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16 13:28:23| 人氣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反全球化「百哩飲食」 減碳正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良芬/紐約報導 

     在飲食產業全球化的年代裡,一些人為了養生和環保,選擇反其道而行,進行「100英哩飲食」(100 miles Diet),意即一啄一飲均取自於方圓百哩之內,以求其時令新鮮,省卻貨運所消耗的能源。 

     100英哩相當於160公里,即使在物產豐饒的地區,也未必能滿足人們日常飲食來源,從早晨第一杯的咖啡、培根肉煎蛋,楓漿法國土司,到午餐的雞肉三明治、生菜沙拉,以至晚上的義大利海鮮麵、蘑菇奶油湯等,想要在百英哩之內張羅齊自產材料,絕非易事。 

     支持在地農業 新興飲食風

     若要實施「100英哩飲食」,勢必得清簡口腹之欲,凡是從外州、外國運輸過來的食物、佐料,都必須捨棄不用,諸如巧克力、乳酪、麵粉等,。 

     這個反全球化的飲食運動創始於2005年,兩名加拿大人先身體力行,逐漸傳到美國各地,人數緩慢穩定成長,成為新興的飲食風氣。 

     「100英哩飲食」運動由史密絲(Alisa Smith)和麥金諾(J.B. MacKinnon)發起,他們居住在加拿大溫哥華,在20053月下決心,從那一天起連續1年,只進用溫哥華周圍100哩內的飲食。 

     吃外來進口貨 17倍碳量

     史密絲和麥金諾引用《世界觀察》的數據,指出今日的北美,人們吃的每一樣東西,都可能來自1500哩外,和1980年相比,本地食物的比例減少了25%,表示每餐飯消耗掉17倍的石油產品,增加了17倍的一氧化碳排放量。 

     僅食用100英哩內所產食物,係為了支持當地農業經濟,但亦有其養生道理,當地自產的蔬果、肉類最為新鮮,不是外州長程貨運可以比擬,同時飲食配合當地氣候、節令,這和中醫養生之道相符。舉例說,西瓜生產在炎熱的地區,係能幫當地人消暑去熱,寒冷地區居民吃西瓜,就不太適合腸胃。 

     選擇少成本增 有時難堅持

     不過,史密斯和麥金諾進行這項飲食計畫後,發現處處窒礙難行,例如,超級市場的果醬都是來自外地,他們必須自製果醬,成本增加。此外,麵粉也是大問題,溫哥華百哩之內沒有小麥田,如此一來,幾乎無法食用麵食。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堅持下去,一些環保人士呼應加入,這股風氣更吹到了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在大城市實施「100英哩飲食」更為困難。住在美國東北的薛夫抱怨說:「我必須放棄香蕉、薯片等食物,也不能吃牛肉,因為牛肉都是來自中西部。」 

     紐約當地的盛產蔬果就是番茄,布魯克林的大學生布拉克為執行飲食,早餐吃番茄蛋,午餐吃番茄、胡蘿蔔、蘋果沙拉,晚餐則是番茄湯。布拉克說:「最難過的是,在學校餐廳看著大家吃香喝辣,而卻沒有一樣我能吃的。」為了支持「100英哩飲食」運動,布拉克已經錯過3次烤肉派對,以及午餐、晚餐的約會。 

     社區網互打氣 儲備兼交換

     「100英哩飲食」還設立了網站,加入者互相打氣,告知所各地社區農產源地,教導如何在後院、陽台耕作農糧,和製作、儲備食物。居住同一社區的人們,可以交換耕作糧食,似乎回到百年前,自給自足的村落經濟,和時代趨勢逆道而行,一些會員在網站發表心得,訴苦但也分享成果。 

     若全家大小執行這項飲食計畫,實在太困難了,可能因禽畜肉類來源困難,被迫成為素食者,垃圾食物更是絕跡。少數人放寬標準,准備自己飲用咖啡,小孩則可以喝橘子汁,畢竟咖啡多來自中南美洲,而橘子汁則來自佛羅里達州,絕大多數美加地區都無法自產。 

     對於嚴格執行這樣飲食計畫的人,最後還是見到成果。摩克森是一名職業婦女,原先嗜喝咖啡,不喝咖啡一天幾乎無法開始,但自從實行該飲食計畫以來,因為咖啡都是外地進口,她被迫戒掉咖啡,結果長期頭痛的毛病不藥而癒,這是最大的收穫。

台長: 宜大人
人氣(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環境生態 |
此分類上一篇:救命啊!請不要亂消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