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8-12 03:30:52| 人氣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法為贈禮(3)----中阿含念處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一冊 No. 26《中阿含經》CBETA 電子佛典測試普及版
# Taisho Tripitaka Vol. 1, No. 26 中阿含經, 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Test Normalized Version

(九八)中阿含因品念處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猶木工師、木工弟子,彼持墨繩,用拼於木,則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

註解:

接著再說,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若發現生起「惡不善念(指多聞聖弟子若生三惡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害念。)」,此時應以修習善法所生起之正念治斷令其滅止。好像木工師或學習木工的弟子,他們手持墨繩在木材上彈出墨痕,然後,再以利斧切割令直。如此,比丘若發現生起了「惡不善念」,此時應以修習善法所生起之正念治斷令其滅止。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

此段,是承轉前二段的念身法(四威儀與念茲在茲)而來。要注意此處所指的「善法」與「善法念」為何?「善法」可參解「中阿含長壽王品念身經第十」:「……若有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彼諸善法盡在其中。謂道品法也。若彼有心意解遍滿。猶如大海。彼諸小河盡在海中。若有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彼諸善法盡在其中。謂道品法也。……」所以,此處所指的「善法」,就是佛陀講述身念處時所宣說的諸種念身法。而修習「善法」所增長培育之「正念」,便是「善法念」。譬喻中的「木工師與木工弟子」,指的是「熟練於禪修的行者與初學禪修的行者」;「彼持墨繩」指的是他們所修習的各種念身法;「利斧」指的是修習各種念身法而增長培育之「正念」。

以前,在讀這段經文時,都誤會是要學生以強力的「善念」去「對抗、止息」當時所生起的諸種「惡不善念」。這絕對是個誤會。事實上,中阿含增上心經有提到同樣的譬喻,但經文指的意義是,當生起惡不善念時,應立刻轉移念頭至其它可增長正念的善相上,如經文所示:「…比丘者,念相善相應,若生不善念者,彼因此相復更念異相善相應,令不生惡不善之念;彼因此相更念異相善相應。已生不善念,即便得滅。」如是修習身念處的禪修行者,應立刻修習諸種念身法藉以增長正念,令惡不善念自滅。

此處值得討論研究的是,為何在講述身念處前二個念身法「四威儀與念茲在茲」後,要特別講這一段,而不是擺在最後頭呢?這主要是為了避免修習念身法的學生,誤會所有的身體動作與行為,都是禪修所緣的對象,都是可以增長正念的。的確,我們應當立念在身,於所有的動作與行為進行時,念念分明,時時禪修。可是當有些行為與動作會引發「惡不善念」時,當注意到那「惡不善念」正在增長時,便要立刻停止當時的動作與行為,轉移至其他可增長正念的動作與行為上。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動作與行為,都可以增長培育正念;當發現有些動作與行為會引發「惡不善念」,並且增長「惡不善念」時,最好的方法便是立刻停止並轉移至其他可增長正念的動作與行為上。這是此段經文想表達的真正含意。

記得參加十日禪修時,遇到一個小朋友,由家長帶來一起禪修。剛開始誤以為是他自己來報名參加的,而且,由於他都與我們一起禪修,平常早早就到了禪堂用功,動作都十分輕柔,不得不令人心生敬仰。當時,心想:「這小朋友年紀這麼小都懂得要好好用功了,那自己該當更用功些…。」後來,發現小朋友常常偷溜回去睡覺,幾次下來,頓生幻想破滅的感覺。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畢竟年紀還小,不瞭解修行的意義何在,而且,也不是他自願來的。更後來,聊到禪修時的種種回憶,跟他提起這回事,並開他玩笑說:「真是能吃又能睡,害我白白敬仰一番。」他老兄也老大不客氣地開玩笑說:「能吃能喝又能睡,這是一種粉『高深的覺知』呢!」疑!這年頭是怎麼回事了?!連這孩子都懂得這種遁辭耶…!聰明…!^_^不過,也還真是諷刺說…!@_@

台長: 希拉
人氣(1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