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21 13:49:20| 人氣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預防霸凌從心開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預防霸凌從心開始

作者/何琦瑜(親子天下總編輯)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終結霸凌》、《別找我麻煩》)

 

去年底的八德國中霸凌事件彷彿把成人們都嚇壞了。我看到許多恢復體罰、嚴懲的主張,也看到政府開始要做「法律常識大會考」,把霸凌相關的法律知識,用看似輕鬆的方式要孩子們記牢。

 

這整套作為凸顯了成人世界對教育的基本邏輯,有著很深的「類體罰」思惟:成人們的假設是,如果孩子們知道做這件事會觸法、會被抓去關或被懲罰,那他們就不會做了。成人們想到「教育」孩子的方法,第一個直覺就是使用威權:法律大會考,白話的意思就是「提醒」孩子:「記住,如果你違反規矩,你就會被懲罰」。這和「棍子拿起來,小孩就安靜」的體罰思惟,其實是殊途同歸的。


法律知識與管教權,並非不重要;但絕對不是解決霸凌問題的成功關鍵因素。一個容許強欺弱、缺乏同理心的教導與示範的班級或學校文化,在強力拔除、懲罰了一個霸凌者之後,還會養出另一個霸凌者。一個透過負向言語或行動爭取注意的霸凌者,背後不只代表一個要懲治的問題,而是代表著一種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甚或是一個危機家庭的「求救訊號」。一個經常性的被霸凌者,他可能有缺乏自信、怯懦、人際困擾的問題,也不會因為霸凌者的離開就自動「變好」。而那些看似「沒做錯事」、遵守法律的旁觀者就不需要教育了嗎?其實多數的「第三者」們是否能採取符合正義與勇敢的作為,會決定班級的主流文化。所以他們也亟需要正確的引導。這是我為什麼要出版《終結霸凌》和《別找我麻煩》兩本書的緣起。


《終結霸凌》作者王美恩,是兒福聯盟前任的副執行長,也是第一個把國外喧騰已久的Bully議題,翻譯為霸凌,並早在六年前就倡議成人重視那些看似「打打鬧鬧的小事」的霸凌行為。她長期與校園輔導系統合作,很明白霸凌問題的源頭和處理的重點。


她深入淺出的用卡通哆啦A夢的三個角色:胖虎、大雄、小夫,詮釋霸凌者、被霸凌者,與旁觀者的心理特質。帶領讀者認識這三種角色必須面對的課題,以及可能的改變方式。她也分析霸凌發生的三階段:測試、醞釀、爆發,讓有心要改變的老師或家長,得以了解如何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作為,提早察覺、預防霸凌行為。書中並介紹了她運用多年的ORID對話模式,幫助家長和教師得以用比較有方法的對話,讓孩子覺得被傾聽、了解,同時又能釐清真相、解決問題、重建價值信念。


霸凌事件發生後,許多家長在親子天下網站或問卷來函詢問,那身為家長,到底可以怎麼樣預防自己的小孩成為霸凌者或受害者呢?《別找我麻煩》就是一本適合父母、教師和孩子一起做的「對策練習本」。書中循序漸進,用簡單的語言和有趣的情境活動,引導孩子知識上認識霸凌、情感上同理狀況,並懂得採取有智慧、符合正義與尊重的解決行動。

 

譬如,教孩子善用「我覺得」的溝通句型,以堅定果斷不傷人的方式,表達對霸凌行為的感受。書中用了好幾個句型範例,示範什麼是好的、幽默的回應。也提醒哪種幽默是損人不利己的回應,並且提出六個小情境讓大小讀者自己試試。譬如霸凌者說:你真笨,我等不及告訴大家你考試只拿到六十分,你該怎麼幽默的回應呢?

 

書中的每一個問題我都想跟孩子一起來討論,尋找較好的答案。透過這37個對策的練習,我覺得不僅是保護孩子避免霸凌,也是循序漸進的教孩子待人處事的好方法。

 

希望這兩本書,可以在「法律」之外,提供給所有關心教育的父母、教師、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更多回歸根本又務實的好建議。

 

 

 

台長: 首府
人氣(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健康 |
此分類下一篇:兒童用藥三常識
此分類上一篇:愛護膝關節,不能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