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1-30 23:32:25| 人氣5|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po腰背時而痠痛 停經婦檢出骨鬆症本岡

冬季氣溫下降,食慾卻理所當然的悄悄上漲,在這個最適合身體進補的季節,介紹以下10點飲食小技巧,讓你在這段時間可以安心進補,又不會讓你發胖!身體健康是最好的財富,鄭本岡分享網路文章,僅提供參考,勿信民間偏方,生病應該要馬上看醫生,鄭本岡關心你!

2.虛實不分

鄭本岡中醫認為「虛者補之」,非虛症病人不應濫用補藥,且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可能有傷害身體之虞。 體質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舌質淡脈沉細;體質偏熱者則有手足心熱、口乾、口臭、排泄物乾結等現象。若不分寒熱胡亂進補,會導致寒熱症狀加重。

3.多多益善

食用任何滋補食品都要適可而止,否則可能有損健康。例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會引起腹脹,降低食慾;大量食用熱性補品,則可能導致內火過旺、口舌生瘡。

4.單純用肉進補

動物性蛋白質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但其不易吸收的特性,若久服、多服反而會擾亂腸胃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飲食應注重葷素搭配,過度吃肉可能導致營養失衡、攝入脂肪過多,引發心血管疾病。

5.只顧吃不顧排

由於冬季胃口較開、進食量增大,進補中身體可能會攝入過量油脂,而葷食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如果一味只顧食療進補、不重視廢物的排出,毒素在腸胃中的滯留時間過長,對健康也有極大損害。為了維護腸道健康,每週建議清理腸胃1至2次。

大姨媽沒來又泌乳 背後原因竟是這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產後婦女泌乳細胞分泌奶水是因需哺乳,但若莫名泌乳可要當心!一名33歲的林太太,生理期已兩個月沒來,驗孕檢查也呈現陰性反應,但近一個月卻開始出現乳房腫脹、乳汁分泌、頭痛、疲倦、精神不濟的情況,就醫後透過抽血、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她腦下垂體長出一顆約0.5公分的泌乳激素瘤,所幸在服藥控制後,泌乳情況明顯改善,渴望懷孕的她也於半年後順利懷孕。

腦下垂體腫瘤好發20-40歲 可分功能性、非功能性兩種

收治這位林太太的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李定洲醫師表示,腦下垂體是人體荷爾蒙的主宰,位於腦部蝶鞍,是直徑不超過1公分的微小腺體,其可分為前、後二葉。前葉會分泌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腺刺激素、泌乳素、濾泡刺激素、黃體生成激素;後葉則會分泌抗利尿激素與催產素兩種。

李定洲醫師指出,腦下垂體腫瘤約占整體腦瘤的十分之一,好發於20-40歲成年人,且發生原因不明,但大多為良性腫瘤,一般可分為非功能性腫瘤,因腺體本身增生但未分泌激素,所以症狀通常是因腫瘤擴大、壓迫周遭組織、影響其他腺體而產生;另一則為功能性腫瘤,其會分泌相關荷爾蒙激素,影響血中荷爾蒙濃度與生理情況。

腫瘤過大恐壓迫周圍組織 導致內分泌功能障礙

李定洲醫師說明,若腦下垂體腫瘤長大壓迫周圍組織或激素分泌異常,就容易出現頭痛、視覺障礙、內分泌功能障礙、尿崩症等臨床症狀。其中常見的內分泌功能障礙包括,促腎上腺激素過多,產生月亮臉、水牛肩;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導致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泌乳激素分泌過多,造成女性無月經、月經不規則、乳漏,對男性而言,則會降低性慾、不孕,甚至是男性女乳症。此外,也可能因為促甲狀腺激素過多,造成情緒緊張、睡不著、心悸、手抖的情況。

手術治療為主 藥物、放射線治療為輔

李定洲醫師強調,目前治療腦下垂體腫瘤方式以手術為主,可透過「經鼻內視鏡腫瘤切除術」或「開顱腫瘤手術」進行,再以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為輔,藉由去除腫瘤壓迫、腺體過度分泌後,讓患者恢復正常內分泌功能。林太太所罹患的泌乳激素瘤是功能性腫瘤,透過內科療法以類多巴胺的藥物予以控制,一周吃一次使泌乳激素降低後,生理週期就會正常,腫瘤也會隨藥物作用逐漸消失。一般服藥三、五年後,激素穩定便可停藥、追蹤。

李定洲醫師提醒,不同腦下垂體腫瘤會有不同症狀,且治療痊癒後,依然有可能會復發,但因人而異,有的患者終身無症狀,但有症狀卻遲遲未治療就可能影響生理機能,造成人體危害,因此不可輕忽,以免延誤治療。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56歲的張姓婦人抱怨最近 6個月腰痛反覆,停經之後開始容易腰背部痠痛,時好時壞,近來運動後總覺得大腿活動越來越僵硬且有疼痛感,得服藥止痛,但過一段時間又痛。經診斷罹患骨質疏鬆症,張婦接受中醫藥劑和針灸治療,並配合骨科西藥共同治療,疼痛症狀逐漸緩解。
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劉昂潤指出,醫學統計人體骨骼的骨質密度大約在 20-30歲左右達到高峰,女性停經後因為荷爾蒙分泌減少,使得骨質流失速度加快。若骨質流失的量太多,原來緻密的骨骼將逐漸形成孔隙,久而久之骨質孔隙呈現中空且結構變得脆弱,就是所謂「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可能伴隨腰背部痠痛,常被誤認為其他骨關節疾病,而未被診斷出來,直到患者因外傷或跌倒而造成骨折時,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
劉昂潤說,停經後女性發生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為 30%;女性一生中將發生椎體、髖部或腕部骨折者之比率約佔 1/3,在男性則約為 1/5。目前骨質疏鬆症的西醫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鈣質補充、生活方式改善和身體鍛煉等。治療藥物有福善美、安妥良、骨維壯、骨力強、保骼麗、骨穩注射液、骨挺疏、選擇性荷爾蒙製劑等。中醫藥治療骨質疏鬆症已有諸多現代醫學研究佐證其療效,像杜仲、熟地黃等中藥能用於預防和治療骨鬆;針灸可能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有效療法。
他說,中醫治療骨質疏鬆症,針對不同的體質,以辨證論治進行治療,隨年紀增長、身體衰老,骨質自然流失就容易骨鬆,而中醫優點在於調理身體機能並改善骨質問題,在治療上可以與西醫互相配合。

台長: myc314eng1
人氣(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偶像後援(藝人、後援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