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傻瓜》(3 Idiots)是2009年一部寶萊塢喜劇影片,改編自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分生》(Five Point Someone),由拉庫馬·希拉尼執導。該片一上映就打破了印度電影的票房紀錄,創下了寶萊塢電影上映首周和上映第一天票房最高紀錄。台灣在2010年12月17日在台北市上映,直到2011年7月7日才正式下片,一共長達6個月又28天,映期為台灣電影史上第二長映期,僅次於《侏儸紀公園》的8個月又29天。
法罕、拉加與藍丘三位在帝國理工大學就讀的學生,因共居一室而結為好友。在這個成績決定一切的學校裡,藍丘鼓勵法罕追求理想,去做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鼓勵拉加放下思想包袱,做真實的自己,還勸說韋魯博士的二女兒佩雅(卡琳娜·卡浦爾飾)離開滿眼銅臭的「癟三」未婚夫蘇哈斯。為了說服拉加不要和以死背硬記法學習的模範學生查圖爾一樣偏執,藍丘和法罕趁機竄改了大會的演講稿,而查圖爾正是大會演講的推薦人,因被竄改演講稿而得罪教育部的重要來賓還有韋魯博士,發覺被整引起他的不滿,他跟藍丘打賭,十年後的9月5日再來比較誰最成功,故事的開頭即是以此展開,開始了尋找藍丘的旅程。
雖然片長2小時40分鐘,可是完全沒有任何冷場,節奏相當明快。電影裡的有趣元素實在是太多了,連歌舞的安排都非常恰當,以幽默詼諧的手法側面反映了印度目前的諸多社會問題,如階級、迷信、自殺、人才外流、貧富差距、拜金主義、填鴨式教育等等。
片中主角在一段與校長反映教育方式的對話中講到「在學校,大家不討論新想法、新的發明,只討論成績、工作及移民美國,學校教導我們怎麼拿好成績,卻不是在教工程」。反觀台灣不也正面臨同樣的情況?或許更槽,在印度再不懂得思考至少他們很明確的知道工程師、醫生是條能改變自己生活的道路,但在台灣呢?
我們的教育教了我們什麼?我們的社會告訴了我們什麼?
「學習是為了養成,不是致富,努力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找上門」,這是片中主角另一段很值得省思的話。曾幾何時這個教育的制度及社會,已讓我們是為了特定的目的而去學習,一但目的達到也就失去追求精進的動力,最終變成半調子,是似而非。而不是為了興趣而學,為了有趣而努力的精進呢?
台灣學生並非沒有求知慾,問題是出在,學生受到標準答題的荼毒,讓他們喪失了自己尋找其他可能性的能力。而且,愈優秀的學生,家長就愈不准他們選擇自己的興趣。如果考上了台大醫科或電機,為何還要依自己的興趣去選其他科系呢?台灣就算一年能出個一打藍丘,也被家長和標準答題殺得不剩一個了吧!?
最後再分享劇中的另一句話「這麼害怕明天,怎麼過今天?」勇敢的去面對人生,做一個堅持原則、勇敢築夢的傻瓜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