、只有在全球一動獲准9月延照,才會成就入主或收購股權行為。

 國內6家WiMAX電信公司、目前僅剩全球一動一家碩果僅存,如果全球一動無法爭取到NCC核准延照,年底繳回頻譜結束WiMAX業務後,也意味著國內WiMAX產業將正式走入歷史。換言之,全球一動9月能否延照?成為國內WiMAX產業存續與否的指標。

 台灣之星2013年年底標下4G頻譜共10MHz,其中5MHz目前仍由亞太電信使用中,實際只用了5MHz頻寬進行4G開台。

 台灣之星整體行動電話用戶數,已在7月底突破170萬、其中4G用戶已破30萬,穩坐電信四哥地位,年底衝刺50萬用戶目標,但是,4G用戶愈多、頻寬不足問題也逐步浮現。

 全球一動目前擁有的頻段,剛好是未來2600MHz拍賣時的D6、及D1部份約5MHz的頻段,D6頻段競標底價7億元,如果全球一動獲准延照、則可以使用到2021年,而2600MHz頻譜使用年限18年,換言之,標到該頻譜的新業者、只能使用12年,勢必拉低D6頻譜決標價格。

Go to TOP

 

 

 

颱風橫掃電力中斷 中華電信寬頻22萬戶受影響

2015-08-08  16:29 自由

〔記者蔡穎/台北報導〕蘇迪勒橫掃全台,造成多處電力中斷,進一步影響電信設備。中華電信表示,截至下午3點,全台ADSL、光纖等寬頻上網約22萬多戶受影響,目前已修復7萬多戶,待修者還有147千戶。

此外,也有民眾網路上反應手機訊號時有時無;對此中華電信公共事務處副總何旭輝表示,行動通訊基地台故障數超過2000台,經過工作人員努力仍有約1600台待修。

何旭輝說,多數故障案例是因為當地電力中斷,儘管基地台有蓄電池但只能撐幾個小時,預期台電搶修完成大概就能恢復正常,現無法預測具體時程。至於市話部分也有65000戶受影響,目前也還在搶修

Go to TOP

 

 

 

中華電信 市話6萬戶、寬頻22萬戶故障

20150808 18:18  林淑惠 中時

強颱蘇迪勒橫掃全台,造成台電200多萬用戶停電,中華電信全台市話及寬頻上網受到波及,截至今(8)日下午3點為止,市話累計故障數6萬4,992戶,寬頻上網故障數22萬1,041戶。

中華電信副總經理兼代理發言人何旭輝今日表示,截至今日下午3點,市話已修復3,226戶,待修戶61,766戶。

寬頻上網故障戶22萬1,041戶,已修復7萬4,014戶,待修14萬7,027戶。

另外,全省行動電話基地台累計2,029台故障,已修復437台、待修1,592台。

何旭輝強調,寬頻及基地即障礙大多因為台電停電造成短暫失聯所致,台電陸續復電後,可望快速恢復通信。

這次全台壟罩在蘇迪勒強颱暴風圈,強風豪雨肆虐,造成全台停電用戶高達200多萬,就連市話、ADSL及寬頻上網都受波及,不少網友反映,行動電話一度打不出去,或者上網卡卡、速度變慢,要不就是沒有4G訊號、只剩3G網路可以上網或對外聯繫,中華電信強調,一切都是因為部份地區基地台受損、或者台電停電所致。(工商即時)

Go to TOP

 

 

 

網路大斷線 中華電信:「星期一處理」

2015-08-09  11:43 自由

〔記者吳政峰/基隆報導〕中颱「蘇迪勒」夾帶強風豪雨,造成中華電信設備故障,從昨天凌晨起,全國許多地區網路已無法使用,直至今日還是連不上,對此,許多網友昨日紛紛致電中華電信客服申告障礙,但是語音系統竟回復「上班日再排除」等語,網友聽了傻眼。             
記者昨日早上致電客服中心,確實聽到語音公告上班日才會排除障礙的話語,等了約30分鐘,一名男客服接起,回應上班日就是「星期一」,並說,目前已有部分工程人員開始搶修,不過因為範圍太廣,很難立即排除。

直至今日早上,全國仍有許多區域無法上網,網友抱怨連連,記者再度致電客服中心,語音公告已無「上班日再排除」的說法,惟半小時後接通一名女性客服人員,該專員坦承要等到星期一,公司才會全面動員修復。

事實上,不只固網出現問題,連行動電話數據服務也有問題,台灣大哥大與中華電信客服人員均表示,因為「蘇迪勒」造成的基地台訊號異常,目前已接獲許多客戶的反應,但是人員有限,仍須等待。

關於退費部分,中華電信客服人員說,系統會自動計算,若達到需要減免的地步,下期帳單會異動,但何為減免的門檻,客服人員則表示不清楚,只回應若收到帳單有疑問,可以致電公司處理;台灣大哥大則說,目前未收到公司提出的退費公告,無法回應。

Go to TOP

 

 

 

宜蘭尚有4萬戶停電 2萬戶電視斷訊

2015-08-09 09:27:27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林縉明/宜蘭報導

蘇迪勒颱風來襲,宜蘭縣大同鄉太平山累積雨量逾1300毫米,位居全台之冠,冬山鄉雨量超過300毫米,宜蘭地區平地最高;受到颱風影響,全縣一度有14萬戶停電、3萬多戶有線電視斷訊 、近千戶通訊不通、千餘戶停水,昨天起已經陸續修復,最快2周內全數恢復正常。

蘇迪勒挾帶豐沛雨量,宜蘭縣包辦全國累積雨量最高前2名,各鄉鎮市雨量驚人,48小時累積雨量幾乎都破200毫米,風力更是驚人,平均風力逾14級,店家招牌被吹落滿地,四處可見路樹倒伏,樹幹勾斷電纜線,各地都出現停電情形,其中冬山鄉停電戶達12158戶停電,全鄉近三分之二無電可用。台電昨天加派人力緊急搶修,截至昨晚8點,全縣還有4萬多戶停電,預估平地地區明天可以修復。

修復後有線電視還剩2萬多戶斷訊,除了山區及偏遠地區外,今起陸續恢復修復;中華電信共有980戶受影響,最慢明天前完成檢修;自來水因停電影響一度暫停供應,昨天已經都恢復供水,但水濁度較高。

南澳鄉武塔村橫山路蘇花改工程工信工程6棟外勞宿舍全倒,被強風吹到坍塌,200多名員工移至南澳高中安置,其中受輕傷的4名外勞經過包紮傷口無礙。

蘇澳地區昨天瞬間陣風一度達到17級,造成台9省道上處處路樹倒塌,綠色博覽會入口意象也被強風吹壞。

7甲線中橫宜蘭支線棲蘭至思源埡口,在15公里處有路基缺口長達90公尺、寬2.5公尺、深3公尺,路段坍方受損嚴重,獨立山工務段希望今天下午5點先搶通單線雙向。

Go to TOP

 

 

 

新北高灘地淹2米高 逾萬棵樹倒

2015-08-09 07:58:56 聯合報 記者祁容玉/板橋報導

颱風蘇迪勒昨天帶來強風暴雨,三峽國小通往大門的道路被東倒西歪的路樹影響無法通行。 記者王騰毅/攝影

蘇迪勒颱風肆虐全台,造成新北市3315件災情,26.7萬戶停電、20萬戶停水,樹倒破萬棵,農損以文旦柚和綠竹筍為主,估計約5千萬元,昨天午後風雨趨緩,環保局動員清潔隊清運傾倒路樹,將在明天上班前盡力恢復市容。

新北市前天入夜後明顯感受蘇迪勒颱風威力,不少住高樓的民眾感受有如地震般的搖晃,驚呼「我家在搖!」昨晨全市隨處可見路樹傾倒及招牌掉落,到昨天下午統計,共有3315件災害通報,造成1死、52傷、4人失蹤。

強風吹倒路樹壓斷電線,及變電所饋線跳脫,導致全市267176戶大停電。原水濁度升高加上加壓站跳電,讓201000多戶停水。另有14萬有線電視收視戶斷訊,到昨晚6點後電力、收視陸續恢復,供水最晚今早9點恢復。

全市11000棵路樹遭強風吹倒,堤外高灘地水淹逾2公尺,清理復原需3天到1周,全市除三鶯堤外便道開放通行外,其餘水門和越堤道持續封閉,水門重新開放前,周邊紅黃線將持續開放民眾停車。

颱風也造成新北文旦柚和綠竹筍農損,八里區200公頃文旦柚有4成落果,約80公頃受災,綠竹筍100公頃則有5公頃倒伏,農損總金額約5000萬元,將報請農糧署評估是否能申請農業天然災害補償。

Go to TOP

 

 

 

20萬戶手機不通 上網龜速

2015-08-09 03:35:51 聯合報 記者吳苡辰/台北報導

中颱蘇迪勒來襲,全台逾三百萬戶停電,也影響電信業者基地台運作,讓許多民眾抱怨「電話打不通,行動上網也變慢」。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逾兩千個行動電話基地台出現問題,影響約廿萬民眾通話,正全力搶修中。

各家電信業者通訊服務都出現問題,截至昨天中午,中華電信市話出現障礙達五萬八千多戶、寬頻上網障礙達廿二萬六千多戶、基地台障礙則有一一四九台。台灣大哥大截至昨晚基地台障礙也約一千台,兩大電信業者便有逾兩千基地台出現問題。

中華電信副總、代理發言人何旭輝表示,除台北烏來兩條光纜斷裂,影響當地固網與行動服務,影響戶數約兩千戶外,其他地區多為零星個案。

全台各地出現通訊問題,以中部沿海地區(彰化、雲林等縣市)基地台受損狀況較為嚴重,何旭輝指出,可能因當地地形導致風勢較大有關。

何旭輝指出,經全力搶修後,己陸續恢復正常通信服務,中華電信截至昨晚六時為止,尚待修復的服務仍有:市話用戶五萬三千多戶、寬頻用戶十三萬一千多戶與基地台一千五百多台。

台灣大哥大公關經理陳勇鳴表示,主因台電停電而影響基地台運作,目前可使用備用電池供電,加上內部可監控電池容量,隨時替換,嚴重時也使用發電設備,避免影響客戶通訊。

遠傳電信公關鍾宜真指出,通訊何時回復主要端看台電的修復狀況,正常供電後通訊即可回復。

【經濟日報/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蘇迪勒颱風襲台,停電與強風災情波及全台電信設備,導致寬頻、市話、行動通訊等受影響,包括行動基地台因停電無法提供服務,導致用戶收不到訊號,以及市話故障情形,到昨(8)日晚間仍有不少用戶服務尚未恢復。

中華電信代理發言人何旭輝昨日表示,由於蘇迪勒來襲,中華電全區各地固網及行動通信服務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經全力搶修,部分已陸續恢復正常通信服務。

截至昨天晚間,尚待修復的服務有:市話用戶待修53,372戶、寬頻用戶待修131,426戶、行動基地台待修1,518台。上述寬頻服務及行動基地台障礙,大多因台電停電造成短暫失聯所致,復電後可望快速恢復。

Go to TOP

 

 

 

4G頻譜大戰 有錢才能拚

2015-08-10 04:56:22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台灣釋出第一波4G執照,台灣之星僅拿到10MHz頻寬,實際可使用僅5MHz,影響台灣之星4G上網速度競爭力。面對第二波4G執照2.6GHz頻譜將於10月下旬釋出,將呈現「五家業者搶四張頻譜」的殊死戰,更是台灣之星不能輸的一仗,本次台灣之星百億元增資案是否能獲得全數股東參與、備妥銀彈,對台灣之星未來發展相當重要。

4G頻譜頻寬決定4G上網服務速度,綜觀台灣五家4G業者目前頻寬,中華電信及台灣大各有35MHz最多,遠傳以30MHz居次;亞太電信與國碁合併之後,扣除賣給台灣大的頻譜,仍有25MHz;台灣之星只有10MHz,其中5MHz為亞太電信3G用戶正在使用,如何拿下台灣第二波4G頻譜資源,成為台灣之星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一戰。

此次可適用於FDD LTE技術的區塊,頻寬為10MHz20MHz之間,底價從19億到37億元起跳。市場預估,五家業者搶四張執照,競爭激烈,預計議價至少一倍起跳,面對資金雄厚的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及亞太電信,台灣之星更要靠五大股東支持,備足銀彈,打一場不能輸的仗。

Go to TOP

 

 

 

蘋果新品發表會 99 登場

20150809 04:10  記者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中時

 

今年來蘋果股價走勢

據聞蘋果可能和去年一樣,選在9月9日召開發表會,預料此次亮相的產品包括新款iPhone、Apple TV機上盒和最新iPad。此外,根據蘋果提交資料顯示,這家科技巨擘1年斥資近70萬美元維護執行長庫克(Tim Cook)的人身安全。

Buzzfeed News網站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蘋果即將在9月7日該周舉行特別活動,預料9月9日(周三)機率最高。蘋果去年也選在同一日舉辦新品發表。消息人士表示,蘋果將按照往例在秋季發表會推出最新iPhone。新一代iPhone預料配備Force Touch壓力觸控螢幕、提升照相功能以及更快且效能更高的無線晶片。蘋果還可能會發表最新12.9吋螢幕的iPad。

據悉,外界期待已久的新一代Apple TV機上盒也將一同亮相。知情人士指出,蘋果原擬於今年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推出新款Apple TV電視機上盒,但在大會數周前臨時撤消計畫。

儘管目前得到的消息仍顯示Apple TV機上盒為秋季發表會的新品之一,不過距離發表會仍還有1個月的時間,計畫也有可能生變。

蘋果此次大規模改造Apple TV機上盒,該裝置自2012年初以來就未有太大變化。知情人士透露,新款配備蘋果A8晶片、支援Siri語音助理的作業系統、內建觸控面板的搖控器,並且新增App Store功能。

另一方面,蘋果粉絲部落格Patently Apple發文指出,從蘋果呈交美證管會的報告中,可得知庫克的安全費用達69萬9,133美元,預料這是維護庫克在加州帕羅奧圖市住家安全的開銷。

不過若與其他科技大廠相比,蘋果保護庫克安全的支出不算高。財富雜誌曾報導,亞馬遜2013年花在創辦人暨執行長貝佐斯的安全費用達160萬美元,甲骨文投入在當時執行長艾利森(Larry Ellison)的安全費用達150萬美元。(工商時報)

Go to TOP

 

 

 

Google、臉書為何搶送免錢 Wi-Fi

作者 商業周刊 | 發布日期 2015 08 09  | 分類 Facebook , Google , 手機 TechNews

「請問你們有提供免費網路嗎?」「密碼是多少?」這個對話,你一定不陌生。走進餐廳,想登入臉書打卡,正愁手機網路訊號不穩時,店家提供的免費 Wi-Fi,猶如沙漠裡的一場及時雨。

 

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個免費服務的背後,竟是 Google、臉書、阿里巴巴等網路公司搶著卡位,光是台灣,每日規模高達新台幣上億元的市場。

而台灣,這場 Wi-Fi 卡位戰,也在今年上半年,開始上演。

根據全球最大商用 Wi-Fi 公司 iPass 今年一月報告指出 ,商用 Wi-Fi 全球熱點已達 900 萬個;在台灣,若以中華電信和安源通訊兩大商用 Wi-Fi,旗下不重複據點計算,提供免費網路的據點,超過 6 萬個。

商家提供了免費 Wi-Fi,該市場表面看似價值不大,卻吸引網路公司爭先卡位,答案就在流量。

 

賣廣告:每位使用者貢獻商機 80

據研調機構創市際調查報告,去年使用「吃到飽費率」的使用者比率從 2013 年的 45%,降至 36%,換句話說,有高達 6 成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沒有吃到飽或上網功能。

電信業者力拚 4G 之際,Wi-Fi 並沒有失去市場。

「我們知道用戶的裝置在哪裡出現過,」服務商運通媒體(4Free)執行長陳韋政說,透過與商用 Wi-Fi 公司安源通訊合作,智慧型手機用戶只需在專屬頁面點擊廣告,即可免費取得 Wi-Fi

該服務推出 4 個月,如今每天逾 2 萬人次使用,陳韋政說,廣告效益計算包含點擊、轉換率等,但平均每位使用者可為運通帶來新台幣 8 元至 80 元的廣告收益,再與提供 Wi-Fi 的安源通訊分利。

台灣約有 1,300 萬智慧型手機用戶沒有申請「網路吃到飽」或手機上網服務,若這些人全數使用免費 Wi-Fi,以每人貢獻 8 元計算,光是一天,即有一億元的產值。

這個市場極具潛力,吸引了大型網路公司的眼光。在台灣擁有 3 成廣告市佔的雅虎,先前則與星巴克門市合作,到今年 6 月,藉此追蹤消費者網路使用行為,提升廣告投放的精準度。

 

玩行銷:資料轉賣商家,二次行銷

然而,免費背後的商機,還不只有廣告。

「我們是直接跟店家深度 engage(合作),」愛物聯執行長謝瑞庭,在廣達擔任工程師超過 12 年,他看中免費網路背後的商機,去年找了 4 位同事創業,投入商用 Wi-Fi 市場。他們分析從 Wi-Fi 蒐集來的資料,賣給商家,做為其二次行銷的依據。

如今,他們已經和頂呱呱等知名連鎖店合作,並且持續說服其他的商家加入。台灣免費 Wi-Fi 卡位戰,已經開打。

這種利用免費 Wi-Fi 產生的流量,滾出上億商機的商業模式,也讓提供網路的商用 Wi-Fi 公司,藉著與網路、廣告公司分潤,擺脫虧損的窘境。

 

商機大:Wi-Fi 公司因此轉虧為盈

iPass 為例,在去年獲利之前,已連續 8 年虧損,曾經一度想把公司賣掉;而台灣安源也已虧損 6 年。如今,隨著網路公司挾帶雄厚廣告資源,可成為 Wi-Fi 供應商的另一收入來源,「預計今年由虧轉盈,」彭世偉說。

尤其是台灣正處在 3G 4G 的過渡期,訊號時常不穩,此時 Wi-Fi 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

網路巨頭們想卡位,除了考驗誰的業務能力強,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誰的資本夠雄厚。但確定的是,下次你在餐廳想要找免費 Wi-Fi,看到一個以上的連網選擇時,可以想一想:你想要把資料給誰。

Go to TOP

 

 

 

呂紹煒專欄:傳媒的美麗與哀傷 臉書成這波大媒體潮贏家

呂紹煒 20150809 08:30 風傳媒

最近媒體界很夯,有人賣有人買,十多年前一度流行的「大媒體潮」再次捲起,但這波大媒體潮卻又有點不同了傳統媒體既是美麗的被追求者,卻又是悲傷的發現自己淪為再無主導能力的「附庸」了。

國內外媒體近來熱鬧得很,先是遠傳電信以「財務操作」方式,要以171億元加入中嘉,再來是國內遊戲產業的龍頭遊戲橘子入股網路媒體《NOWnews今日新聞》,接著東森國際公告要賣出手上持有的東森電視股權。在這些案例中,遠傳明顯是為了取得有線電視這個大平台,因為其競爭對手中,中華電信已有MOD,台哥大有凱擘,在數位匯流、取得內容上都享有優勢。

至於遊戲橘子則以投資媒體取得內容,媒體則增加一個擴張的平台;東森電視原本是王令麟擁有,後來賣給知名的私募基金凱雷,凱雷持有6成股權。這次東森國際說要與凱雷一起賣出東森股權,坦白說,交易對象應該已有,這個交易預估也是數百億元,有能力參與者少數幾個大財團,市場上的猜測以擁有電信的科技財團可能性最高。

國外則是幾個科技巨頭全部搶進新聞這塊,臉書與蘋果、推特先後宣布了他們新的新聞服務,日本的日經吃下英國金融時報,更早則有亞馬遜的貝佐斯買下華盛頓郵報。原本臉書上看到的新聞主要靠用戶分享,現在臉書是要直接從媒體取得原生新聞;蘋果原本也有書報攤的新聞服務,但這次蘋果也是要直接與媒體合作,取得原生新聞。科技巨擘想的不僅於把新聞內容放上去,臉書與推特更是把現場實況轉播直接上架,直接搶下傳統電視實況轉播的天下。

十多年前的大媒體潮,指的主要是電腦、電話、無線電訊和娛樂終將匯流在一起,有人說是叫「三網合一」,近來流行的說法是「數位匯流」;當時提供內容為主的傳統媒體猶能相當驕傲的說「內容為王」;但這一波再掀起的大媒體潮,傳統媒體的內容雖然仍是各方爭奪的焦點,或許仍可說「內容是王」,但傳媒卻絕對不是王者了,反而淪為被兼併、改造的對象。

10年整體媒體的變化,其實就是行動當道、社交走紅,傳統的平面媒體下滑極快,發行量幾乎是腰斬下滑;越來越多人移到網路獲取新聞,特別是年輕人幾乎全部仰賴網路得到新聞;中國的調查數據是超過7成的行動用戶倚賴行動載具看新聞,靠電腦看新聞的比例則不到1成。發行量下降代表的同時也是廣告減少去年谷歌一家的廣告收益就超越全美國紙媒廣告收入。

10多年來,傳統媒體幾乎都積極搶進網路,除了傳統紙本外也有「電子報」,而且對網路的電子報投資日增。但嘔人的是:即使在網路上,許多人也不是直接進到某新聞媒體的官網看新聞,而是透過社交媒體平台獲取新聞;美國的調查是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拋棄由某一家媒體獲取新聞,臉書成為最大的新聞閱讀網路。而除了極少數具「全球聲望」的媒體可對讀者收費外,大部份電子報只能依靠廣告挹注營收,能實現獲利者幾稀。

某個角度而言,所有傳統媒體即使尚未、也很接近「失去自主性」,大家幾乎都依靠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以獲取讀者的青睞;臉書為媒體導入流量,而流量代表的就是廣告與營收。即使被認為新媒體成功模式、已經有獲利的BuzzFeed,也有7成以上的流量來自臉書。

當臉書要搞媒體時,有些反對意見就是擔心媒體失去自主性;但現實世界則是越來越多人靠社交媒體得到新聞訊息。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的研究發現,智慧手機用戶用一半的設備使用時間閱讀新聞,越來越多的用戶利用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發現新聞,也不再訪問新聞網站的主頁,很多新聞提供商難以通過智慧手機內容獲利。

根據其調查數據顯示,智慧手機用戶用一半的設備使用時間閱讀新聞;而雖然有超過2/3的智慧手機用戶會下載新聞APP,但其中僅有1/3的用戶每週使用此APP,但卻有4成的智慧手機用戶每週使用臉書發現、閱讀、觀看、分享和評論新聞,其它WhatsAppInstagramSnapchat等比重雖遠不如臉書,但在新聞散播的影響力也日益增長。

這顯示只有最忠實的智能手機用戶才使用新聞應用,而其他用戶主要用社交媒體、消息應用、電子郵件和手機通知閱讀在線新聞。因此,傳統媒體在網路上的官網平台逐漸式微,甚至在這波大媒體潮中,可能淪為為臉書、蘋果、谷歌、微信、推特等科技大咖打工、提供內容的角色。

在大媒體潮的洶湧浪濤中,內容仍是王,但傳媒本身已不是王者了;這頂王冠,是戴在有能力提供更大平台的科技巨擘頭上了!或許,換個角度說,最後皇袍加身、君臨天下者,竟是那些「平台」。

Go to TOP

 

 

 

[Internet20]自媒體的喜與悲:從網路新聞的四個破壞看起

紐約時報 臉書 新媒體 網路20 Intetnet20 黃哲斌 自媒體 策展者

撰文者:黃哲斌 發表日期:2015/08/10  數位時代

網路瓦解了傳統媒體的霸權,新聞市場不再由老牌傳媒決定,新聞內容也不再由少數人循著權力階梯來制定;相對地,這是一個人人都能當記者,人人都能出版新聞報的年代,只要你熟捻網路,熱愛傳播,你就是一個自媒體。
然而,自媒體時代並不全然播撒自由的福音,一方面,網路上無價值的新聞幾達傳播過剩的程度,而另一方面,仍有財團和國家整軍經武,要和潮流拉扯決戰。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喜與悲,你我都參與一份……。

「詩人所處的時代(神讓印刷術得以發明,藉此懲罰知識分子的罪),紙張非常便宜,印刷業者眾多,以致作者泛濫成災:這些人不僅讓原本未受書寫騷擾的個體每天遭受褻瀆,還無情要求眾人喝采,索求以往不可能取得、也不配擁有的金錢。在此同時,出版自由幾乎完全不受限制,拒絕作者變得非常危險,因為作者可以匿名,任意毀謗他人,完全不受懲罰。」

「十九世紀初,報紙主要為文人雅士而存在,風格既僵硬又正式,介於艾迪遜的高雅與約翰生的高調之間。報紙內容包括小幅廣告、當地要聞和國家政治,尤其商業訊息和長篇的議會報導……。當時新聞語言與文學語言尚未分家,因此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可以見到不少主要文人為報紙執筆,或靠寫作維生。」

上述兩段引文,第一段來自十八世紀英國詩人亞歷山大.波普的《愚人列傳》(或譯《鄧西亞德》),波普另以筆名寫下這段註釋,詩人略帶嘲弄口氣,諷刺印刷術讓書寫傳播相對普及,也使平庸之作得以問世,文學傳世價值因而稀釋。他的憂心忡忡,放在三百年後的網路時代,另有一種鏡像感。

第二段來自加拿大學者路易士.杜德克的《文學與印刷傳播》,出版於1960年。他提到,報紙誕生之初,只是一種菁英階層的小眾媒體,一種介於文學與時論的同人刊物。十九世紀中期,《紐約太陽報》與《紐約前鋒報》等一分錢報紙崛起,加上工業革命、城市中產奠基、電報發明等諸多條件配合,才讓報紙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社會媒介。同等重要的是,這兩段引文都轉引自麥克魯漢1962年的著作《古騰堡星系》,貓頭鷹中譯本,356與358頁。

或許,這是最好的方法,為本文揭開序幕:網際網路如何改變傳播媒體?從報紙到網站,社群時代的新聞位移,讓我們的資訊生活更美好,或是更混亂?

無論是《古騰堡星系》一書,或是這兩段引文,適可註解兩件事,兩件關於本文主旨的提醒,一,新聞媒體的發展或轉型,向來與當下的科技、社會條件息息相關,科技發明與社會生活像是兩股絞繩,交互並進,從而回頭衝撞、重新型塑思想文字傳播的形貌。新聞媒體也是如此,我們都在時間長河裡渾沌演進,任何當代的詮釋,都可能像波普三百年前對印刷術的批評,成為一種迴圈隱喻,或僅僅是誤讀。

二,科技與社會條件對新聞媒體的影響,不只在於形式,也在於內容。舉例而言,紙本時代,我必須抄寫這兩段引文,並列舉出處頁數;若是刊於網路上,我可能直接加上幾個超連結,讓這段論述更加立體,觀者的閱讀經驗也可能更加發散跳躍,而非線性封閉。

接下來,讓我們回頭觀看,我們身處的媒體世界。報紙、雜誌曾經長時間統治新聞界,成為我們連結社群、認識世界的主要渠道。「輿論」本身,就是一種想像的共同體。

值得注意的是,新聞業萌芽之初,是一種門檻不高、充滿個人色彩的行業。1785年,世上首份以「時報」為名的《泰晤士報》創辦時,老闆是一名失業的保險公司職員,他買下一種字型排版技術的專利,開辦報紙的本意,只是促銷這種新型印刷術。

《紐約時報》的主要創辦人亨利.雷蒙德原本是另一家報社的記者,因不滿紐約幾家報紙太煽情或太偏激,加上自己有從政企圖,1851年與朋友開創《紐約時報》的前身,當時,他不過三十一歲。此後一兩百年,傳播媒體一直朝向專業分工、資本密集等趨勢發展,「新聞」成為一個學門,一個產業,一個具備教科書與龐大從業者的新興社會學科。然而,無論是寫作格律、編輯概念、產製流程、組織分工,逐漸成熟,也逐漸固態化。


(圖說:做為最具代表性的紙媒,《紐約時報》近來積極推動數位化工作。圖片截自官網)

新聞產業固態化的另一面,就是逐漸失去適應時代的活力。版面,欄目,框線,決定了新聞寫作的格式,記者萃取事件的最重要精華,放進第一段,專業術語稱作「導言」,其餘段落也依資訊重要性鋪陳,最不重要的細節,越後面再寫,這叫做「倒寶塔」。

這種寫作方式,與報紙的先天物理限制有關,1997年我任職報紙編輯台,每一版的字數上限約八千字,等我2010年離開報社,因為視覺化與圖表化的潮流,每版剩下約四千字。無論四千或八千,歷經了廣播、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幾波衝擊,新聞產業的規則變動不大,採訪者大致遵循百年來的敘述方式,5W1H,希望能攻佔最大版面。

另一個固態化的影響是,創辦媒體的門檻變得極高,尤其報紙與電視。前幾年,中時集團號稱以204億元轉賣旺旺、壹傳媒險遭五大財團以175億元「團購」、壹電視以14億元拋售給年代集團,均可說明《泰晤士報》或《紐約時報》等平民辦報的時代不再,梅鐸等「媒體鉅子」成為一種新的身分階級。這些媒體轉手的背景圖像,正是網際網路徹底改變了新聞這一行的遊戲規則。或者說,新聞產業重新變得液態化,像是水泥未乾。

網路對於新聞的全面顛覆,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 ·                  編輯邏輯的破壞:傳統媒體如報紙或雜誌,都像是一個「套裝」,由編輯人打包、提供一種無法分裝出售的資訊商品。網路則將報紙雜誌拆解、重組,1024乘以768的框格,取代原本紙張媒體的版面美學,瀏覽器將每則新聞或照片拆成一條又一條超連結,「頭條」或「配稿」、「邊欄」等概念如奶油一般消融。
  • ·                  閱讀邏輯的破壞:報紙或雜誌的閱讀經驗是「塊狀閱讀」,以報紙為例,視線由版面右上而左下,有大致固定的動線。網路新聞則是「球面閱讀」,無論是下拉選單、相關新聞,或是熱門新聞,不同網頁設計,會引領讀者跳躍穿梭,在超連結之間跳島。加上網路資訊庫與議題專區等功能,提供一種紙媒時代缺乏的資訊縱深與廣度。
  • ·                  權力邏輯的破壞:以往,編輯室是科層化嚴整的組織,總編輯坐在同心圓的正中央發號司令,往外一圈圈分別是主編及採訪主管,再來才是記者,讀者的聲音很少進入同心圓內,論壇及副刊是少數例外,但仍由編輯把關。網路時代的新聞媒體,無論是組織或內容,出現雙向或多向的話語權,近年公民記者或素人作者又強化此一趨勢。
  • ·                  營運邏輯的破壞:或許,這是傳統媒體最難適應的趨勢。新聞網站不再像是報紙或雜誌,具有實體商品可以交換貨幣,也不再擁有「套裝式」廣告版面可供販售。電視與廣播等電子媒體的線性播出形式也被打散,在網路上,新聞資訊以單則單篇、隨選隨點方式遞送,「收費牆」幾乎是點閱毒藥,加上網站廣告計價極低,行動廣告更低,與紙媒時代相較,美國新聞界因而有「from print dollars to digital dimes to mobile pennies(紙媒以元計、數位媒以角計、行動媒以分計)」的雙關語。

以上只是Web時代的衝擊,過去十年來,新聞媒體先經歷公民新聞與部落格的突襲,再遭逢社群網站與行動閱讀的浪潮,新聞這一行的挑戰日益巨大。樂觀來看,網路瀏覽的趨勢,一方面讓人類出版活動的活躍程度,達到歷史高峰。只要擁有部落格或臉書帳號,任何人都能發表評論或文章,「波普的噩夢」進一步成真。相對的,國家或商業力量控制訊息渠道的可能性仍在,但資訊壟斷的成本益加高漲,中國的防火長城正是一例。

另一方面,臉書等社群網站的獨強,讓資訊藉由人脈發散傳布,傳統媒體由專業編輯擔任守門人,現在,每個網路使用者的朋友圈成為另一道資訊濾網,「聚合者」、「策展者」成為網路時代的「編輯人」。對於新興內容網站或小型媒體,這是好消息,因為在塗鴉牆上,除了贊助廣告,主流媒體與個人媒體的曝光機率更為平等。

當然,網路帶來機會,也帶來挑戰。臉書等網站的演算法,可能造成另一種資訊偏食;為了攻佔塗鴉牆眼球,標題黨泛濫成災、臉書小編成為另一種新聞亂源;正派經營的媒體掙扎求生,嚴肅新聞或調查報導也面臨生存危機;行動閱讀成為主流,新聞媒體的前景益發模糊,臉書、Google、蘋果、Snapchat爭當媒體通路,未來的新聞產銷模式繼續盤整。

回顧網路二十年,新聞人站在一個微妙的節點上,往回望,過去的輝煌早如雲煙;往前看,希望與挑戰同等巨大,正如一場沒有航海圖的歷險。唯一確定的是,我們都已在海上。

Go to TOP

 

 

 

4G+實驗網啟用 抓住新世代網通商機

CTIMES 丁于珊 報導】   20150809 星期日

隨著台灣進入4G生活時代,4G商機也逐漸顯露。為了抓住下一波的商機,行政院科技會報推動「加速行動寬頻服務及產業發展方案」,建構「台灣4G+多模、多頻、多廠牌之類商用實驗網路」,並且在近日舉辦了4G+實驗網啟用儀式正式對外啟動服務,同時也在「新世代行動通訊的挑戰與機會」論壇中,探討未來台灣產業如何運用「4G+實驗網」。

為提供台灣產業符合全球市場需求,4G+實驗網集結了Alcatel LucentEricssonNokiaNECRohde & Schwarz等國際大廠及中華電信與遠傳等台灣的電信業者,複製商用網路環境,提供台灣手機、晶片、終端、小型基地台、WiFi等產品驗證互通測試,同時也提供電信業者進行新興服務測試(4G語音(VoLTE)互通測試以及WiFi卸載分流等)。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表示,台灣建構此一符合多種情境且可自主掌握之4G+實驗網,期待降低從研發到產品實際銷售到市場過程中測試所需成本與時間,協助提升產業競爭力。

這一類商用實驗網在去年進行試營運,提供1228項產品測試驗證。今年更將結合國際主要商用設備,提供涵蓋了歐、美、亞洲等17 個主流頻段與包含FDDTDDFDD+TDD 3種模式的組合網路,以提供更完整的測試環境服務。同時也規劃如VoLTESDN等新興技術測試環境,未來將成為B4G/5G初期驗證技術發展平台,協助廠商即早布局新世代網路產品,提升台灣通訊產業競爭力。

而這次的活動也邀請了各家國際大廠,包含Alcatel LucentEricssonNECNokiaRohde & Schwarz等,以及台灣各家網通廠商參與,分享4G+5G的願景及藍圖。也期望透過此論壇的舉辦,讓4G+實驗網下階段的佈建能更完善,共同啟航迎向未來網路商機。

Go to TOP

 

 

 

行動應用帶動企業即時通訊大轉型

企業級IM工具帶來了集中管理特性,讓公司聯絡人可以統一控管與搜尋,並且提供更多針對工作溝通的輔助功能,藉以提升溝通效率

 按讚加入iThome粉絲團  /羅正漢 | 2015-08-09發表

 

個人即時通訊不安全、帳號盜用問題不斷、私人帳號難以集中控管,是普遍個人IM工具面對的問題。這些免費的即時通訊工具,帶來了方便性,但在管控機制與安全性上,未能提供更多。

企業級即時通訊產品,則以安全與集中控管為首要,提供與一般即時通訊相同的易用性,甚至也對應不同企業需求,發展更多面向的應用。本次介紹了4家廠商提供的企業級即時通訊產品,包括中華電信Qmi、互動資通Team+、微軟Skype for Business與台灣大哥大M+ Messenger,讓你了解現在企業即時通訊產品的功能與特色。

以行動裝置為主的通訊應用方式,成為近年關注重點

這些企業級產品與個人即時通訊何差異呢?基本上,企業產品提供了集中管控的便利性,提供後臺管理工具,讓管理者能夠掌控成員帳號、建立企業通訊錄,或者是整合企業內部AD,讓公司員工以手機號碼、公司電子郵件登入即時通訊後,便可快速搜尋通訊錄,找到聯絡人並直接傳送訊息,讓企業內部成員的溝通更加方便。

不像個人IM軟體或App,無法整合企業通訊錄,或顯示聯絡人詳細資料,甚至是整合市話、分機撥打等功能。

而且,這些產品也都強調安全性,均提供企業自建的選項,一些廠商並能同時提供公有雲服務,讓用戶能以較便利的方式,快速取得所要的功能,這也成為中小企業的選擇之一。

特別的是,近年多數廠商產品以手機App為原生應用,像是QmiTeam+M+ Messenger,不過為了兼顧企業既有更多使用需求,它們也還是會對應PC用戶推出專屬程式或是Web版介面。

這些產品在即時通訊功能上,已經發展出一些新的共通特性,像是為了掌握溝通狀況,相較於一般個人端即時通訊的已讀顯示機制,它們多提供了每則訊息的已讀、未讀名單的檢視能力,讓用戶可以追蹤狀況。

在訊息傳遞方式上,它們也都具備企業公告推播這種上級對下級的溝通方式,甚至支援與企業既有系統整合的API介接能力,讓即時通訊也具有類似EIP企業資訊入口網站的性質,可以快速接收到來自各層面的重要資訊,並轉發給員工。

而商務用Skype的應用較為特殊,使用者操作時傾向於過去MSN Messenger的使用習慣,以PC環境使用為主,提供線上狀態顯示,能掌握對方的可溝通狀況,功能選項相當豐富,視訊互動也是基本功能,並提供視訊會議軟體才有的能力,加強溝通效果。

 

集中管控的企業通訊錄是主要特色

成員管控與企業通訊錄,可說是企業即時通訊軟體的基本特色之一,以互動資通Team+的用戶端App介面來看,點選通訊錄後,就能依據組織單位,或以搜尋方式,找到欲聯絡的同事,並加到常用聯絡人之中。

 

提供安全管控之外,企業級產品更強調即時溝通的有效性

從這次4款測試產品的功能來看,這些企業即時通訊所帶來的,不僅是安全性,更多是在增加工作溝通模式,期許提升溝通的有效性。

它們的擴展面向都很不同,有的產品以純IM功能為主,訴求與個人即時通訊軟體一樣易用,如M+ Messenger;有些則是加入企業社群網路的元素,以及工作流程、協作等相關應用,或者是擴及整合通訊、視訊會議等應用,提供更符合工作溝通上的管理與使用,如Team+Qmi與商務用Skype

簡單來說,Team+提供類似Facebook塗鴉牆的機制,提供團隊空間的應用方式,並具有行事曆,工作指派、檔案管理等功能;Qmi也有塗鴉牆的設計,並有通報、工作指派、投票與成員定位等功能;商務用Skype提供螢幕分享、簡報分享功能,並支援多方視訊功能,讓溝通方式更多元,甚至在微軟自家的Office軟體上,也能快速開啟通訊對話,而無需另行開啟應用程式。

工作管理、通訊方式多元,也是這類產品的重要訴求

更進一步來看,在文字訊息溝通上,IM工具的最大特性就是快速、方便,但就一般人的使用經驗而言,很多人會發現,之前的對話很容易被訊息串淹沒,如果收到訊息沒有馬上處理,就要靠個人的記憶力去提醒,或是花時間去尋找,最後甚至找不到。

現在,這些產品會提供不同的形式,將重要的訊息獨立出來,讓交談雙方更能夠抓住重點。像是在商務用Skype在文字交談時,你可以在重要句子上,加入代表重要的驚嘆號圖示;Team+Qmi都有簡易的工作指派的輔助功能,若臨時要對方協助或處理一件事,能設定任務期限,也方便對方回報狀況。最重要的是,要能提醒雙方有待辦事項未處理完,溝通上會比較容易。畢竟,一般能立即處理的事情,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有時經歷的時間較長,之後訊息可能被其他對話淹沒而忘記。

不僅如此,在顯示上也要做到區隔,像是企業公告屬於內部的單向溝通機制,適合政策、命令等形式的訊息,這類上級對下級的訊息即時傳達,必須獨立顯示出來。

還有像是M+ messenger的布告欄機制,可讓用戶在聊天室中提到重要事情時,另外發布,而Team+的團隊互動機制,也是以事情、專案導向為出發,讓同一事件的討論可以集中。

至於其他針對任務指派、作業流程上的輔助,也是這些產品的新特色。像是可應用在簽核的應用情境上的通報功能,以及開會時常見的投票情境,也都能成為即時通訊的擴展項目。綜合來看,這些功能的目的是讓重要情報,以專案、事件、交辦為主的內容,可以更有效的從即時通訊工具中傳達出去。

而商務用Skype的功能應用上,形式完全不同,但同樣提供工作、會議與協作情境上,常會需要的輔助功能,像是提供螢幕分享、簡報分享、電子白板功能,並支援多方視訊功能,讓溝通方式更多元。

 

具備單向公告機制,並提供加值應用

以中華電信Qmi的用戶端App介面來看,企業公告也是即時通訊容易做到的應用,讓上級對下級的溝通方式更集中且有效(圖左),還有像是任務指派等加值功能,也能在即時通訊中帶來一些幫助,快速回報,直覺表達。(圖右)

 

現在也有針對企業通訊的免費公有雲服務

最後,如果企業真的只想要一套免費的企業即時通訊工具使用,目前國內Team+的公有雲服務便可免費申請使用,很吸引人。而國外近年也有一些知名的例子,像是Slack等軟體,只是,它的介面語系沒有提供中文選項,對於普遍使用者都要應用的即時通訊工具而言,不夠友善。但因為支援眾多開發工具的通知整合,以及原始碼共享與版本控制等機制,使得這款產品也很受青睞。

但更重要的是,軟體只是工具,當企業選擇建立內部的即時通訊管道時,如何將企業員工在黏住在企業的通訊平臺上,也是關鍵。有效建立企業溝通文化後,這些工具才能更有效的幫助工作聯繫。

Go to TOP

 

 

 

 

台長: 賴專員
人氣(4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