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03 18:51:27| 人氣58| 回應0 | 上一篇

四知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一各大學教授的網站看到的

四知齋名源由:
四知新詮:
考據「四知」源起,依<後漢書>卷五十四之楊震列傳第四十四所載:「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此即為楊姓子孫以「四知」為堂號之由來,時以清廉自許,乃得以流芳百世。楊震公所處時代,雖距今逾一千八百餘年,然其節操與人格,在當今世風日下有如暮鼓晨鐘。
惟在面對廿一世紀之新時代,尤須進而詮釋與體會「四知」內涵,以因應多元、動態、知識及資訊之社會。茲將四知新詮為「知行合一」、「知書達禮」、「知天樂命」、「知己知彼」等四知,意義如下:

一、 知行合一
「知」為理論、觀念與認知,「行」為實務、實踐與行動。凡事之成功務須理論與實務結合、觀念導引與付諸實踐、認知周延與行動持續。「知」與「行」不能有所偏廢、或相互鄙視,其重要性相同,其貢獻亦不分軒輊,因有「知」方能理解「行」之困難,因有「行」方能體認「知」之侷限,「知」與「行」乃相輔相成,譬如手腦並用,才可成就萬事萬物。

二、 知書達禮
「書」為發展創新之源,「禮」為應對進退之道。廿一世紀乃知識經濟、資訊充斥之時代,價值觀、財富認定與關係網路均有顯著轉變,在快速變遷之時,常易陷於自我迷失與惶恐。故充實進修以提昇自我,方能安身立命,並且通達人情世事、有守有為,方能受到敬重。

三、 知天樂命
「天」與「命」皆是無法改變者,然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之道理。與其抱怨時運不濟,不如思索問題發生之因與解決之道。「盡人事、聽天命」,唯有努力以赴,方能由天命來決定結果。若結果仍不如人意,則笑看來時路,因天生我材必有用,故應自我肯定,但毋須強求。惟「天命」另可詮釋為時機,如何認知及掌握正確時機,且有所準備與反應,實亦為人生智慧。

四、 知己知彼
知己之所長與限制,知彼之特性與優勢,則避免衝突可與人為善矣。人不能離群索居,更不易孤軍奮鬥,如何整合彼此之資源、知識與機會,乃競爭力強化之關鍵因素。楊震公之「四知」中有「我知、子知」,而今則新詮為「知我、知子」,即為知己知彼之意,更有值得探究之涵義。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