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17 12:53:41| 人氣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風中的汗珠 --- 转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改除浪費的要訣在於建立觀念,
觀念對人來說很重要,一個人的行為是來自於觀念,
觀念是來自於環境,環境是來自於我們共同的行為。

秋季,放學回來,常去農田幫忙村人收割,一天收割賺取的零用錢,這就可以買很
多零食,這是兒時愉快的記憶。
有點陽光,照耀身體的透明汗珠,細微地,散在空氣,然後乘風而去,每一顆風中
的汗珠都保有我努力的成果。
中午,農田主人頂著斗笠,扛著溫馨的的便當、冰鎮紅豆湯、黑松汽水,屢步蹣跚
的走來。我的眼光在農田主人身上,來回巡逡,微笑時,眼角有細紋,唇角卻像孩子般
俏皮。

頓時覺得,一個人只要保有童年的心情,就算人老珠黃,一樣能散發青春的氣息。
我算好了角度,攀附樹幹,側躺著吃飯。我喜歡聆聽樹葉歌唱,天邊送來許多柔軟
的白雲,吹來幾許清新的秋風,感覺到幾許的幸福。
幸福是彼此共享的,從不讓人孤單,孤單的幸福,是一種勢利。
從樹幹向下望去,視野更加遼闊。有些村人臥在樹蔭下乘涼,有些小孩在稻草裡打
滾、追逐、躲在稻田玩捉迷藏,在溪邊光著赤腳戲水,這些都是典藏的回憶。
通常收割過的稻草,都沒甚麼用途,難道這些稻草只能燃燒而已?
村人的作法是把稻草鋪放田間阡陌的水窪,或是當成柴木煮熱水,至於剩下的稻草
,在白天附近的小孩都會聚集,用稻草來烤蕃薯、捉迷藏、編草蚱蜢等。
我很瞭解,天地之間不管甚麼東西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價值或多或少倒是其次,最
主要的,是它願意付出,只要願意付出,價值就是非凡的了。

收割印象最深的,是男生都擺根竹棍,臉部手足都塗抹幾道田間黑泥,身上交雜許
多稻草,各自盤踞一方,似乎為了一場聖戰,集體看來就像是神祕的種族。
女生就較含蓄,手中輕握幾束清香的花朵,頭頂戴著綑綁的花環,假如在添上幾許
的清風,如此遠遠望去,真似墮落人間的維斯天使。
稻草實在太多了,村裡有個傳統,豐收的夜晚,村人會在田野裡舉辦營火晚會,像
是一種遠古的聚會方式;首先把收割的稻草,紮成金字塔形狀,圍繞著營火,村人攜帶
食物水果來野餐,有的小孩與小狗盤繞嬉戲,有的小孩則跟隨大人與火共舞。
據說,這個慶典的意義,是祝福村莊能帶來好運,慶祝豐收的喜悅,歌唱豐收之歌
,跳著豐收之舞,最後,將稻草化為新生的期望。

體驗幾年的豐收慶典,圍著溫暖的營火,彼此牽手跳著豐收之舞、唱著豐收之歌、
玩些俏皮的遊戲。夜晚周遭安靜無聲,只有我們的對談,周圍只見星月與營火,使我多
次產生錯覺,以為世界只剩下我們,必須互助的關懷方,這可是關係著人類的存亡呵。
每次吃飯,總想起村人的農田,從拓田、除草、鬆土、植苗、栽培、秋收、冬藏、
春磨、篩選,到最後的淘汰。
我們祇是輕鬆的舀起白米,加點水,攪和幾次,然後放入電鍋,就有香甜的白米。
稻米成長的過程非常辛苦,我只是輕鬆的享受,是不是應該感謝?
浪費食物的人,是無法瞭解甚麼是辛苦,只是知道吃不完就該丟棄。
很多人今生浪費的食物,可能遠比今生所吃的的食物,來得更多,這樣的事態轉變
,是不是一種隱藏的危機?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曾這樣交代:『杜絕奢靡,培養社會善良風氣,儲備有用的人力
物力,做有益於國家建設的事。』
我們每天吃飯,都不曾注意到底吃了多少,假如從小時候算起,就非常的可觀了;
浪費也是同等的意義,每天都在浪費,浪費的比吃的還多,奢侈浪費一輩子,浪費的飯
菜也不知道有多少。
智慧與舍利佛並稱第一的文殊師利菩薩,曾在『華嚴經淨行品』裡寫道:

若得美食,當願眾生,滿足其願,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當願眾生,莫不獲得,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當願眾生,大悲所薰,心意柔軟。
得粗澀食,當願眾生,心無染者,絕世貪愛。
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當願眾生,得佛上味,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作皆辦,具諸佛法。

吃飯是讓我期待的,這個期待,是來自內心的期待。不管是柔軟的食物,粗糙的食
物,不管是美好的食物,不美好的食物,都應該要感到歡喜,至少我們還能自己吃飯,
而不是別人餵我們吃飯。
我想,治療挑食的嶄新方法,不外是生過病的人吧!
吃飯如能品嚐其中的特殊滋味,就容易瞭解一顆米一天下的含意了。有時,我也會
浪費,在浪費的瞬間,想到飯菜是多少村人的辛苦、感情、愛意,有了這個回憶,就不
會隨便浪費,吃起飯來總覺得特別的香甜、有心情、溫馨。
《先正格言》有記載說:『貧賤中生勤儉,勤儉生富貴,富貴生驕奢,驕奢生淫逸,
淫逸生貧賤,此循環之理也。』

雖說浪費不好,但是在合理的範圍內,浪費是允許的,例如食物發霉壞了,這也是
沒辦法的事情,不過,應該要想想食物為甚麼會壞?是買的太多了?還是煮太多?以後
就可以依照這個問題的分析結果,斟酌的使用食物。
改除浪費的要訣在於建立觀念,觀念對人來說很重要,我一直很確信,一個人的行
為是來自於觀念,觀念是來自於環境,環境是來自於我們共同的行為。
吃飯是為了延續生命,做創意的工作,以免生命形色枯槁;整體來說,吃飯並非是
奢侈,而是一種開朗的享受;如果清水是用來解渴的,那麼食物就是用來解飢的,只要
在適當的合理範圍內,不要過分的貪求與浪費,都是允許接受的。
講求清淡食物的人,浪費一碗飯,與講求奢侈的人,浪費一碗飯,彼此之間的浪費
,是沒有分別的,因為在行動的本質裡就包含了浪費的行為。
其實,偶爾貪求吃飯的品味,倒是無所謂,不過,應該先瞭解浪費的本質,隨時維
持感恩的心情,避免做出不當的恣意行為。

台長: 娃娃
人氣(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