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18 07:56:38| 人氣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生活新中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最重要的身份是「人」,而不是附加其上的「職稱」或「地位」。教育如果忽略人的人格建構,而只關注實用知識的灌輸,就是重物輕人的教育。因此,成熟而理想的人格建構,應當是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目標。教育決策者或第一線的老師如果忘記這個目標,或者,雖然沒有忘記,但所作所為卻與它背道而馳,那麼,教育的意義就會模糊,而受教者則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人格的建構我們需要倚賴的仍是「品格教育」或「道德教育」。不過在當前的氣氛下,傳統儒家式的道德教育---嘗試告訴我們什麼才是一個理想的人,什麼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狀態(如君子不憂不懼)---這種以傳統儒家為主軸的道德教育在快速的社會變遷中,實在不太可能抗拒西方個人主義帶來的衝擊。
西方個人主義主要表現在兩個觀點上:1.對個人自主(autonomy)的肯定和對父權主義(paternalism)的憎惡,個人的價值及尊嚴建基於個人的抉擇,否定了個人的選擇能力和機會也就是對人性尊嚴的貶損;2. 對於什麼是「幸福生活」持著開放而中立的態度,只要個人認可且不違反最低道德及法律要求的生活方式,個人就可以追求,而每一個人也都可以有道德上的權利來規劃自己的幸福生活 。而我們的學生,這群「Y」世代的青少年---自主性強,追求率性的自由。都是這種氛圍下的產物。
不過個人主義價值觀雖然部分的獲得接受與肯定,但離社會主流還是有一段距離,因為不管從心理學或社會學的角度而言,現今台灣社會的價值主軸還都是非常的「儒家」。因此若回到學校教育來說,就算我們抱持著開明的態度,有更寬鬆的髮禁,有更開放的服儀規定,有更多合於西方人權價值、個人自由主義精神的校規,我們還是無法抵擋來自傳統社會的質疑。
個人以政治學的背景,強調的正是自由主義式的民主、法治與人權,接任學務工作以來當然也希望灌輸學生自由主義式的觀念。然而實際經營才知道,民主與人權固然容易獲得學生的共鳴,但是「法治」的觀念卻需要持續的加強。很多學生對於學校的作息(早上八點多才到校,仍然慢條斯理的買早餐)、服儀的規定(穿制服硬是露出一大節內褲)、缺曠的處理(缺曠超過300節,仍不知要依程序請假)、整潔的要求(很多班級的垃圾堆積如山)、課外的活動(隨意穿著便服到校活動)…已經完全不在意,甚至將學校的規定視若無物,凡此種種,都需要全體師生一起努力,才有可能做出成績。
新的學期又來臨了,學務處嘗試提出一個新的願景---新生活、新中正。也就是本學期我們會將業務的主軸放在學生的「生活教育」上,希望新的一年有一個新的開始,當然我們最期盼能夠獲得全體導師的協助。人家說「經師易尋、人師難求」,做一個全方位的老師,相信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在此期勉大家除了能在個人的教學專業上追求卓越外,可以再撥一點時間關切學生的日常生活,諸如學生的作息、缺曠、服儀、整潔、抽煙、課外活動…等等的問題,都不只是學務處、教官,或者班長、風紀股長、衛生股長…的責任,大家若能對學生多關注一點,當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成為「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的時候,相信中正的未來將會有很大的進步。最後套用本校劉校長談過的一句話,與大家互相勉勵---「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永不止息的-尤其在中正」。

台長: Chunnan
人氣(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未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新制服新中正
此分類上一篇:重建新秩序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