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05 11:27:21| 人氣6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錄)精神官能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由於現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使得國人罹患精神官能症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對於“精神官能症”這個名辭,相信很多人還是似懂非懂。而也就是肇因於這種對疾病認識的不足,加上對到精神科求診的畏懼,使得罹患精神官能症的病人,往往不知如何正確的處理此一疾病。因而,不但造成了病情本身的延誤,同時也大大地降低了自身的生活品質。

  其實,精神官能症最主要是指病人心理社會適應障礙的臨床表現
就其症狀的內容而言,主要是指:由於心理社會壓力,引發了內在的心理衝突,從而造成了臨床上失眠、憂鬱或焦慮等種種症狀。精神官能症包含種類眾多,常見的精神官能症包括:

1‧焦慮疾患:這是最常見的精神官能症,指的是病人出現自主神經亢奮的焦慮症狀,如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畏懼症以及創傷後壓力疾患。

2‧身體型疾患:指的是心理、社會的壓力所引發的生理症狀,如慮病症、心因性疼痛、轉化症、身體化症、身體畸形畏懼症。

3‧解離性疾患(舊稱歇斯底里症):指的是心理、社會的壓力所引發的失憶或遺忘身份,如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漫遊、多重人格。

4‧性功能障礙:指的是心理、社會的壓力所引發的性功能障礙,如性欲望疾患、性興奮疾患、性高潮疾患、性疼痛疾患。

5‧飲食疾患:如心因性厭食症、暴食症。

6‧睡眠疾患:指的是睡眠量或質的異常,如失眠、夢魘、夢遊、睡眠麻痺症(俗稱鬼壓身)。

7‧憂鬱性精神官能症:意指心理、社會的壓力所引發的憂鬱性情緒困擾。

雖然,精神官能症不會像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等重度精神病一樣脫離現實且功能敗壞,但是,如果無法好好處理,其所產生的情緒、工作或人際關係障礙,往往還是會造成十分嚴重的長期困擾。此外,對於精神官能症的治療,臨床上包括了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與生理回饋等模式。據統計,約有70%的精神官能症患者經適當治療可獲得明顯的改善。

  所以,當你自覺壓力已經造成你的不適,那麼,是你該正視它的時候了!當然,可能你還是會懷疑情緒是需處理的?或者還是會擔心一旦走進精神科後,會不會就就變成阿達阿達的;也許,改變一下舊有的觀念,相信你是可以獲得更有效的幫助的!

精神官能症,包括恐慌症、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非為重症的精神病。

所謂的「精神疾病」,是指出現精神心理的困擾,而且影響了當事人的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 。

一般而言,「精神疾病」,也包括較狹義的心理困擾,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為重型的精神疾患(又稱為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一類為輕型的精神疾患 (包括精神官能症、身心症、睡眠障礙、環境適應障礙、飲食疾患….等等)。

精神官能症,是屬於輕型的精神疾患,並不是較嚴重程度的精神病。最常見的精神官能症,包括恐慌症、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近幾年國內學者所做的大型統計,發現國人有精神官能症現象者,高達百分之二十五,換言之,目前台灣二千多萬人口中有五百萬人曾有此困擾,而且此症有逐漸增加的明顯趨勢,有些人雖然沒有達到精神官能症的診斷標準 , 但是在充滿焦慮與高度競爭的台灣天空下,幾乎大多數人會在某一段時期出現類似精神官能症的症狀,他的普遍情形與嚴重程度,就好比我們的身體產生的腸胃炎、氣管炎一樣。在台灣封閉而壓抑的心靈世界,若是得了腸胃炎、氣管炎肯定會得到很多的關懷,若是為精神官能症所苦,不是被誤解為無病呻吟,就是做遍了身體檢查苦無答案,很多人不知道該到何處求診,也有很多人怕到精神身心科求診而被冠上標籤,這樣子的偏狹想法,著實令人擔心。我們不禁要疾呼 : 精神官能症不是精神病,在精神身心科可以獲得很大的幫忙。

精神官能症的臨床特徵 , 精神上表現出過度的焦慮及憂慮 , 也出現身體官能上的症狀 ,此為其命名的由來。常見的身體官能症狀,有心跳快、心悸、呼吸困難、胸悶、 頭痛、頭暈、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頻尿、冒冷汗、手腳顫抖、全身酸痛疲勞、口乾舌燥,擔心自己會死亡,害怕自己會發瘋 ; 精神心理上容易焦燥、坐立不安、鬱悶,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對以往喜歡做的事現在都起不了興趣,對未來感到悲觀,過度自責,感到無助。患者通常先求助於醫院的內科,接受了相關的檢查,結果都被告知正常,沒有明確的身體疾病診斷能解釋他所承受的痛苦。他更擔心自己不知得了什麼怪病,醫師只是安慰他要放輕鬆、不要緊張,家人不是跟著心疼就是誤解他為無病呻吟,他想振作總是欲振乏力,這樣子的無助感讓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不想和別人接觸,感覺工作能力漸漸不如從前,他發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他從生活的自我封閉到心靈的自閉,以上這樣子幾近半殘廢人的痛楚,常常是臨床上很多精神官能症患者的寫照。

臨床上曾經有一位個案是這樣子的,這位三十多歲婦人,原本個性較敏感、神經質、要求完美而且固執,在承受長期工作與家管的壓力下,近半年來變得更容易焦慮,丈夫出門就擔心發生車禍,害怕兒子上學破綁架,擔心兒子變壞,看到電視報導災難事件,就很擔心也發生在自己及家人身上,身體一不舒服就害怕自己得了重症,這位患者因為過度的緊繃,還常常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腹瀉及頻尿,容易發脾氣,整個人神經緊張,自己覺得快發瘋了。之後,個案也出現心情鬱悶、食慾差及失眠,感覺快樂不起來,明顯的負向思考。起初先到神經內科、心臟內科及腸胃內科,做了心電圖、胸部X光及抽血等相關的檢查,但結果都正常,而後經轉介到精神身心科門診,經診斷為「精神官能症」(合併焦慮與憂慮疾患),醫師給予藥品(抗焦慮劑,抗憂鬱劑) ,參加本院舉辦的門診團體心理治療,而且參加了「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簡稱愛心會)」舉辦的戶外行為治療,經過約三個月完整的藥物治療、團體心理與行為治療後,症狀不但明顯改善,而且這位病友從治療中了解到個性與壓力是發病的重要因素,也從改變想法與個性上獲得心理成長,從原本的孤獨病家變成了生活大師。

官能症的病因 , 通常包括個性、壓力、體質三大因素。平常的個性想法上 , 往往呈現太敏感、急性子、完美主義、太固執、好勝 , 其中的敏感、急性子與完美主義更是常見 ; 幾乎每位患者都累積了長期的壓力 , 壓力的爆發也促發了症狀 ; 體質上,本就較別人敏感,通常出現自律神經失調 ,管理情緒的腦部荷爾蒙(血清素)也容易失調 。體內腎上腺素的升高,也是恐慌焦慮症的很重要原因。

精神官能症的治療,如同以上個案所接受的藥物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及行為治療,是最完整而快速的治療。以下簡介治療內容:

1. 藥物治療 : 最常見的藥物有抗焦慮抗恐慌藥(Xanax, Rivotril, Ativan…) 、抗憂鬱抗恐慌藥(Tofranil, Aurorix, Prozac, Seroxat, Zoloft …) ,這些藥物能修正自律神經的失調,用來減輕自律神經的緊張,使得自律神經系統趨於穩定,也使得管理情緒的腦部荷爾蒙(血清素)達成平衡狀態。

2. 團體心理治療 : 精神官能症患者當生病了,更加沒有信心,常常認為自己好不了。其中的恐慌焦慮症患者,因為莫名的心悸、胸悶、吸不到氣、恐慌感,深怕自己快死了,常擔心自己得了心臟病與高血壓,害怕自己會發瘋。經由團體心理治療,提供心理的支持,找回信心和希望,學習管理壓力,學習肌肉放鬆方法,修正對於疾病症狀的錯誤認知,知道這些痛苦只是身心不舒服的陣發性症狀,了解這個病不會死不會發瘋 。

3. 行為治療 : 恐慌焦慮症患者,因為害怕再發作與擔心發作時無法獲得救援,而容易合併有懼曠傾向,例如有些人害怕上高速公路,有些人害怕坐火車、大巴士、飛機,有些人不敢上百貨公司,有些病友甚至不敢獨自一個人外出。憂鬱症患者,總是把自己關在黑暗的角落。

精神官能症,非為重症的精神病,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患。治療精神官能症,藥物治療能減少身心的干擾症狀,團體心理治療幫助喚回信心與希望、提供對疾病的正確認知,行為治療能修正害怕的行為,經由以上三項完整的治療,而改變成較具彈性的個性及學習壓力處理才是根本的治療之道。

台長: 無色彩之黑
人氣(6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喃喃自語 |
此分類上一篇:六年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