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7-31 11:23:29| 人氣255| 回應0 | 下一篇

以法為贈禮(1)----中阿含經念處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一冊 No. 26《中阿含經》CBETA 電子佛典測試普及版
# Taisho Tripitaka Vol. 1, No. 26 中阿含經, CBETA Chinese Electronic Tripitaka Test Normalized Version

(九八)中阿含因品念處經第二(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劍磨瑟曇拘樓都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一道淨眾生。度憂畏。滅苦惱。斷啼哭。得正法。謂四念處。

若有過去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若有未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我今現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我亦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云何為四。觀身如身念處。如是觀覺心法如法念處。

云何觀身如身念處。比丘者。行則知行。住則知住。坐則知坐。臥則知臥。眠則知眠。寤則知寤。眠寐則知眠寤。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

註解:

一般經文,都是以「我聞如是」(或「如是我聞」)作開頭,表示經文的內容是聽來的,並非自己說的。並介紹說法的地點,以及說法者、聽眾…等等資訊。此篇經文的說法者是「佛陀」,說法的地點是在「劍磨瑟曇拘樓都邑」,聽眾則是比丘為主。佛陀說有一種法門,可以淨(化)眾生。度(除)憂畏。滅(除)苦惱。斷(除)啼哭。得正法。謂四念處。

接著說明過去、未來與現在的佛陀都是因為修習四念處、七覺支,而斷除五蓋(貪欲、瞋恚、昏沉、掉悔惡作、懷疑佛法)、心穢、慧力贏弱,而證得無上正盡之覺。

次說,何謂四念處,就是如實觀察正念覺知身體的動作,三種主要的感受,各種心生、心滅的狀態,心意顯現佛法的狀態,而且不是出自於想像、猜測、推理、思考。

次說,何謂觀身如身念處,首先,佛陀介紹了行(行走的動作)、住(站立不動)、坐(坐的姿勢)、臥(躺臥的姿勢)四威儀,以及睡眠時知道正在睡眠,睡著了知道已睡著了,睡醒了要知道已經睡醒了。整個睡眠的過程,從躺臥在床、入睡、熟睡、睡醒的過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

經文開頭短短的一小段介紹,單純、樸實,盡顯阿含之美。

本台將以「以法為贈禮----中阿含經念處經」為主題,介紹主要的阿含
禪法,之後再旁及其他。歡迎各位法友貢獻相關的禪修經驗。


台長: 希拉
人氣(2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