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17 11:54:14| 人氣94| 回應0

課程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直自覺不是一個對社會運動、公共政策十分關心的人,也無衝上街頭搖旗吶喊的熱情和情緒。因此,最初參加這次環境資訊協會在大安社大舉辦的「環境大聲公--公民記者培訓」課程時,除了是衝著免學費、名師資的誘因,一方面也想測試自己究竟能對環境的議題投入多少、重新連結自己與周遭的人、事、物。

於是透過社子島校外觀察與團體作業的機會,在台北生活七年的我重新發現了這個城市的另一個面貌。我踏上了之前從未到達過的土地,從網路、書面的資料大量地閱讀這片土地的故事,親眼見證了她今日的美麗與哀愁。這樣短時間地對一個地方從無到多方了解的凝視經驗,是至今從未有過的。我和社子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交集、互動和關連。

同樣地,這門課程也將許多認真付出而陌生的人帶進我的生活經驗中。除了班上的同學和勞苦功高的班導,公視的周志村老師、美國國家通訊社邱育慈老師、立報記者胡慕情老師、南港河川巡守隊的張錫塒老師、以及民視趙善意老師都開展了我對媒體新聞界以及環境問題的眼界與認識。而為了撰寫團體作業,我和阿娥同學利用假日拜訪社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同時也是永倫里里長的宋旭曜先生,聽宋里長侃侃而談社區營造面臨的困境與努力,除了進一步認識社子的現況,能這樣和素昧平生的里長相談一個上午也是奇妙的機緣。

因此,這門課程帶給我的另一個收穫之一,是得以近身觀察身在環保戰場上第一線的旗手與記者。許多人對環保人士的第一印象,很遺憾的,是非理性的抗爭和無建設性地反對經濟發展,彷彿走上街頭後的環保請願活動都被自動歸類如一種政治狂熱,同造勢晚會般淪為情緒與意識型態的宣洩,徒增善良百姓的困擾。不過更深入地接觸這些環境鬥士之後,這樣的偏見很快便不攻自破。現在的環保團體早已「進化」,能在批評政策之餘提出實質的解決方案,扮演著監督、評量公共政策的重要力量,更能透過網路、公民(鄉民)力量、影像文字等媒介,改正主流媒體與主事者刻意淡忘、扭曲事實所造成的資訊不對稱,讓每個公民能獲得更充分的訊息來理性分析、詮釋生活周遭的各種公共行為。

課程已近尾聲,回頭思索自己在課程之初對自己的「公共意識測試」。不敢說現在的我已有決心和能力走上街頭、積極參與環保運動、撰寫環境新聞,但能肯定的是,我已經不能甘願做一個無知無覺的公民,接受主流媒體和政府操作的環境論述。透過這門課,我重新認識了環保運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並且發現其他參與的方式。如果無法直接用行動參與,至少我們可以在後方用捐款或言語關懷、鼓勵這些越挫越勇的前線鬥士;如果無法當環境大聲公記者,至少我們可以當傳聲筒,把環境記者披露的「不願面對的真相」傳達給更多的人。關懷環境的方式有很多,重要的是起身行動。大家一起加油吧~

台長: okita
人氣(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