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4-09 03:05:23| 人氣3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代版的百丈野狐公案(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法知見驗證題二、

「佛說因緣僧護經」,原文是:

為護一家  寧捨一人
為護一村 寧捨一家  
為護一國  寧捨一村
為護身命  寧捨國財


問:如果,現在我們已經驗證過「戒律」的精神,也查出了經文原文,而發現對方之前真的是記錯了。但接著對方又說:「殺」是演申義…很難說與佛法有違…云云。那麼,又該如何處理呢?

之前,我們查驗過戒律,也查出了經文原文,那麼,現在,我們可以查驗一下,這經文的出處「佛說因緣僧護經」到底說了什麼,便知分曉。

「佛說因緣僧護經」,此段的經意提到,佛世時,有五百商人出海從事貿易,但他們希望能天天聽聞佛法,便到僧寺中,請問是否有僧人願意受請與他們一起出海,讓他們可以時常接觸佛法。後來,僧團中的僧人「僧護」比丘雖願從其所請,但必須得到老師舍利弗尊者的同意。當五百商人請求舍利弗尊者是否同意時,舍利弗尊者答覆說:「必須詢問佛陀(佛陀是舍利弗尊者的老師)是否同意才行。」後來,僧護、舍利弗尊者陪著五百商人一起前往尋求佛陀的同意,並且獲得佛陀的許可。所以,五百商人與僧護就一起出海了。

但在海中遇到一位愛好佛法的龍王,且被龍王所擒。龍王要求五百商人必須獻出僧護比丘,讓他請回去供養,否則,將奪取他們的性命。那五百商人想到,以前曾在佛陀那聽過一首偈語:「為護一家,寧捨一人;為護一村,寧捨一家;為護一國,寧捨一村;為護身命,寧捨國財。」結果,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們就將僧護比丘捨給了龍王。

思索那首偈語的意義應是:「捨己為人」或是為了救人捨棄財貨之義。但由於五百商人誤解了佛陀所說的偈語,所以,他們就將僧護比丘當做可以保命的重要財物,給捨出去了。

其實,這個故事中,有一個問題與一個迷思。

問題是:這首偈語的內容,其實,也是「五百商人」出於自身的記憶,他們認為是自己親身從佛陀那邊所聽到的,但這個記憶是否確實,這本身便是一個疑點?所以,在此,我們還是必須謹慎地運用「四大教法」加以查證。(後文有解釋,法友heaven,曾經查證到其他版本的經文。)

迷思則是:「如果,不分僧俗的話,這次的出海之旅,總共有五○一人,那麼到底要犧牲那一個人呢?若按照人性『以我為尊』的標準來說的話,那麼,一定都是想到要犧牲別人,絕對不會想到要犧牲自己。為什麼人們總是想著如何犧牲別人,而不是想著犧牲自己而保全別人呢?」

法友heaven(喵喵)說,這首偈語,其實有更古老的來源,應該是出自「增一阿含」的經文。

徵得heaven的同意,將其文修改增補如下:
=============================================================
我(heaven)想這句應該算是出自增一阿含

「 為家忘一人   為村忘一家
  為國忘一村   為身忘世間 」
《增一阿含》(CBETA, T02, no. 125, p. 722, c2~3)

不過,單單引用這句,也很容易造成斷章取義的誤會……:)。因為,這並非佛陀對於佛法的教導,而是佛陀在述說弟子的過去生時,覆述了當時「清淨太子」的父王--「大果王」--所說過的話。

這就是有名的鴦掘魔羅的過去生故事。因為過去生,他曾生為「清淨太子」。「大果王」原本無子,後來向諸樹神、山神、日月、星宿求子,無所不求。皇后不久便懷孕而生下太子,「大果王」原本很高興,當太子八歲時,便想為太子娶親,但太子謙辭說:「尚年幼不須娶親」。到了太子二十歲時,「大果王」更加想為太子娶親了,但太子卻回答說:「不須要娶妻。」太子的回答,讓「大果王」傷透了腦筋,尋思:「我本無兒息,經歷久遠,方生一子,今不肯取婦,清淨無瑕。」便為太子改名為:「清淨」(原名:「大力」太子。)

一直到了太子三十歲,國王開始煩惱:「我年紀已衰,國位原本應授予太子,但太子又不樂五欲之事,如何治理國事呢?」便敕告天下:「若有人能使太子樂著五欲,便賜與千金與諸寶物。」不久,便有善明種種婬巧技藝的女子登門請纓,毛遂自薦說:「有能力可令太子樂習五欲。」該女子後來便巧設婬行伎倆,引誘毀破了太子的清淨梵行。

梵行已破的「清淨太子」,隔日心性大變,「大果王」見此轉變十分歡喜,便問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心願想達成?清淨太子便說:「如果父王不會反悔,我便說出心中的願望。」「大果王」回應說:「只要你說得出來,我就不會反悔。」結果,-----太子大膽地向「大果王」要求:「國內若有未嫁女子,先適我家,然後使嫁。」而「大果王」因為極端溺愛「清淨太子」也答應了他的要求:「『好!就如您所言,如您所願。』「大果王」尋即昭敕國內人民說:『家中若有女子未嫁者,必須先進宮服侍清淨太子,然後才能出嫁。」----就因太子許下如此無法無天的心願,又加上國王對太子的縱容,最後終於引發民怨,而爆發內戰。

人民剛開始時都不敢反抗,後來,有一位長者的女兒—「須蠻」,當天原本該被送到皇宮,但她卻堅持脫光衣服獨自一人裸身從家中走到皇宮,如此驚世駭俗的行徑,國內民眾聽聞,便群聚畢集,一起前來圍觀看熱鬧,兼且笑話「須蠻」女(其實,「須蠻」女具有非凡的智慧與膽量,其勇氣與智慧,頗引人激賞。)

有民眾嘲諷說:「這女人真是一點羞恥心都沒有,跟驢有什麼兩樣呢?!」

「須蠻」女卻回諷說:「我不是驢,您們才是驢!反正,這城裏頭的人都是女人,無一人是真正的男子。只有『清淨太子』才是男人,到了皇宮,我見著了太子,自會穿上衣裳。反正,女人跟女人互看,又有什麼好需羞恥的呢?」

圍觀的民眾聽了「須蠻」女的嘲諷後,越想越是憤怒:「我們的確是女人,不是男人。如果,我們是男人的話,那就應該要有點男人的樣子。」城中人民便各辦戰具,著鎧持杖,殺進皇宮。

憤怒的民眾要「大果王」將太子交出來,不是殺了「太子」,不然,就是殺了「大果王」以洩天下民憤,以安天下民怨,並以此逼迫「大果王」自己做出選擇。「大果王」最後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就說了那一句:「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的偈語,而交出了太子,讓他被亂民任意打死。

「清淨太子」遇害臨死前,許下誓言:「願我將來轉世,得報此怨。也願來生,同時能遇到真人羅漢出世,在其門下修學佛法,速得解脫。」這也造成來世時,過去生曾經一起殺害「清淨太子」的人,全部被帶著過去生瞋心轉世的「鴦掘魔羅」殺害,指頭還被砍下串成項鍊。可見,因果可佈可畏,而執著瞋心更是可怕。

清淨太子原本並不是壞人,其實他本來是非常清淨,但後來被帶壞了。而且他臨死前,發了二個願, 一個是報仇, 一個是願遇佛得解脫。才會變成在佛世殺了很多人,然後修行解脫,按照「增一阿含」經文的說法,其前後因緣、來龍去脈便是如此。

這故事也說明了:「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因為『理由重大』,就可以因此而捨棄(或殺害)任何一人。不論,再小、再微細的因果,最後,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果絲毫不爽。 」

=============================================================

最後的感想是,從「佛說因緣僧護經」的故事,不難看出,人們傾向於「犧牲別人,保全自己。」而「鴦掘魔羅」的故事,也是十分發人深省地點出:「眾生因執著貪瞋痴,而輪迴不已,生生世世互相結怨,互相報復沒完沒了。想想,如果『鴦掘魔羅』在佛世時,沒有證得解脫的話,那麼,來世時,不就已經有一群人等著他出生,想殺他復仇嗎?」

『冤冤相報,何時才了?』----放下瞋心,立地便是清涼淨土----願從自己開始做起。

註一:
摘錄「佛說因緣僧護經」部份經文如下:
…………
爾時世尊。知僧護比丘應廣度眾生。即便聽許。時諸商人。踊躍歡喜。與僧護法師。俱入大海。未至寶所。龍王捉住。時諸商人。甚大驚怖。胡跪合掌。而仰問曰。是何神祇。而捉船住。若欲所得。應現身形。爾時龍王。忽然現身。時諸商人。即便問曰。欲何所索。
龍王答曰。以此僧護比丘與我。商人答曰。此僧護比丘。從佛世尊及舍利弗所。而請將來。云何得與。龍王答曰。若不與我。盡沒殺汝。時諸商人。即大驚怖。尋自思惟。曾於佛所。聞如是偈

為護一家  寧捨一人  為護一村
寧捨一家  為護一國  寧捨一村
為護身命  寧捨國財

時諸商人。俛仰不已。以僧護比丘。捨與龍王。龍王歡喜。將詣宮中。爾時龍王。
即以四龍聰明智慧。作僧護弟子。龍王白言。尊者。為我教此四龍。各有一阿含。第一龍者。教增一阿含。第二龍者。教中阿含。第三龍者。教雜阿含。第四龍者。教長阿含。僧護答曰。可爾當教。僧護比丘即便教之。第一龍者。默然聽受。
第二龍者。眠目口誦。第三龍者。迴顧聽受。第四龍者。遠住聽受。此四龍子。聰明智慧。於六月中。誦四阿含。領在心懷。盡無遺餘。
………。

註二、「鴦掘魔羅」的故事,在佛教的經典中,十分有名,在佛教中常被運用來解釋,何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範例。但這故事,在不同的經典中,有不同的故事與版本。這裏法友heaven是取自「增一阿含」有關於「鴦掘魔羅」前世因緣的典故來加以解說。

註三、法友heaven,後來補充說:「其實最早我原本以為那一句:『為家忘一人,為村忘一家,為國忘一村,為身忘世間』,是長壽王的故事,但在長壽王的經文中卻沒找到。不過它的意義也很不錯, 長壽王為了保全國家人民的性命,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我想這樣的行徑,才符合佛陀真實的教導。

長壽王故事參考這一經: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6)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八)

heaven

台長: 希拉
人氣(3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