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29 01:07:06| 人氣5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劇場遇上口述歷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英國劇場工作者Veronica Needa(李棫基)將來澳為本地藝團主持工作坊,這位歐亞混血兒年輕時在香港長大與接受教育,後來「回流」英國定居,香港回歸前一年又機緣巧合地將她最熱衷的劇場形式Playback Theatre引進香港,然後再帶到台北、澳門、新加坡等亞洲地區,香港的朋友給Playback改了個很親切的中文名叫「一人一故事劇場」。
什麼是「一人一故事劇場」?

Playback Theatre「一人一故事劇場」是一種沒有劇本/文本的、即興的,以及與觀眾互動的劇場,只要有一位觀眾說出某個自己真實的往事或感受,演員們便立即重演出來。一人一故事劇場於1975年由Jonathan Fox在紐約創立,深受口述史學及心理劇(Psychodrama)的影響。一人一故事劇場創造了一個的空間,在這裡,任何故事及感受皆被接納,並即時重演;在這裡,人們皆被尊重及認同,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時至今日,一人一故事劇場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教育、心理治療、輔導及商業推廣等工作上,全球超過三十個國家擁有他們的一人一故事劇場組織,深受世界各地的社會及教育工作者歡迎。就以香港為例,一人一故事劇場組織就有數十個之多,參與者及機構包括中小學生、青少年中心、婦女團體、長者服務機構及智障人士等。
「一人一故事劇場」的表現形式是虛擬的,大家清晰地看到演員在扮演角色,所有道具及佈景都由椅子及彩布所代替,然而就是這種刻意的欣賞距離,我們的思考空間更趨廣闊,我們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在表演外部動作的真實性,反而更落力在記憶中的心理真實,進一步或再一次面對自我,也因而感受到自我受他者的認同及尊重。觀眾都是獨一無異的個體,然而,由於生活在同一社會環境中的社群,他們的生活體驗和文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相似之處,我們很容易發現社會或政治的影響如何體現在個人的生活中,並且了解到公共領域和私領域的互動,當許多人都經歷相同的經驗時,則反映出某種社會現象,隨即從個人經驗拉到集體經驗的層面上。因此,一人一故事劇場經常與口述歷史拉上關係。
看得見的口述史

Veronica告訴我,她去年跟一些生活在倫敦的華人組成了《真心劇團》(True Heart Theatre),以「一人一故事」的劇場形式從事華人社群的服務,更與一個華人口述史活動合作。這類合作形式,兩年前我在倫敦時也接觸過。二○○五年四月透過Veronica的介紹,我和太太認識了全國華人保健中心的小芬;小芬當時正為負責「倫敦華人口述史計劃」,訪問了數十位六十歲以上的倫敦華人,並製成了DVD,希望在華人社群中進行推廣,更重要的是讓新一代的倫敦華人認識他們的「根」,可惜的是,不知是宣傳工作做得不夠,還是年輕一代的倫敦華人對上一代的過去不感興趣?這個計劃的對象最後又回到老人家身上,我們帶著那批DVD到多個華人社區中心和社區圖書館,邀請不同社區中心的老人家來看名為「歲月流聲」的口述史紀錄片,播放完後向老人訪問,讓他們說說感受和自己的故事,我們即場以「一人一故事」的形式表演出來。這些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澳門、馬來西亞,甚至是毛里求斯的老人家,幾十年前從中國遷移到倫敦,中間所經歷的社會動盪和變遷,又何止「一人一故事」?與其說我們以劇場去服務他們,不如說,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我們在這些老人家身上,上了一堂引人入勝的歷史課,到了現在,那些我們演繹過的「故事」,以及老人家凝在眼眶的淚水仍然歷歷在目。計劃完結後,我們又應邀出席伯明翰婦女組織W.A.I.T.S (Women Acting in Todays Society)主辨的,一個關於家庭暴力的華人婦女網頁發佈會。那天正是二○○五年的七月七日,當倫敦多處發生火車和巴士炸彈襲擊時,我們一行五人正分別在倫敦 Marylebone 及 Euston 火車站出發前往伯明翰......。
英國華人的家庭暴力問題日益嚴重,絕大部份是需要照顧子女的新移民婦女,她們在一個陌生的文化環境下,因英語能力不足而不懂得尋求幫助,也會因為「家醜不出外傳」,不願向人透露真相。W.A.I.T.S希望通過這個網頁能接觸到每些家庭,以及提供有效的資訊。當天我們懷著十分複雜的心情,以「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形式,重演了一些故事和感受,台上的講者訴說著華人女性如何面對家庭暴力,而在世界的大家庭中,暴力還未曾停止過;會議最後一個上台說故事的女士,是一位八十多歲的婆婆,也許那天是七月七日,她說了一個二次大戰時的親身經歷。那年,她和家人、她的男友以及很多其他的難民,在漫天烽火的情況下,從緬甸逃向大陸,在炸彈的追擊下,她首先看見一位老媽媽因為自小纏足的關係已跑不動,她的兒子知道後,只能引痛留下一盒餅給媽媽,就隨大隊繼續前進;走了一段路,她又看見一個手抱嬰兒的婦人,她丈夫不見了,而她懷中的嬰兒其實也已經死去,經她們一番勸告後,婦人才肯放下嬰兒跟她們一起逃難......。我們戰戰兢兢地演了,而戰爭卻沒有因為「文明」而消失。
今年初,Veronica和真心劇團應倫敦「華心會」(Chines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的邀請,為他們的「華人口述歷史專案」計劃演出一人一故事劇場,「華心會」的計劃中包含了有關中國文化的藝術裝置、給小朋友的教育手冊,以及華人口述史紀錄片,規模似乎比起我們參與的那次更為完善。
個人歷史的公共性

  一人一故事劇場著重觀演雙方的對等與互動關係,著重觀眾的積極參與;它尊重每一個人的聲音,容納了社會多元價值交流對話,是一種具「公共性」的劇場活動。台灣民眾劇場工作者、詩人鍾喬認為「公共劇場」的社會價值在於:1)加強社群之間的互相了解;2)加強從個人的到文化身份的自我認同;3)提供參與者教與學雙向的學習機會;4)讓參與者以嶄新的角度反思自己的生活。可見,一人一故事劇場雖然以「記憶」為演出的「文本」,卻不只是純粹「懷舊」的劇場,它打破了舞台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觀眾藉著劇場發聲,重溯自己的「個人歷史」,並在聆聽和再現的過程中獲得認同;當代口述史學十分強調記憶的公眾性,無論是什麼樣的記憶都必須依賴某種公眾場所,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觸才能得以保存,它涉及的不只是回憶的「能力」,更是回憶的公眾權利和社會作用是一種「有社會文化意義的集體行為」,可以讓那被「大敘述」忽略或省略掉的聲音,能被聽見。
  在澳門,自六年前Veronica首次來澳授課至今,接受過「一人一故事劇場」訓練的學生、教師、社工及戲劇工作者保守估計也超過二百人,然而由於種種因素,留下來堅持學習和斷斷續續舉行演出的,來來去去也只是那五六人,但每次的演出都是座無虛席,無論演出者的技巧如何有待改進,觀眾的反應仍是十分熱烈的。四月廿七日(本周五)這班「一人一故事劇場」愛好者加入一些新血後,再度公開演出,這次演出將以「社區的記憶和變化」為主題,門票兩三天前已被掃清。
兩年前在伯明翰那個發佈會上,一位曾受害於家庭暴力的女士所言「我想喚起在觀眾席沉默的一群,說出我的故事使我感到更有力量向前走」,曾經被視為「沉默的一群」的澳門人,也漸漸習慣以不同的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一人一故事劇場」這種「集體行為」,怎可不被重視?


延伸閱讀:
.國際一人一故事劇場網絡:www.playbacknet.org
.跨界文教基金會網頁:www.crossborder.org.tw/;
.賴淑雅,2006。《區區一齣戲:社區劇場理念與實務手冊》。台北:文建會;
.Let’s Watch!澳門一人一故事劇場網誌http://blog.roodo.com/playbackmacau;
.真心劇團網頁http://tc.trueheart.org.uk/


莫兆忠(原載澳門日報文化/演藝版,2007年4月26日)

台長: chong+neng
人氣(5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文觀察 |
此分類下一篇:表演魯訊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劇場,劇場閱讀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