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30 09:04:37| 人氣7,1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恐懼症的中醫治方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恐懼症:對不應該恐懼的東西,或不甚恐懼的東西,發生強烈的恐懼反應,發作時甚至驚嚇到心跳加速、人事不知、而暈倒等。


溫膽湯只屬於調理膽汁分泌而改善腸胃功能的藥物,並不屬於安神定魄的神經系統性之藥劑,何以會產生治療的功能,似乎是這一種患者,經過長時期的失眠和心悸之後,膽汁分泌不正常引致腸胃消化系統功能轉弱,久而久之體質就變成了虛弱性的神經性體質

醫案一
患者脈和腹部都很軟弱,胃內有停水。因此給與服用溫膽湯加黃蓮、酸棗仁。經服用數天後就發生效果,服用一個月後,耳鳴也大為減輕(矢數道明 漢方之臨床二卷十一號)

石山醫案,是明代汪機之醫案,為其門人陳楠所編輯而成。汪機字省之,號石山。在正德年間,以精通醫術、善治奇症而聞名。這一位明代名醫與日本近代的名醫矢數道明,都同樣的以溫膽湯為主方,以治療患者的恐懼症而獲得滿意的療效。因此作者就依據兩人的治療功效,去反追溫膽湯的治療源頭:

『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或惑於異象遂心驚膽懾氣鬱生涎涎與氣博變生諸症或短氣悸之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三因極一病證方 驚悸門)

醫案二

「敷氈以步,使其不聞席音;攝養修治,無微不至,但不見寸效,在床已數年矣!於是請診於先生,先生以苓桂朮甘湯,積年之病以之漸癒。」(成績錄)

成積錄,是日本漢醫吉益南涯之醫案(1733-1815),其學是繼承其父吉益東洞之醫術而來,為日本古方學派最盛時期的傑出人物。在上述的醫案中,病者也是一個恐懼症的患者,經過多種治療的方劑而無效,後經吉益南涯,使用苓桂朮甘湯而痊癒。

從上述的醫案記錄來看,中國古代的名醫治療相關的恐懼症時,都是以調整腸胃功能的藥物,為主要的治療方向,並且認定為氣鬱痰生為主症,所以作者特別引用古代的相關資料來對照參考,今列如下:

「夫驚悸者,心虛膽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心氣安逸,膽氣不怯,決斷思慮,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驚、或聞虛響、或見異相、登高涉險、驚忤心神、氣與涎鬱,遂使驚悸驚悸不已,變生諸症或短氣!悸之體倦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皆心虛膽怯之候也。治其之法,寧其心以壯其膽,膽氣無不瘥者矣!」(宋 嚴用和 濟生方)

「假如病因驚而得,驚則神出其舍,舍空則痰生也。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之所肇事端也。曰驚曰悸,其無可辨驚者,恐怖之謂。悸者怔忡之謂,心虛而鬱痰則耳聞大聲。目擊異物、遇險臨危、觸事喪亡、心為之忤、使人有愓愓之狀,是則為驚心,虛而停止則胸中滲漉,虛氣流動,水既上乘,心火惡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狀,是則為悸驚者,與之豁痰定驚之劑,悸者,與之逐水消飲之劑,所謂扶虛不過,調養心血和平心氣而已」(元代 丹溪心法)
========================

《溫膽湯》
【出典】 三因方、千金要方
【組成】半夏0.9、枳實0.9、竹茹0.9、陳皮1.5、甘草0.4、茯苓0.7、生薑0.4、大棗0.3。
【功能】 化痰安神,去熱除煩。袪痰清熱,利氣安神。
【主治】
治痰氣上逆、眩暈嘔吐、心膽虛怯、觸事易驚、不眠心悸、短氣乏力、健忘口苦

【臨床應用】
溫膽湯出自唐代孫思邈於公元六五二年所著《千金要方》中,是用治”大病後,虛煩不眠”之主方。其為治痰總劑二陳湯加枳實、竹茹組成。該方溫清並用,消補兼施,涼而不寒,溫而不燥,為清膽和胃,化痰止嘔之良方。現代醫學報導,可用於治療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神經系統疾患,或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的多種病症。其方有鎮靜、調節神經機能、改善局部循環,促進胃腸、支氣管功能恢復,解痙止嘔、袪痰之效。

熱嘔吐苦,痰氣上逆,用於見 痛嘔痰少咳者尤效。病後虛煩,驚悸失眠。弛緩性虛性體質的神經症狀,心悸不眠等症。
1 .適用於膽胃不和、痰濁內擾、胸悶痰多、噁心嘔吐之煩亂失眠,或肺部疾 患,及心悸健忘等精神神志方面的病變。
2 .本方由《二陳湯》裁量變化而來,功善化痰和中,為化痰和胃的基礎方,若痰熱重而出現心煩、口苦。可加入〈黃連〉,名《黃連溫膽湯》。
【現代藥理】
1 .祛痰止咳:〈半夏、陳皮、甘草〉能抑制動物人工咳嗽,促進咽喉、支氣管分泌,稀薄痰液,易於咳出;揮發油成份能刺激祛痰作用。
2 .鎮靜止嘔作用:〈茯苓〉有「戊巴比妥鈉」協同作用。〈半夏〉能麻痺末梢運動神經及降低嘔吐中樞的興奮性。
3 .強心作用:〈生薑、半夏〉能擴張冠心動脈,增強心臟收縮力量。〈大棗〉含豐富黏液質,可升高血糖,血紅蛋白。〈甘草〉有類腎上腺作用。
4 .利膽作用:本方能增加膽汁分泌,使膽囊收縮功能增強。
【加減】
1.心虛驚悸:加人參、酸棗仁。
2.膽虛煩熱:加麥門冬、黃連。
3.口渴咽乾:加五味子、天花粉。
4.思慮不眠:合逍遙散。
5.憂鬱不眠:合越鞠湯。
1 (1) 失眠:加〈夜交藤、鉤藤、黃連、琥珀〉。
(2) 多寐:加〈滑石、石菖蒲、黃連、佩蘭〉。
2 (1) 便秘:加〈萊菔子、白芥子、石菖蒲、檳榔片、皂莢〉,去〈甘草、竹茹、枳實〉。
(2) 腹瀉(慢性腸炎):加〈荷葉、黃芩〉。
3 (1) 寡言:加〈鬱金、石菖蒲、遠志、香附、柴胡〉。
(2) 多語:加〈竹黃、鬱金、黃連、石菖蒲、全栝蔞、白礬〉。
4 美尼爾氏綜合症:合《天麻鉤藤飲》,加〈太子參、遠志、合歡花、鬱金、麥芽、菊花、大棗〉。
5 兼頭痛、心煩、耳鳴:加〈梔子、黃芩〉。
6 失眠、多夢:加〈遠志、棗仁〉。
7 呃逆、噯氣:加〈柴胡、鬱金〉。
8 傷食:加〈神麴、焦山梔〉。
9 外感:加〈藿香、荊芥〉。
10 伴氣虛:加〈黨參、黃耆〉。
11 血虛:加〈當歸、熟地〉。
12 眩暈甚:加〈天麻、 赭 石〉或〈菖蒲、栝蔞、鉤藤、殭蠶〉。
13 痰濕甚:加〈南星、菖蒲〉。
14 胃寒:〈生薑〉改〈乾薑〉。
15 散發性腦炎:加〈丹皮、石菖蒲、鬱金、生石膏、板藍根、人參、羚羊角粉〉。
16 大葉性肺炎:加〈魚腥草、蘆根、生石膏、大黃〉。
17 腦溢血:加〈膽南星、鉤藤、石菖蒲、夏枯草、羚羊角粉、鬱金〉。
18 咳嗽:加〈紫菀、款冬花、蒼 朮 、厚朴〉。
19 嘔吐:加〈白 朮 、桂枝〉。
20 1頭痛:加〈天麻、白蒺藜、蔓莉子〉。
21 多發性胃息肉:加〈薏苡仁、蒲公英、山梔〉。
22 精神分裂症(癲狂):加〈大黃、黃芩、鬱金、酸棗仁〉。
23 神經衰弱(失眠):加〈茵陳、薏仁、鬱金、石菖蒲、白蔻、藿香、佩蘭〉,去〈甘草、竹茹〉。
24 高血壓病(眩暈):加〈黃芩、澤瀉、石菖蒲〉。
25 病毒性心肌炎:加〈薤白、栝蔞、苦參、丹參、柴胡、黃芩〉。
26 胃 脘 痛:合《黃連溫膽湯》。

【用法】
飯後溫服。
========================

【出典】 傷寒論/金匱要略 桂苓甘朮湯
【組成】 茯苓、桂枝、白朮 、甘草
【功能】 升陽化氣,滲水燥濕。

【主治】
治傷寒若吐若下後,,氣上衝胸及心下有痰飲,心下逆滿有痰,胸脅痞(胸脅支滿),眩暈,動悸,痰飲,中陽不足;運動失調,胃內停水,尿量減少或稍有浮腫的人臉腫眵淚多,眼結膜炎,小便不利,喘息,神經衰弱等症。

(解)
治中陽不足、脾失健運,氣不化水,聚濕成飲的主方。
傷寒本應汗解,反而誤用吐、下之法,吐則傷胃氣,下則傷脾氣,
吐下則傷中陽脾胃之氣,中陽一虛,則脾胃升降失調,胃濁不降則心下滿漲,脾陽不升則運化失職,津液敷布障礙,則不能制水而四布,水液停聚則為飲邪,飲聚中焦,其氣上冲,則見「心下逆滿」甚則「氣上冲胸」; 中陽虛弱,清陽不展,濁氣瀰漫,上冲於頭,頭部清竅不利,被濕濁蒙閉,故「起則頭眩」。 form < 長沙方歌括白話解>

(辨別比較)
本方方能溫化痰飲,用於治療胃部有振水音,痰多而白,易喀,以及因水毒上衝引起氣上逆之喘症,並可作為喘息後之調理劑。蘇子降氣湯能降化痰平喘,用治痰壅氣逆的喘症。

[運用經驗] 本方應用範圍至廣,運用得當,必有卓效,凡虛證水毒症中有眩暈,身體搖動感,起立性眩暈,心悸亢進,上衝,頭痛,尿利減少,足冷等症狀者,當可考慮本方。

【臨床應用】

1.用於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腎炎浮腫屬中陽不足者。
2.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證屬痰飲者,亦應用於運動失調、眼球振盪症、耳鳴、結膜炎、霧視、巴西多氏病、胃下垂、胃弱、眩暈、心悸亢進症、神經衰弱、歇斯底里、心臟瓣膜症等。

胃部の振水音があり、のぼせ、頭痛、動悸、血圧の異常を伴う人に用います。

【現代藥理】

1.〈茯苓、桂枝、白 朮 〉有利尿作用。
2.〈白 朮 〉能促使血漿白蛋白增加。
3.〈桂枝〉可促進消化、增進血液循環,亦有助於營養不良或血液循環障礙所致水腫的消退。
4.〈甘草〉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抗炎作用,能減少炎性滲出。
5.四藥並用,共奏健脾滲濕、溫陽化飲之效。

【古代藥理】
陳修園曰: [1]< 金匱>謂氣短有微飲,宜從小便出之,桂苓甘朮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2]喻嘉言注:呼氣短,宜用桂苓甘朮湯以化太陽之氣;吸氣短,宜用腎氣丸以納少陰之氣;二方俱借桂枝之力,市醫不曉也。

【加減】

1.背部冷痛:加〈蔥白〉。
2.手汗嗜眠:加〈黨參、黃耆〉。
3.水腫:加〈豬苓、澤瀉〉
4.痰多嘔惡:加〈陳皮、半夏、生薑〉。
5.寒濕痰飲:加〈乾薑、五味子、細辛〉。
運用參考
脾虛加人參。痰多加二陳湯。低血壓、眩暉、耳鳴加人參。慢性支氣管炎痰多加二陳湯或乾薑、細辛、五味子。腫甚加黃耆、豬苓、澤瀉。

【用法】
不拘時溫服。
【使用注意】
1.若痰色已變黃稠,有發炎傾向者,慎用。
2.本方能溫運中陽,對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發作已見減輕者,可治其本,堪使用之。

-------------------------
傷寒金匱 , 方劑 茯苓12g, 桂枝 9g,白朮6g,炙甘草6g
< 金匱>桂苓甘朮湯小劑應之(茯苓二錢、白朮、桂枝、炙甘草各一錢)

桂枝
仲景書桂枝條下,有『去皮』二字;葉天士< 醫林指南>方中,每用桂枝末,甚覺可笑。蓋仲景所用之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內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






資料來源:

http://greenisland.csie.nctu.edu.tw/wp/2005/07/05/84/
http://www.ch-angmp.com.tw/T0129.htm
http://myweb.hinet.net/home8/aedotw/00/OldBook/CPC.htm




台長: 慧仔
人氣(7,182)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靈」的調理 |
此分類下一篇:諦聽祈願的聲音
此分類上一篇:呼吸度化眾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